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赴美十年,把人生的彎路走通

赴美十年,把人生的彎路走通

Photo by David Marcu on Unsplash.

從現實的角度來講,上這門課純粹是浪費了時間。但 10 年後當他在設計第一代蘋果電腦的時候,他在書法課上學到的那些如何讓字體更漂亮的原理就突然全浮現了出來,他把這些都融入了蘋果電腦的設計里。

Photo by Niketh Vellanki on Unsplash

偶然之間做的事情,在若干年後卻由點連成線,發揮了大作用。這個道理我覺得用在求職再合適不過了。

求職不是一個線性的過程。不是今天參加招聘會,明天就能拿面試,後天就能拿 offer。求職本身就是一個漫長的積攢你自己的 dots 的過程。不知道哪條路能走的通,你唯一能做的事就是不斷的去嘗試,播種自己的 dots。

說起來輕巧,但其實這個過程會是很苦逼的,因為就像喬布斯說的,你在事前是看不到未來到底哪些 dots 會連接的,所以你只能逼自己走出自己的舒適區,為了未知的未來埋頭不斷的播種,即使播種到最絕望的時候也不能放棄,要相信有一天這些 dots 會連接,真的能帶你到你想去的地方。

為什麼一上來就扯這些虛頭八腦的?因為這正是我當年如何在金融危機中在美國找到工作的真諦。

1

2007 年大學畢業,我拖著三個大箱子來到了芝加哥,開始了在美國的留學生活。

來自網站Google Images(Chicago)

我的大學過的十分渾渾噩噩,毫無規劃。大四畢業的時候,才發現手頭要實習沒實習,要 GPA 沒 GPA,勉強申請到的美國一個非名校的金融碩士項目成了唯一的出路。大四幡然悔悟,我發誓我出國讀研一定要提早規劃,提早行動。憋著一股勁的我,看準了兩年後即將畢業,把目標牢牢鎖定在找到一個暑期實習這件事上。

當年本來就沒幾個中國學生,像我這樣一入學就殺紅了眼一心要找實習的更是少數,一隻手就能數過來。到今天,中國學生的數量大概翻了不止10倍吧,但這個比例沒有變化。所以如果你想努力,卻又擔心自己的努力被自己的平凡淹沒,你想多了,努力的人永遠是少數。

找實習需要一份過硬的簡歷。我當時的簡歷如同中年禿頂般稀稀疏疏沒幾行字,還都是在中國的經歷,拿去找實習實在是辣眼睛。積攢經歷成為了當務之急。

2

很快,我找到了我的的第一份校內工作。這個機會不是我網上申請申來的,是我自己討來的。

當時我聽說有個金融系的教授在做一個研究項目,如饑似渴的我看到了機會:雖然不認識,但是送上門的免費勞動力幫他做研究他總不能說 no 吧?於是我堵在他上課的教室門口,一下課就衝上去自我介紹,然後表忠心說我很想幫他做研究。估計他也沒見過幾個這個架勢的,被我的美貌誠意打動,聊了一下,居然真的答應讓我做他的助理實習員。

Photo by Jo?o Silas on Unsplash

當時我不知道,這個自己討來的助理實習的工作,成為了後來在美國找到工作練成線的第一個 dot。

你可能說,又不是什麼大公司,連工錢都不給的免費校內工作你也好意思放在檯面上講?

首先,給不給工錢簡歷上都是 Research Assistant of Professor XXX,又確實是真的參與了,你不說誰知道哪個是正式的哪個是義務的?第二,再牛叉的人都有個起點吧,拼不起爹的有幾個是真的第一份工作就能又光鮮又體面賺的又多?當你有好多選擇的時候,你才有資格挑;當你還什麼都沒有的時候,找個機會就踏實做,就是最好的策略。

Photo by Rathish Gandhi on Unsplash

3

做了兩個月後,有一次我和教授聊天,我告訴他我很想找金融方面的夏季實習,他推薦我去看看一個叫 CFA Society of Chicago 的組織,說這個組織有很多業界的活動,可以成為學生會員參加他們的活動去多認識人。通過教授的介紹,我作為學生會員加入了這個組織。

這個小小的事件,卻成為了我找到暑期實習的第二個 dot。當然,當時的我還是不知道的。

4

成為會員之後,我馬上就把這茬給忘了。那個時候已經是1月份了,自9月起已經海投了5個月,沒有任何收穫,開始有點方了。雖然還要6個月的時間才到暑假,可是想想很多公司都是頭一年9-10月份就招好第二年的實習生了,我有種大勢已去的蒼涼感。

無意中,我聽到了一個人大同班同學在芝加哥找到了實習的消息,趕緊打電話去討教。他告訴我他也不是生投出來的,而是有目的的篩選了 10 幾家他最感興趣的公司的部門負責人,一個一個發郵件,因此拿到了 4 - 5 個面試,其中一個給了暑期實習的 offer。

來自網站Google Images(emails)

誒?原來還可以有這種操作啊?生撩陌生人原來這麼有效啊!那我也可以啊!

