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曾梵志將引領當代藝術?

曾梵志將引領當代藝術?

豪瑟沃斯畫廊總部

3月10日,豪瑟沃斯畫廊(Hauser & Wirth)宣布在全球範圍內代理中國藝術家曾梵志。

豪瑟沃斯合伙人暨副總裁馬克·佩約特(Marc Payot)(左)與聯合創始人暨總裁伊萬·沃斯(Iwan Wirth)(右)。攝影:Katharina Lütscher

豪瑟沃斯的聯合創始人暨總裁伊萬·沃斯(Iwan Wirth)表示:

「多年來我都非常欣賞曾梵志以及他的作品,對於是次合作,我感到十分激動。我很高興可以在全球範圍內展示並推廣曾梵志,為他令人驚艷的作品建立傳奇,為這個機會而感到欣喜。在豪瑟沃斯在中國的首個空間即將開幕之際,我很高興曾梵志將與我們一同邁出接下來的重要一步。

曾梵志和我曾經有過鼓舞人心的交談,我們都堅信學術知識的重要性,並對當代藝術的未來懷著同樣的盼望。我們期待著通過努力合作,為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和藝術愛好者創造更多藝術教育的機會。」

曾梵志

而對於此次合作,曾梵志表示:「藝術創作給我帶來了很多東西:通過藝術,我經歷了在不同社會環境下人類感情的細微變化,也體驗了個人與歷史、文化與國家之間的關係。創作是我的工具,它是我與世界聯繫的方式。我作為一名藝術家,受到不同文化的影響,我希望我的藝術能夠反映個體在當下的社會和美學經驗。豪瑟沃斯畫廊從過往就表現出開放和進取的視野,尤其是在代理不同國籍和背景的藝術家方面,可見一斑。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對於每位藝術家,他們都提供專屬的支持並進行深度的研究。這樣的模式對當代藝術的未來來說,將成為持久的貢獻。我期待我們的合作。」

這樣,豪瑟沃斯畫廊、高古軒畫廊、香格納畫廊將聯合代理曾梵志。讓我們看看這三家畫廊:

豪瑟&沃斯 Hauser & Wirth:

世界著名的當代藝術畫廊之一,1992年創立,總部位於蘇黎世。畫廊1996年搬入盧雲堡啤酒廠大樓,與蘇黎世藝術館、麥格羅斯博物館以及其它當代藝術畫廊一同經營。代理藝術家:菲莉達·巴洛、菲利普·加斯頓、馬丁·克里德、羅尼·霍恩、馬克·布拉德福德、保羅·麥卡錫、曾梵志等。

高古軒 Gagosian:

如今遍布世界的11家高古軒畫廊,面積共約14200平米,代理超過100位藝術家,每年舉辦60餘個展覽,累計銷售額達11億美元,堪稱業界傳奇。代理藝術家:達明安·赫斯特、村上隆、傑夫·昆斯、理查德·塞拉、弗朗茨·魏斯特、賈藹力、曾梵志......

香格納畫廊:

成立於1996年上海,是中國最早的當代藝術畫廊之一,目前畫廊空間分布於上海,北京,新加坡。香格納畫廊在二十年不斷的探索中一直致力於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現已與超過40位藝術家長期緊密合作。香格納畫廊常年參加國際重要藝術博覽會並與全球知名的藝術院校及機構保持良好的互動與合作。代理合作藝術家:余友涵、丁乙、曾梵志、毛焰等。

曾梵志創作背後的故事

曾梵志,1964年出生於湖北武漢市,1991年畢業於湖北美術學院油畫系。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起,曾梵志的創作以其獨特的語言風格和敏銳的社會批判而受到廣泛關注,曾梵志油畫作品《最後的晚餐》以1.6億港元成交,加傭金共1.8億港元。創下新的世界中國當代藝術品最貴成交紀錄。

名稱:最後的晚餐 The Last Supper

作者:曾梵志

時間:2001年

材料:油彩畫布

尺寸大小:220 x 400公分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在被問及如何看待中國當今的藝術環境時,曾梵志引用了狄更斯《雙城記》中的這句話。

從市場和人們的關注度來說,這的確是中國藝術最好的時代。根據藝術市場數據研究公司Artprice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憑藉40.78億美元的總成交額成為全球第一。天價頻出也造就了「最壞的時代」。「都來買你,你就變成生產了,最後就完蛋了。」曾梵志說。

曾梵志稱,得知作品被拍出了高價,自己很矛盾。「高興不起來,因為它刺激了這個行業,會有很多人驚喜,會有很多人有怨氣。」曾梵志表情真誠地說,有些藝術家的作品也很好,但不一定能夠賣得出錢,他不希望自己的作品價格刺激到這些藝術家。

