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驚奇 > 喜馬拉雅逆沖斷層雙傾斜!科學家測出7度偏離,已獲12個震源機制

喜馬拉雅逆沖斷層雙傾斜!科學家測出7度偏離,已獲12個震源機制

在科學紀錄中,地球上的喜馬拉雅山脈是人類最美的山脈之一,但是山脈的形成過程也往往伴隨板塊的運動,以及地震的問題。最近科學家們通過對2015年Gorkha地震序列寬頻波形,建模顯示出了主喜馬拉雅逆沖斷層的雙斜坡狀態。

科學家們通過高頻波形建模揭示了更多的震源機制。有利於對地震水平位置,通過相對位置進行提煉。有利於達到地震中心準確地震源的位置確定。目前科學家們已經準確的顯示出了,主喜馬拉雅山脈推力的雙斜坡幾何形狀,斜坡可能在阻止斷層斷裂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科學家表示,通過對最新的一次地震,也就是2015年的7.8級地震,可以解開尼泊爾中部主要喜馬拉雅逆沖斷層(MHT)下緣的Gorkha地震序列,為了解該地區的斷層幾何形態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然而以現在的震源機制,以及地震的水平位置和深度測量較差的技術,阻礙了我們能清晰地對斷裂帶的MHT進行成像。

科學家表示,在這項研究中,目前是使用遠震P波建模方法進行測量,通過這種方法已經獲取到了12個震源機制,還模擬了高頻遠震P波和地表反射相位,確定出了精確地震的深度位置。初步的結果顯示深度預估只有1-2公里左右。但是精細的餘震機制和地點描繪了MHT的一個明顯的雙坡道幾何形狀,兩者之間夾著幾乎平坦的支撐。

科學家們測量出了在喜馬拉雅逆沖斷層的平坦部分有偏離7度的傾斜角度,與上次的地震斷層形成是一致的。就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斷層形態表明,無論是沿上傾角還是下傾角方向,都會對未來的俯衝帶引發地震的可能進行了阻擾,俯衝帶就不會那麼容易引發新一輪的地震了。

在科學紀錄中,喜馬拉雅山脈的主要形成過程,也是因為印澳與歐亞大陸板塊碰撞形成的。並且還在以每年5厘米的速度進行擠壓,加上山脈本身屬於地震帶上,引發地震的可能幾率更加的高,這次發現是一個逆向作用,對緩解地震的發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感謝讀者閱讀,如有問題可留言,樂意解答)

用眼睛看科學,用科學的思維看世界。 本文由作者「環球科學貓」原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科學貓號 的精彩文章:

公布2024年人類移居火星,比美國還快!印度,日本也宣布了
岩石圈或地殼向上反彈15厘米,1100個測站到位!科學家:可能有地震

TAG:環球科學貓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