可是到哪去找公司聯繫人的聯繫方式呢?

這時候,那個已經被我拋在腦後的 CFA Society of Chicago 突然被我想起來了。這個組織除了搞業界活動之外,還給所有會員提供一個會員聯繫列表,包括姓名,公司和郵箱地址。我開始研究這個名單,挑出了在我感興趣的公司工作的,還有看起來是中國人名字的會員,大概三四百人的樣子吧,開始毫無人性的大規模群發郵件的攻勢。

效果如何呢?如你想像,95% 的人都完全沒有任何回應。

還真的收到過幾個沒有任何徵兆的電話面試,接電話時大腦一片空白,介紹自己的時候連簡歷上寫了什麼都記不起來了(所以後來我開始在兜里常年揣著自己的簡歷,大腦一片空白了至少能掃兩眼),問了兩遍對方到底哪個公司也沒聽清楚,也不好意思再問第三遍。總體來說從頭到尾懵圈,掛了電話就知道今生緣分已盡。

藍瘦,香菇。也會不甘心的想,如果再給我打一次電話,這些問題我該怎麼回答。所以,你問怎麼提高面試?我說你去看哪本書哪個網站,都不能解決問題。真的要去不斷面,不斷失敗,才是最有效的。因為真的失去過,丟過人,你才會憋著一股氣的去開始想怎麼提高。

5

群發郵件一個多月以後,我的轉機終於來了。

我收到了一封來信,公司是芝加哥很大的一家金融公司,部門不詳,工作內容不詳,這個經理說他們部門正在考慮招一個實習生,做XX產品,問我感不感興趣。

感不感興趣?!您是在搞笑么?我都這份兒上了必須感興趣啊!

於是我屁顛屁顛的回復了,之後幾天都沒下文。不過經歷了之前那些失敗的電話面試,這回我學精了,知道 HR 的電話隨時都可能來,於是開始緊鑼密鼓的準備。

Photo by Andisheh A on Unsplash

一個星期之後,我果然接到了 HR 的電話。手還是抖的,但是因為提前準備了,這次回答的靠譜多了,掛掉電話之後第一次有了可能還有戲的劫後餘生感。第二天,我就收到了 HR 的現場面試邀請,時間在一個星期後。

那時候已經是 4 月了,這個面試機會再錯過就真的沒戲了。不成功便成仁。

怎麼辦?拼吧!

這一個星期,我好像把所有課都翹了,把自己關在一個自習室里,把網上搜集到的面試常見問題全部列出來,一個一個的過。我大概準備了 10 幾個自己的經歷,有團隊協作的,有溝通交流的,有領導經歷的,有創新思維的,最大優點,最大缺點,最大成就,最大失敗,職場規劃,興趣愛好。每個經歷都按照一個叫 STAR(Situation, Task, Action, Result)的框架,提前精簡,把每個回答控制在2分鐘之內。不知道怎麼說地道,就去谷歌查,讓Career Services(就業服務)幫忙改。答案整理好了寫下來,記住關鍵詞,開始對著牆一遍一遍的說,就這樣反反覆復,直到說吐。

6

一個星期之後,我去參加了我在美國的第一個現場面試。

來自網站Google Images(handshakes)

不能說自信滿滿,但兜里揣著反覆操練過的 10 幾頁各種問題的回答,至少心比較踏實,所以人也相對放鬆,呈現出來的狀態也更自然。回復我郵件的原來是招人的老闆,他是最後一個面試官。他告訴我他覺得我發郵件找實習這件事讓他很欣賞,他還告訴我這個實習的職位在我發郵件之前是不存在的,他只是有一個想招一個實習生的想法,但還沒來得及落實,是我的郵件讓他最終決定把這個職位確定下來。