曾梵志

▼ 關於 / 早期曾梵志

曾梵志,1964年出生於湖北武漢市的一個普通家庭,父母都是一家印刷廠的工人,他和鄰居的孩子們一起學畫畫。由於醉心於「亂塗亂畫」,他中學便輟學。

▲考入湖北美術學院前夕的曾梵志

17歲時,他與一些熱愛美術的朋友到處遊歷,在北京和上海接觸了西方的現代畫家的作品,非常震驚,於是立志進入藝術的殿堂學習,卻因為文化課不好,連續四年高考都名落孫山。直到1987年第五次高考,他才考上湖北美術學院油畫系。

▲1987年8月在武漢,正在學畫的曾梵志與一群畫友在魏揚家天台,此後他們中的幾位當上了職業藝術家 ? 曾梵志工作室

▲《憂鬱的人》

這幅名叫《憂鬱的人》的作品,是曾梵志在他大學三年級的時候創作的。1992年他以500元的價格出售給了一家基金會。19年之後,成名之後的曾梵志,用超過千萬的重金回購了這幅作品。

大學畢業後,在同學們都按照老師的要求奔赴西藏或黃土高原去體驗生活的時候,曾梵志卻留在了武漢。「我覺得生活就在我的身邊,不用跑到別的地方去體驗。」當時他住在武漢協和醫院的隔壁,每日里都能看到那裡焦急又茫然的病人們。正是在這一時期,曾梵志根據自己對城市的觀察,創作了「肉」系列、「協和醫院」系列。

他的創作以其獨特的語言風格和敏銳的社會批判,受到評論界廣泛的讚譽,也得到社會民眾的持續關注。

▲曾梵志《人類與肉類》,布面油畫,180×200cm,1993年

▲曾梵志《協和醫院系列之三》

這件誕生於1992年的作品為曾梵志剛畢業於湖北美術學院時的大型早期風格代表巨作。

畫中描繪了醫院中病人能獨立活動、較樂觀的一面,包括了以下畫面:病人井然有序地排著隊準備用餐,病人正接受輸血其中有些還悠閑地抽著煙,以及病人依序向醫護領葯而去,逐漸走向康復的未來。

畫中的人物,無論是各類醫護人員還是病人,他們的頭、手都被突出、誇大。這件作品繪畫風格直接引發出曾梵志下一個階段的「面具」系列。

▼ 曾梵志 / 面具系列

▲ 曾梵志《面具之二》,布面油畫,150×130cm,1994年

曾梵志參與了一系列國際和國內重要的藝術展事,他被認為是當代中國較具代表性和國際影響的藝術家之一。

曾梵志舉辦的個展包括首屆廣州雙年展(1992)、廣州三年展(2002)、威尼斯雙年展(2009)等,並在上海美術館、蘇州美術館、新加坡美術館、保加利亞國立美術館、法國Saint-Etienne 當代藝術博物館等知名藝術機構舉辦了個人展覽。

曾梵志一直在尋找新的方向,其間有多種嘗試,但都不成熟。直到偶爾畫了一張「面具」,感覺跟當時他的生活很相似:貧窮、孤獨。他性格內向,沒法和別人交流,但內心又活躍。很多時候我是一個旁觀者,但腦子裡有波動。「面具」讓別人看不到曾梵志內心的波動。

《面具》是曾梵志作品的一種主要象徵符號,特別是作品中表現性的筆觸,被刮刀處理後,畫面顯示出一種平靜,彷彿掩蓋了某種情緒上的東西,但是更加突出了人物那雙不知所措和痙攣的手,反而在平靜中隱含了不安的感覺。

曾梵志的最初藝術生涯中,他的繪畫是帶著啟示性的表現主義風格,並利用現實合成的效果用來強化他對現實虛偽的描述。

基於經驗的構造,他那揭露現實的藝術作品表現一個了麻木和異常的世界。他作品主體——人的手異常的大和痙攣,比起呆板的臉和大而獃滯的眼還要顯著。

在曾志梵的藝術中,再創造即模擬當下體驗的疲乏:對獲利和消費的急躁,以及對生疏離間的範圍在日益擴大的感覺。以他特別的工作方式,曾梵志提醒了我們當藝術瓦解了固有經驗以後,能帶來多大的鮮活力量。

因此當現實物質世界爆發後餘下的灰燼在他的描繪下就變成富有煽動性的視覺藝術。

曾梵志的「面具」系列廣為人知,那也是他個人在藝術表達上的一個轉折點。在這個系列裡,所有肖像都戴著一張白色面具出現,而且這面具和真正的面部特徵如此接近,以致於作為一張面具卻是幾乎透明的了。

