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閑人分享:辨倉招法VS做倉招法

閑人分享:辨倉招法VS做倉招法

喝茶是喝到肚子里的,所以首要是乾淨衛生,茶友們對於干倉和濕倉較為關注,我也說一下體會。

濕倉茶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的陳春蘭老號。影響普洱茶後期變化的因素很多,主要因素是光線,溫度,水分。光線使茶葉中的葉綠素退色,溫度使微生物滋生,水分使茶黃素和茶紅素變成茶褐素,大分子糖分裂成單糖,普洱茶的滋味就形成了。

入倉退倉就是人為地控制光線,溫度,水分等加速茶葉的氧化變化。

做倉招法一:

人為增加倉內濕度,一般達85%以上且不通風。會造茶葉由表到里產生有白霜(因濕氣導致茶葉角質層白化脫落或黴菌殘留物)

辨倉招法一:

在茶葉表面或拆開緊壓茶找白霜,茶葉表面會有白霜且灰褐色無由光感 .

做倉招法二:

在鐵皮屋裡進行高溫(30度以上)低濕(含水量75%以下)通風環境下長期退倉,如將茶葉置身在陽光烈曬下的鐵皮里存放一段時間,以達到退掉白霜,退去土味,退除腐草味,或用蒸汽蒸茶葉表面再用牙刷擦去白霜以充老茶欺騙消費者。

辨倉招法二:

茶葉表面白霜雖去但茶梗的轉折位或下凹位會留有白跡,而茶葉表面卻由於在高溫下水分退卻過快而部分出現茶青黑色,無光澤,老葉更是由於高溫而碳化易碎裂起騶皮,而干倉茶茶葉油光活力,條索分明,芽葉或葉背有毫顯。

做倉招法三:

因為濕倉茶退倉後沒有光澤,做倉人就用軟毛巾將熟茶湯水擦摸在茶葉表面以增加茶葉的油光度。

辨倉招法三:

由於茶油是抹上去的,所以茶葉表面顯得色澤生硬且不同級數的茶葉,茶芽,茶埂都是統一色澤,沒有層次感及色差!

做倉招法四:

由於茶商為謀暴利進倉茶都是整批次,完整件,完整提進倉做舊的

辨倉招法四:

茶葉包裝好出廠時都是很乾爽的緊壓茶,已經是茶樣定型了的。所以一進濕度大的倉庫就會大量吸濕返松,於是上茶壓下茶,上件壓下件等壓迫力就會出現變型或壓痕,這是有別於乾爽出廠時型裝完好的干倉茶的,其次由於茶葉受潮受壓,水分外流帶出茶汁,茶汁就會侵到包裝紙上,從而可以在本來乾淨的包裝紙上留下一片片的茶漬地圖,茶廠里包裝工序是在最後的,等緊壓茶在乾燥房裡乾燥後才拿出來包裝的,是不會出現茶漬地圖現象的。

做倉招法五:

有一些茶廠根據茶商要求聯合起來做倉茶,先將單片茶進倉之後再退倉再進行包裝,或先將散茶做倉,再退倉後再壓成緊壓茶或散茶銷售。

辨倉招法五:

由於單片分散做倉所以就不會有由於受潮時壓迫的痕迹或變形切不包裝就不會有紙上茶漬地圖,但由於不包裝於是緊壓茶表面就會由於濕度過大水分中含有的灰塵填滿了茶條間的空隙而條索模糊不清,且表面色澤不分葉底老嫩或芽而統統變為紅褐色,而緊壓茶的底部沒有直接暴露於空間而較為乾淨且比較黑褐色,無論是無包裝單片存放做倉或散茶做倉再壓,凡做倉茶都是無光澤的。

開湯辯倉法:

辨倉法還有最後一招就是開湯,只要是做過倉的茶,倉味永遠是有的,退不去,湯色除非入倉時間不長,再加上退倉多年外,都是比較暗色,不清亮,葉底看上去顏色不均勻,無彈性沖泡多次後不能張開,葉底用手指壓揉即模糊,更有些老葉經進倉退倉後會碳化狀,口感上湯滑水甜,滋味淡薄,舌面微澀,變化單一,頭三泡湯色較濃,味單一,後幾泡湯色落差大,無茶氣,喉頭從頭泡到尾都有鎖喉感(喉嚨乾澀,干癢,吞口水時覺得喉嚨像有東西卡住不適應)有些嚴重的舌根都會痛或不舒服,香氣方面所謂的樟香,參香,太陽味明顯,但香氣下降快,或出現霉變的味或像熬夜後嘴巴里發出的焦味。而真正有年份的干倉茶陳香味濃郁高長,透活力,舌面有重感,滋味醇厚,喉部潤甜,鼻腔有熱感,身體發熱,手掌發汗,生津回甘綿長,人覺得精神興奮,個人提會希望大家補充改正交流~~

整理:本刊編輯

回復 年份+茶品,如「00紅大益」即可查看檔案及市場參考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普洱老茶網 的精彩文章:

TAG:普洱老茶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