我當時就覺得我大概是上輩子拯救了銀河系吧。

一個星期之後,在金融危機不斷發酵的 2008 年春天,我拿到了這個夏季實習的 offer。

那時候我到美國整整8個月,我也整整努力播種了 8 個月的 dots。直到那天,我播種的所有 dots 中,終於有一條連成了線。回頭看,如果當初不是我去尬聊金融系的教授,也就不可能成為 CFA Society of Chicago 的學生會員,也就拿不到那些金融公司里工作的人的聯繫方式,也就沒辦法去群發郵件要實習。沒有我的郵件,我的老闆也不會想到去把這個實習的職位落實,我也不會有這個面試的機會,這個 offer 也就不可能實現了。

通過這個實習,我最終把握住了一個內部轉正的機會,一年後拿到了一個全職工作的 offer,為我在美國的求職之路畫上了一個句號。

7

為什麼我們覺得找工作這麼難?因為我們當慣了學生,習慣了清晰的線性的前進軌跡。上了這個補習班,做了這本習題冊,考試分數就能提高;學了鋼琴奧數芭蕾舞,高考就能加分;進重點小學才能考上重點初中,重點高中,重點大學。一步步按部就班。覺得自己一路都在努力,努力做所有人都做過的事情。

來自網站Google Images(standinline)

但一旦你走出校園,你會發現,生活不是這樣線性的,不是做了一二三就一定能到達四這麼簡單。你只知道你現在在哪,你要去哪,這中間沒有設定好的路,需要你自己去播種 dots、connect dots、去想辦法到達。

找工作如此,找到工作之後如何規劃職業發展更是如此,都需要自己有探索的能力,有過硬的心理素質,和對未知不確定的容忍能力。越早適應,你越早變強大。

來自網站Google Images(creat your own path)

8

十年後的今天,當我回顧這段經歷,我感激的不是「留過學」本身,而是「留過學」所激發出的那個敢於跨出自己的舒適區的,更強大的自己。

設想如果當年我被保研了,研究生一定也是在自己熟悉的環境離再渾渾噩噩的混兩年,一定沒有留學求職這般鍛煉成長的快。

如果不是為了找實習找工作這麼拼過,我可能從來都不知道原來我還可以兼顧上課校內工作找實習準備CFA做志願者這麼多事;如果不是為了準備面試,我也不會有耐性坐下來把自己的經歷一遍一遍的整理提高,像美國同學一遍一遍的討教地道的說法,英文水平也不會在短期內有了質的飛躍;如果不是積极參加各種求職宣講,我也不可能迅速了解美國金融市場的結構,以及職場的各種規矩;如果不是為了找到自己優勢最大的領域,我也不會逼自己去不斷思考自己擅長做什麼,喜歡做什麼,對自己的了解也不會更深一層。

沒有這個遠離父母孤身一人的環境,沒有「找到工作」這個看似簡單卻又那麼遙遠的目標逼我走出舒適區,也就不會成就一個更強大的自己,不會成就一段為自己為夢想拼盡全力的青春。

2017 年是我來美國的第十年。在這個十年結束的時刻,謹以此篇紀念我十年前開始的那場奮鬥。

十年後回頭看,每一次嘗試,每一次失敗,都是破繭成蝶的過程。那是第一次為了自己的人生,一個人全力以赴的戰鬥,沒有考慮後路。感激自己懵懂間選擇了一條難走的路,卻通向了一個更強大的自己。

華章寫在後面:

Connecting the dots,把珍珠串成項鏈兒,多麼美好的一種人生。

但是大多數人遇到的實際情況呢,是在想串項鏈的時候,發現卻沒有珍珠可以用。

珍珠從哪裡來呢?串項鏈這件事情有三個要素。

第一,是我們發自內心的,想要準備這些珍珠。對世界對未知的東西,要有足夠的好奇心,否則哪裡會有動力去做這些,在當下看起來沒有什麼意義的,不務正業的事情。而且要認識到,我們準備的大量的珍珠,最後是用不到的,能用到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如果你沒有發自內心的熱愛和好奇心,大概是沒有足夠的動力去做這些準備的。

第二,準備珍珠當然是從興趣出發,但是如果我們想有一點策略的話,可以考慮距離比較遠的珍珠。嗯,說白了就是跨界。跨界有近有遠,有些人只喜歡待在自己的舒適區,不願意去做比較大的跨界。其實有時候不妨試試,最後當你穿珍珠的時候,就會發現,往往最有用的珍珠,就是那些跨界比較大的。

第三,耐心,穿項鏈的時間和準備珍珠的時間,很可能離的特別遠。你可能兜里揣了一大堆珍珠,但是把它們串起來的時間總是不來。那時候,唯有耐心等待,繼續準備更多的珍珠,相信總有一天,你的時刻會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國留學申請 的精彩文章:

2019年U.S.news美國大學法學院排名

TAG:美國留學申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