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父母也有保質期!再不好好陪伴孩子,ta就長大不需要你了

父母也有保質期!再不好好陪伴孩子,ta就長大不需要你了

一位剛生完二胎不久的年輕媽媽,留言問我:

「最近天天接到早教班的電話,說得我挺心動的,而且身邊也有朋友家的孩子在上。您說,我去還是不去呢?」

「去不去你自己可以決定呀,你是在顧慮什麼嗎?」我回復道。

「不去吧,真的怕孩子哪方面再比人家落後了,輸在起跑線上;去的話呢,45分鐘一節課,就得兩三百。家裡雖然不缺錢,可就怕搭上功夫又沒效果。」

其實,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有媽媽諮詢我關於早教的問題了。相信正在看文章的你,也有著相同的疑惑:早教真的必要嗎?非得上早教班才行嗎?在家可以嗎……

今天我就特意把這些問題整理了一下,詳細地跟媽媽們聊一聊,希望能在帶娃路上,助你一臂之力!

01

一位從早教班退課的媽媽,有話說

小可媽媽是我的親戚,也是個懂點兒童心理的媽媽。前段時間,她就給一歲多的女兒報了個早教班,在我們這兒算是很出名的早教機構了。一節課45分鐘,均價280,老師推薦報一年的,說是優惠,但算下來也差不多1萬3了。

因為報名的孩子太多了,所以上課的話經常得預約,然後按點兒去。可是對於一歲多的孩子來說,生活本來就不是那麼規律,經常是這邊到點該出門了,那邊孩子又困了、餓了……

而且,上了幾次課後,小可媽媽發現,情況跟之前想的不一樣。

首先就是課程的節奏,安排得挺趕的。一節課45分鐘,設計了好幾個遊戲環節,對於很多慢熱的孩子來說,好不容易才提起興趣,結果時間到了,老師把玩具收走了,讓孩子很難適應。

其次就是課程的內容,比如有的時候會教簡筆畫,比如用幾個圓圈畫熊貓、畫貓咪。可是,年齡小的孩子其實最適合塗鴉,過早接觸簡筆畫,難道不會禁錮孩子想像力嗎……

GIF

總之過了一段時間,小可媽媽寧願虧點錢,還是把早教班退了。

後來我倆聊起來,我覺得她有幾句話說得挺對:

不能說早教班不好吧,只是覺得時間不划算。一上午從出門就開始忙活,其實孩子到了那裡真正做遊戲的時間,頂多20分鐘。浪費這一上午的時間,我為什麼不在家自己陪孩子呢?

也不能說人家老師不好,只是面對那麼多孩子,盡心盡責的程度,肯定是沒父母多的。

02

早教≠早教班

一提到「早教」這件事,相信很多媽媽腦子裡會蹦出:「早教班」「背唐詩」「學算術」「認漢字」……以為早教就是提前給孩子灌輸知識、學習技能。

但這都是對早教的嚴重誤解,可以說是在育兒路上「跑偏了」。

世界權威的醫學期刊《柳葉刀》,曾發表過關於「兒童早期教育」的一系列文章,大體建議就是,幼童階段是孩子一生中最敏感、最可塑的關鍵時期,身體、智力、心理、社交等多方面,都需要父母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引導,為孩子一生打下良好基礎。

這才是早教最根本的目的。

早教班,僅僅是實施「早教」的一個場所而已。去早教班做那些設計好的遊戲,算是早教;但我們在家陪孩子讀繪本、做親子遊戲,也是早教;我們去超市的時候帶著孩子開開眼界,同樣是早教……

所以,千萬不要把「早教」跟「早教班」劃等號。

03

最好的早教,是父母高質量的陪伴

孩子的早期教育,本來就是一個長期堅持、潤物細無聲的過程,單憑一年花上萬元、每周去早教班待個20、30分鐘,其實能解決的問題非常非常有限。

真正優質的早教,一定是在家的!父母才是跟孩子朝夕相處的人,比別人更了解孩子的小性格、小習慣、小節奏,因而也就能發揮比早教班更有效的作用。

比如,為了鍛煉孩子的四肢肌肉以及身體的協調性,有的早教班會組織孩子們玩鑽箱子的遊戲。一開始,有的孩子慢熱、膽怯,磨磨蹭蹭不敢嘗試,等過了一段時間終於有興趣了,結果10來分鐘的時間已經到了。

可如果是父母在家陪孩子玩這樣的遊戲呢?結果就大不一樣!

首先,我們有充足的時間,跟孩子一起找材料、做手工拼接;然後,我們能親自鑽一下箱子,給孩子做個勇敢的示範,鼓勵孩子去勇敢嘗試;最後鑽累了,還能在箱子上隨便塗鴉,開開心心……

你看,同樣是一上午的時間,在家陪伴孩子不但增進了親子感情,還用足夠的時間鍛煉了孩子小肌肉、小骨骼,鍛煉了孩子的肢體協調能力。這樣的早教,比一周才20分鐘的早教班,更有實際的效果吧!