在讓人不安的同時,這些繪畫同樣也具有獨特的,令人回味的力量。曾梵志仍然畫著那些過大並且痙攣的手,但那種悲劇性體裁卻被正常次序的中斷給替換掉了:他畫里的人物常常很明顯地表現出緊張和恐懼,彷彿他們是自己角色的受害者。

▲《最後的晚餐》,2002

透過面具這個主題,曾梵志表達著這個沒有安全感的現實世界。他作品的情緒渲染得敏感微妙,難以預料:常常暗示著某些過去的暴力,最近的或很久以前的,這些我們可以追溯線索的——但從來都沒能完全明白。

他的繪畫,比起通常的諷刺圖像要更加深刻,更加有意味。

曾梵志帶來了一種全新感覺的藝術,但這感覺並非存在於前提之中,而是在那殘酷卻也精妙的,生動卻也持續的自我超越和開創中。

當在觀看的時候,常常使人感覺這些繪畫在發展中創造出了一種新的特別的效果和印象。這些繪畫作為一種映像,同樣也代表著由多重符號系統組成的社會現實,而這些風景,也是其中一部分。

曾梵志《面具系列》在整個系列中格外突出,作品於1990年代末期完成後不久,便獲收藏家的垂青一直珍藏至今。

曾梵志的作品以其嚴謹而獨特的造型,假面具的符號,在單純而平靜的背景襯托下,演繹著當下人們的精神狀態,煩躁、不安.儘管帶有卡通的色彩和調侃的味道,仍給人以沉重感和壓抑感。他的作品在寫實的外框下,採用隱喻和象徵的表現主義手法,給人留下鮮明的印象。

▼ 曾梵志 / 肖像系列

▲ 曾梵志《無題No.11》,布面油畫,220×145cm,2001年

2001年,曾梵志一邊畫「面具」,一邊嘗試新的東西。新的作品叫「面具之後」,也就是「肖像系列」。之所以叫「面具之後」,一是表示面具後面的人,二是表示「面具系列」之後的作品。

《無題No.11》是其中的代表,跟以前的畫法完全不一樣,面具摘掉後給人特別厲害的感覺,沒有畫完的腿又給人殘缺感,但又很有力量。

曾梵志的作品和以前的作品發生了斷裂性的轉變。其中最明顯的特點是作為藝術家個人創作符號的面具消失了。當面具消失以後,首先出現在畫面中的是那些沒有差別的臉。如果說以前面具的形象還是試圖用沒有差別面具來掩蓋不同個性的面孔的話,那麼現在藝術家乾脆將所有的面孔標誌為沒有個性的存在。

▲ 曾梵志《肖像09-5-1》,布上油畫,180×150cm,2009年

曾梵志從2001年至今,一直在畫「肖像」系列,只是每一階段的肖像作品都呈現不同特點。現在他畫肖像作品的狀態是在表達對方的同時,加進一些自己的感情,以不同的精神面貌呈現出來。

《肖像09-5-1》畫的是曾梵志的朋友,一個商人,也是一位收藏家。曾梵志最滿意的是畫出了他的性格特點,並配了一雙漂亮的皮鞋。

曾梵志總是在偌大的畫室之中安靜地畫著他的那些畫兒。似乎既不專註於任何事物,也不費力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這種轉變之中自有深刻的洞識。他的創作狀態就像是某種「聆聽」的藝術,自由自在又無從阻隔。「聆聽」,本身便是一種完整的行動,這種行動能夠帶來解脫的徹底釋然。

曾梵志認為,在他所受的藝術訓練里,影響他最深的是通過技巧表達情緒,他表示:最大的得著是學到用線條、顏色、形狀,去表達我對一個題目的感想。我學會把情感投射到畫中的形象,而非單純地把對象如實繪畫出來。

他近期的創作意味著其注意力從對存在的不確定性的密切關注,轉移到了對我們自身如何和自然互動的興趣上。然後——在他新的風景繪畫創作里,有著一個概念,就是永恆的逃逸,彷彿是在嘗試對不適於居住的地方進行佔領。

▼ 關於展覽 / 在大腦中散步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於2016年9月19日至11月19日在大展廳和甬道呈現個展「曾梵志:散步」。本展覽是曾梵志迄今為止規模最大、涵蓋最廣泛的展覽,亦為其在北京舉辦的首個機構個展,力圖全面梳理藝術家近三十年的創作歷程,囊括以繪畫及雕塑為形式的近六十件作品;其中,許多作品從世界範圍內的收藏機構借展而來。

▲ 「曾梵志:散步」展覽現場,攝影:馮秦剛。圖片由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提供@ 曾梵志工作室

