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地球開啟「震動」模式?2018年以來全球發生14次六級以上地震

地球開啟「震動」模式?2018年以來全球發生14次六級以上地震

2018年開年至今,全球共發生六級以上地震14次,最大8.2級,其中我國發生三級以上地震75次,最大是2月6日在台灣花蓮縣附近海域發生的6.5級地震。

地震是能夠造成生命財產損失最最慘重的自然災害,因為地震的災害甚至不限在震中及其周圍區域,地震所引發的海嘯甚至能威脅到遠離震中數千上萬公里之外的地方。如何快速準確的預測地震仍然是人類所面臨的一大難題。

下圖截取自「中國地震台網」的監測數據

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最早一次地震發生在周幽王二年,即公元前780年,震中位於陝西的岐山,正是周朝的國都區域所在,這是一次非常嚴重的地震,估計震級可達7級以上,引起國人的強烈震恐。

強度高的地震有著巨大的破壞性,古人尚未能夠掲示地震發生的客觀成因,於是紛紛附以「天人感應」之說,認為這是上天對人類的一種警示,是對人類為惡的一種懲罰。

事實上,地震就是地球表層的快速振動,它就象颳風、下雨、閃電、山崩、火山爆發一樣,是地球上經常發生的一種自然現象。

我們知道,地球內部由表及裡可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

地殼主要由一層一層的岩層構成,平均厚度約33公里。地殼大體上又可以分為兩層,下層主要為玄武岩,一般厚約10公里,是一個布滿全球的圈層;上層主要為花崗岩,這是構成大陸的主體。

地幔上部也是一些岩石,主要是超基性岩(如橄欖岩)和榴輝岩。岩層之下的地幔物質,溫度很高,具有塑性,在力的長期作用下,以一種半粘性流動的形式,緩慢的改變形狀。

在地球內部巨大力量的推動下,地殼上的岩石板塊在地幔的岩漿上「漂浮」,或因互相接近而擠壓、俯衝,或因互相遠離而發生拖拽,形成岩石層複雜的運動。當地應力超出岩石的承受能力時,岩石就會發生斷裂,這種變動是地震發生的主因。地球上90%以上的地震都是由於地殼的斷裂變動造成的。

在地震發生的時候,地殼運動所積累的能量被急劇地釋放出來,並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

地震波主要包含縱波,橫波和面波。

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一致的波為縱波(P波),它是一種推進波,在固體、液體和氣體里都能傳播,在地殼中傳播速度為5.5~7千米/秒,最先到達震中,會引起地面上下顛簸振動,破壞性較弱。

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垂直的波為橫波(S波),它是一種剪切波,只能在固體中傳播,在地殼中的傳播速度為3.2~4.0千米/秒,第二個到達震中,它引起地面的水平前後左右晃動,破壞性較強。

面波又稱L波,是由縱波與橫波在地表相遇後激發產生的混合波。其波長大、振幅強,只能沿地表面傳播,是造成建築物強烈破壞的主要因素。

為了防止地震帶來的巨大損失,人們很自然地寄期望於能做到像天氣預報那樣預測地震。實際上在世界不少地方也確實是在努力在企圖攻克這個難關。但是跟地震有關聯的條件太多了,地下熔岩流動、板塊漂移、地質斷層、板塊間壓力、地質脆弱位置、板塊強度等,這麼多需要的數據,要不就是很難檢測,要不就是檢測的數據樣本不足,有些深入地下幾到幾十公里的東西根本就沒辦法大規模、詳細、實時檢測,我們不能知道應力何時釋放,也許是下一分鐘,也許是幾百年後。

現如今我們只能針對斷層、板塊交界這些可能的地震源發點做監控,做得極致算是日本人,在監測到震中地震的一瞬間,就能以通過電視立刻廣播全國,光速比震波快,好讓那些地震波還沒到達地區的人有那麼幾十秒時間找地方掩護,這已經是極限了。

若要明確地預測地震的發生地點、強度和時間,還是要靠地震的前兆。所以尋找地震前兆是地震預測的核心問題。

地震前兆分為兩類:

一類是微觀前兆,須用儀器測量,比如地面變形、地球磁場、重力場等變化;

另一類是宏觀前兆,人的感官即能覺察,比如井水的升降、變渾,動物行為反常等。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院長王根厚,總結了地震來臨前的6個重要徵兆。

1、井水外涌

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主要異常有發渾、冒泡、翻花、升溫、變色、變味、突升、突降、泉源突然枯竭或湧出等。

2、動物反常

動物過度興奮、驚恐不安或行動遲緩。比如牛、馬驚慌不安、亂鬧亂叫;魚成群漂浮、跳出水面等。

3、霧氣出現

地震前出現來自地下的霧氣。這種霧氣具有白、黑、黃等多種顏色,有時無色,常在震前幾天至幾分鐘內出現,伴有怪味、聲響或帶有高溫。

4、地聲異常

當地震發生時,有縱波從震源輻射,使空氣振動發聲,就像炮響雷鳴,或者重車行駛、大風鼓盪等。

5、地光異常

地震前來自地下的光亮,以紅色與白色為主。形態各異,有帶狀、球狀、柱狀等。多在震前幾小時到幾分鐘內出現,持續幾秒鐘。

6、電磁異常

家用電器如收音機、電視機、日光燈等出現異常,還包括電機設備工作不正常,如微波站異常、無線電廠受干擾。

2008年5月12日,北川中學下午上課時間是2點15分,也就是汶川大地震前13分鐘。初二、一班同學們回憶,張家春老師這節課講的是「電磁」,他拿來了電磁演示器和指南針作為教具。「剛開始上課,電磁演示教具還沒打開,張老師就發現擺在桌子上的指南針出現了亂擺」。

不過專家也提醒,地震並不是產生這些異常的唯一原因,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當今地震研究雖然已經擺脫了古人只能進行臆測的初級階段,但是遠遠沒有將其中的奧秘完全探究清楚,這還有待於人們的進一步努力和科學的進一步發展。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寫作,帶我走出迷茫
別再跟iqos和萬寶路煙彈較勁了,你的glo呢?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