GIF

之前也有媽媽跟我說,帶孩子去早教班,目的是多跟同齡孩子接觸、交流,鍛煉社交能力。

可實際上呢,別看班上好多孩子聚在一塊,但因為訓練的項目不一樣,往往只是跟著老師節奏進行而已,孩子們彼此間的交流很少,甚至一節課下來都不打一聲招呼。

但是,如果這件事是在家進行,結果就完全不同了!我們完全可以帶著孩子在小區里玩耍,如果碰上興趣相投的小夥伴,還能一起撿撿樹葉、觀察毛毛蟲爬行,社交環境反而更加輕鬆自在,更有利於鍛煉孩子的社交能力。

其實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了,所以希望媽媽們能轉變觀念,認清楚一點:優質的陪伴、優質的家庭環境,才是真正的早教,是任何「班」都替代不了的。

04

推薦幾個在家就能做的早教遊戲

對於年齡低幼的孩子來說,親子遊戲是最好的早教方式。中國現代幼兒教育奠基人陳鶴琴老師,就一直強調:「遊戲是兒童的生命……遊戲具有發展身體、培養高尚道德、能使腦筋敏銳、為休息之靈丹四方面的價值。」

不過一提到親子遊戲,有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卻經常被父母們忽略,那就是親子遊戲的「趣味性」!

要知道,在西方一個人是否「有趣」,一直是個很關鍵的評價指標,連總統演講都得算計著能把大家逗樂多少次;連霍金都會用拿輪椅壓人腳趾,來顯示他的幽默。

其實近些年來,中國的社會觀念也在改變,有句話很流行: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一挑一。

尤其是對於孩子們來說,「有趣」是一場愉悅的意外,需要突破常規的創造力和想像力,這些是未來科技時代中最重要的競爭力。

說了這麼多,下面就給大家分享幾個「有趣又有益」的早教遊戲吧:

(1)彩虹糖實驗

材料:彩虹糖,盤子,溫水

目的:色彩啟蒙,感官體驗,精細動作

步驟:

1、將彩虹糖均勻地擺在盤子邊緣,倒入熱水,糖果表面的顏色會迅速脫離,而盤子的傾斜度,也會讓融化的顏色彙集到中間。

2、讓孩子們把彩虹糖擺好,加上溫水。糖融化後,就能得到一盤好看的彩虹啦。

GIF

(2)隧道爬行

材料:透明膠,紙箱

目的:感官體驗,大運動發展

步驟:用透明膠帶將紙箱連接起來做成隧道,和孩子一起躲貓貓,體驗視覺變化,鍛煉孩子四肢及核心軀幹的協調能力。

這兩個小遊戲,是我從小步APP上學來的,之前也親自跟小朋友們玩過的,效果很棒哦!不過在家做早教的話,2個遊戲肯定不夠,現在手機這麼方便,媽媽們最好是下個早教APP,非常省心。

要我給大家推薦的話,覺得還是小步APP最好用,也是我身邊非常多媽媽一直在用著的。「小步」上面至少得有5000個親子遊戲!

GIF

「小步」的人工智慧遊戲庫給家長們推薦遊戲時,是經過科學分類的,很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身心發展水平。比如,有的親子遊戲是按年齡劃分的,能精確匹配到孩子的月齡;有的遊戲是按孩子的能力劃分的,比如藝術、大運動、精細運動等等。

我在試用的時候,竟然發現了一個很不可思議的功能,就是可以按家裡有什麼道具來推薦遊戲!比如,你家有橡皮泥,就可以選擇跟橡皮泥有關的親子遊戲,你家有吸管就可以選擇跟吸管有關的。

最貼心的的是,「小步」是可以陪著孩子一起成長的,當孩子每個月的身心能力得到發展之後,或者說孩子的興趣愛好變了之後,「小步」的推薦也會及時調整。怪不得有50多萬媽媽都在用,是真的科學、方便、好用。

GIF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小步」上面早教課程,都是聯合清華、斯坦福專家團隊進行研發的,每周推送一節主題完整結構系統的綜合早教課,課程形式為真人親子示範視頻和專業講解組成,連爺爺奶奶都能輕鬆上手,秒懂秒會!

小步的創始人云寶媽媽,我算是很熟悉了,這位斯坦福MBA、清華本碩的學霸媽媽,一直都非常用心地想做一個「非常認真、非常專業、不給父母製造焦慮」的平台,幫中國億萬父母提高陪伴質量。

不得不說,雲寶媽媽做到了!他們在小步上打造了中國最大的互聯網智能親子遊戲館,並且免費開放,5000+個親子遊戲,半年的時間就得到了80萬家長的認可。

當初第一次跟雲寶媽媽探討兒童早教的問題時,我就很認可她的理念:爸爸媽媽親自陪伴,帶孩子去體驗、去探索,哪怕一天就10分鐘,也是電視、玩具等無法替代的!

因此,我和小步的雲寶媽媽一起,聯合發起了這次在家早教陪伴盛典。我們想為爸爸媽媽們送上一份最有創意、最不一樣的陪娃高招大放送。盛典七天,一天一個主題,7天不重樣,讓大家體會體會,真正高質量的陪娃會多麼有趣!

道理說一千道一萬,其實都不如爸媽們邁出一小步去嘗試!上早教,選「小步」,拒絕昂貴,秒懂秒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兒科醫生鮑秀蘭 的精彩文章:

春季斷奶好時機 如何斷奶有訣竅
一兩歲的孩子居然會去照顧父母

TAG:兒科醫生鮑秀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