「散步」源自曾梵志作於1990年的同名作品,也同樣作為這次展覽的題目,旨在通過散步的狀態將觀眾引入藝術家的創作旅程。本次展覽是曾梵志迄今為止規模最大、涵蓋最廣泛的展覽,其中許多作品從世界範圍內的收藏機構借展而來。

大展廳中呈現曾梵志以往藝術生涯所有主要系列作品,梳理出其藝術探索的完整線索,並與希臘化時期的雕塑以及盧西安·弗洛伊德的繪畫形成呼應。

此外,曾梵志新創作的紙上作品將在一個特別的獨立展區呈獻給觀眾,這些作品標誌著曾梵志向中國傳統美學的回歸。另外,展場甬道的空間用於呈現藝術家的兩件尺幅巨大的風景畫。

此次展覽的空間設計由曾梵志的長期合作夥伴安藤忠雄為其量身定做。安藤忠雄以曲折、延展的空間結構呈現藝術家的創作概貌。他將展廳比作曾梵志的「腦部結構」,根據作品的時期及主題,以獨立而開放的六面牆體分割並聯結整個展廳,營造出浸入式的整體氛圍,又在所有的獨立牆體上打開一扇邊長為2.4米的正方形「窗戶」以貫穿整個大展廳。

牆後有牆,窗中有窗,展場空間深邃如同大腦皮層一般承載著藝術家不同時間的藝術記憶,共同體現曾梵志各個階段的藝術靈感,彷彿邀請觀眾在其精神世界中進行一次「散步」。展覽內容就從曾梵志大學時期兩幅分別名為《散步》以及《靴子》的作品開始,觀眾通過視覺「穿」上藝術家的這雙黑皮靴,開始在藝術家腦中的精神散步。

▲ 曾梵志,《肖像》,2004,布面油畫,200 x 150 cm,圖片提供:曾梵志工作室

▲ 曾梵志,《拉奧孔》,2016,布面油畫,圖片提供:曾梵志工作室

曾梵志漸進的創作歷程具有多元化的特徵,其各個階段的作品呈現出不同的面貌。藝術家每階段的創作均在前一階段的基礎上建立、演變,反映了某一具體時期的藝術、文化、社會機制中所蘊含的盛行觀念,並依據其形式的邏輯而展開。

▲ 曾梵志,《藍》,2015,布面油畫,400 x 700 cm,圖片提供:曾梵志工作室

「面具」之後,曾梵志將象徵中國傳統繪畫的線條,以「無意識」的狀態邀請到了西方油畫的色塊、色彩與光影中,開始了「亂筆」系列。

▲ 曾梵志,《兔子》,2012,布面油畫? 曾梵志工作室

展覽的策展人、UCCA館長田霏宇表示:「UCCA榮幸地為大家帶來曾梵志迄今為止在世界範圍內最全面的展覽。正如藝術是探索歷史、傳達審美取向的媒介,曾梵志獨特的繪畫聯結了個人在當代中國的生活經驗與諸世紀以來不同文化傳統中的藝術結晶。」

他可能把自己的鞋留在了最初,然後以「光腳」的狀態走到了現在。圖像、符號和題材的轉換和變化對於藝術家而言或許並不重要,當曾梵志行至下一片尚未觸及的領域,舊的、具象的形態會自然而然消失,而他又會憑藉自己多年來培養而出的敏銳與思辨,在新的對抗關係中找到立足點。因此,展覽「散步」不僅在於綜合地反映曾梵志卓越的創作才能,也在於反思審美教養在紛擾現實下的重要性。從展廳的這頭到那頭——「這是一條漫長的路。」

田霏宇說,「這是曾梵志曾經走過的路和將來要走的路。」

▲ 曾梵志 《昨天》(2015)

曾梵志不是第一個因為商業成功而領受矚目並承受猜忌的中國藝術家,也不會是最後一個。這個全球性的藝術工廠仍然在運轉,產品像流水一樣不斷製作出來,市場自有它的邏輯,客戶們需要的是一些大名字。在這個流水線上,曾梵志仍然戴著他的天價面具,那些主導藝術市場的權力精英和大藏家們,他們中又有多少人具備勇氣、鑒賞力乃至興趣真正關心他究竟是怎樣一個藝術家?

來源:壹號收藏

文章均源自作者原創稿件及互聯網篩選,精編整理公益分享。我們敬重原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時註明來源。若因客觀條件所限未知原始出處或作者的請原創人與我們編輯聯繫及時標註或刪除。青州畫廊聯盟(qingzhouhualang),歡迎添加關注!

推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州畫廊聯盟 的精彩文章:

畫里畫外過大年
他是20世紀最傳奇畫家,也是天下第一造假高手

TAG:青州畫廊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