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3-19複習日記藝術發展史

3-19複習日記藝術發展史

人咸知修其容,莫知飾其性。

東晉 顧愷之《女史箴圖》第一段「馮婕妤擋熊」

—————————————————————————

以下所有內容均摘抄自: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王文娟教授,張建宇教授課堂筆記及課件資料,內部複習資料。

ps:僅供學習交流用,勿作它用。

計劃:每天5個名詞解釋,3個簡答,1個論述。

標重墨的只是「我認為」的關鍵詞。序號為題庫里摘抄的序號。

溫故知新

名詞解釋:

1、古曲《十面埋伏》

2、《樂記》

3、變文

4、《梅花三弄》

5、《唱論》

簡答:

1、談談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音台》的藝術創造與成就。

2、《春節序曲》出自哪位作曲家的哪部作品?簡評該作品的藝術成就。

3、簡述白居易的音樂思想特徵及其在歷史上的地位。

論述:

1、試述「寓教於樂」的思想。

-----??隨便畫的分割線都是愛你的形狀??------

名詞解釋:

1.饕餮紋

青銅器上常見的花紋之一,盛行於商代至西周早期。饕餮紋這種紋飾最早出現在距今五千年前長江下游地區的良渚文化玉器上。此獸是古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種猛獸的特徵,同時加以自己的想像而形成的,其中獸的面部巨大而誇張,裝飾性很強,研究者稱為獸面紋,常作為器物的主要紋飾。獸面紋有的有軀幹、獸足,有的僅作獸面。紋形多以鼻為中心,左右對稱,結構豐滿,形象威嚴。

2.帛畫藝術

中國古代畫種。因畫在帛上而得名。帛是一種質地為白色的絲織品,在其上用筆墨和色彩描繪人物、走獸、飛鳥及神靈、異獸等形象的圖畫,約興起於戰國時期,至西漢發展到高峰。帛畫的本質是為死者助喪,一般分為三種:一為非衣,用以祭魂、安魂、招魂、護魂用,二為巫術辟邪類,是死者生前使用,死後隨葬的,三為描繪墓主生前生活場景的。

3.馬王堆漢墓帛畫

中國西漢繪畫作品。1972~1974年先後出土於湖南省長沙市馬王堆1、3號漢墓。帛畫共5幅,創作時間為漢文帝時期,是迄今發現的漢代最早的獨幅繪畫作品。其中侯夫人墓的帛畫交友代表性,畫為「T」形,又稱非衣,畫面內容豐富,可分為天界、人界、下界三部分,作品構圖細密嚴謹,用線流暢。

5.大小李將軍

唐代擅長青綠山水畫的父子二人,「大李將軍」李思訓,唐代傑出畫家。字建睍,任過武衛大將軍。明代董其昌推其為「北宗」之祖。李思訓擅畫青綠山水,筆力遒勁。題材上多表現幽居之所。畫風精麗嚴整,以金碧青綠的濃重顏色作山水,細入毫髮,獨樹一幟。「小李將軍」李昭道,李思訓之子,善畫山水,繼承家學,並能變父之體,有所創新,造詣精深。

9.《女史箴圖》

中國東晉繪畫作品。作者顧愷之。原作已佚,現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遠,現存《女史箴圖》僅剩9段,為絹本,設色。此圖依據西晉張華《女史箴》一文而作,原文十二節,所畫亦為十二段,作品注重人物神態的表現,用筆細勁聯綿,色彩典麗、秀潤。

簡答:

1.簡答「吳帶當風」與「曹衣出水」指的是什麼?

1 吳帶當風:指唐代吳道子的人物衣紋程式。他的用筆其勢圓轉而衣服飄舉飛揚,富於運動感、節奏感。故稱之,吳帶當風。和北齊畫家曹仲達的畫法相對。

2 曹衣出水: 中國畫術語,是對北齊畫家曹仲達的繪畫風格的稱呼。曹仲達用筆其體稠疊而衣服緊窄,所畫衣服像剛從水裡出來一樣,故稱"曹衣出水"。

2.簡單介紹海派的代表人物和風格。

1)清末民初,繼「揚州八怪」之後,出現了中國近代繪畫史上最後一個畫派——海上畫派。

2)海上畫派的前源是以董其昌為代表的松江畫派。其名聲最卓著者為「四任」,以善花鳥、人物、肖像、山水的任熊為首,包括任薰、任伯年、任預。此外還有趙之謙、吳昌碩、虛谷等知名畫家。

3)海派畫家的風格特點是借鑒傳統,基於民族基點,旁采民間藝術,他們的繪畫更具創造性。不論工筆、寫意都有新的發展。海派畫家大都能在反映時代心聲的同時,獨出心裁,抒寫個性,藉助詩書畫結合的方式進行創作。海派畫家群是中國古典繪畫向現代繪畫過渡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39.簡述明代浙派的代表人物和風格特點。

浙派是明代初期的一個畫派,其特點是:

1)繼承發展了馬、夏院體繪畫風格,代表人物是戴進。以戴進為首的浙派畫家,在筆墨風格上崇尚馬、夏,山水多用大斧劈皴,構圖又較馬夏善於經營。他們既擅長山水又擅長人物,這點為明代文人畫中少見。但是山水的意境不如吳派。

2)戴進的繪畫創作影響到宮廷內外,因戴進是浙江錢塘人,後人把戴進可調壓式渣油泵影響下的畫派成為「浙派」。浙派畫家還有吳偉、李在、張路、王諤。

論述:

31.試論述唐宋兩代書法的不同審美取向。

1)唐初用字,沿習故舊,訛俗仍多。隨著唐朝政治、經濟的日趨強盛和國家的高度統一,文化和教育事業得到迅速繁榮,這就要求作為文化載體、教育工具的漢字,要有統一而明確的使用標準和規範。

2)為了適應當時社會的需要,唐朝初年對社會用字進行了一次系統整理,《干祿字書》便由此誕生。它不僅確立了當時的楷書規範,客觀上起到了規範和統一漢字的作用,還同時滿足了士子學人在官吏考選和學校教育等方面的實際需要,起到了以助「干祿」的作用。

3)宋代文人這種優遊的人生態度的核心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體悟的「樂」。

可見,書法可以使人獲得生活情趣,娛悅書家身心,並且使書家的主體精神得到提升。宋代文人好書、好言書,他們竭盡全力地在書法中尋找樂趣,在書法上發揮其聰明才智,幾乎到了無人不關注書法、無人不談論書法的地步。另外,宋代文人不僅在實踐上「以書為樂」,在理論上也僅僅將書法作為一種樂趣。正因為此,宋代沒有像唐代孫過庭《書譜》、張懷瓘《書斷》等體大慮周的書法著述,而多題跋、筆記或者片言隻語,但又幾乎無所不言,往往一語中的。

小結:有關中國古代書法繪畫藝術,風格畫派等相關內容。

最後建議:一定要動手寫字!

一定要動手寫字!

一定要動手寫字!

(唐)張萱《搗練圖》宋摹本,絹本設色

37×147cm 波士頓博物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忘川荼靡 的精彩文章:

TAG:忘川荼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