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武俠泰斗卧龍生,江湖私密誰人懂

武俠泰斗卧龍生,江湖私密誰人懂

台灣武俠傳奇——卧龍生

1958年,一部《飛燕驚龍》使卧龍生一舉成名。這部對傳統武俠新風賦予新內涵的作品,使卧龍生在台灣武俠小說領域擁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始與司馬翎、諸葛青雲並稱「台灣三劍客」,叱吒風雲三十年之久。

其筆下江湖兒女的快意恩仇、英雄美女的纏綿悱惻,常令懷有俠客情結的少男少女們,把自己幻想成小說中那玉樹臨風、閉月羞花的主人公,或飛檐走壁,或仗劍天涯,威震大江南北,掩盡天下英雄。

失學從軍,因故提前退伍

卧龍生,本名牛鶴亭,1930年出生於南陽鎮平縣一個小商賈的家庭。其父為一綢布小商人,其母王氏,生四男一女,牛鶴亭為長子。

牛鶴亭自幼喜讀古典名著小說,也涉獵《七俠五義》、《兒女英雄傳》等武俠先驅作品。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對武俠的興趣尤其濃厚,常常暢遊於自己的武俠夢中自得其樂。

在民國「北派五大家」的武俠小說里,還珠樓主的神禽異獸、靈丹妙藥、玄功絕藝;鄭證因的幫會組織、風塵怪傑、獨門兵器;王度廬的悲劇俠情;朱貞木的奇詭布局、眾女倒追男……所有這些關乎奇門遁甲、旁門左道的小說,為牛鶴亭從四書五經的囿困中打開一扇窗,把他帶進一個神秘的武俠王國。

他猶愛朱貞木小說的筆法與布局,從而建立了他的武俠審美觀。

牛鶴亭讀到初中,就求學於職校卧龍書院。這所掩映於武侯祠內蒼松翠柏之中的書院,始建於元代,是當年全國四大書院之一。卧龍書院最初是祭祀諸葛亮的廟學,因此又稱「諸葛書院」或「孔明書院」。

牛鶴亭以「卧龍生」為筆名的典故即出於此,意為"卧龍復生」。

高中肄業之後,身材矮小的卧龍生投筆從戎,加入青年軍。1948年,他赴南京考上由孫立人將軍主持的第四軍官訓練班,旋即隨軍來到台灣。他從少尉排長做到上尉政工指導員,從事部隊文宣工作。

在軍營中,不愛武器獨愛書的卧龍生,開始接觸歐美翻譯小說,比如《金銀島》、《俠隱記》、《基督山恩仇記》等西洋傳奇名著。此時,民國「北派五大家」中的還珠樓主、鄭證因、劉雲若成了他心目中最崇拜的武俠作家。

1956年,因受「孫立人事件」的牽累,卧龍生提前退伍,一時百無聊賴,經濟上無以為繼,生活上陷入困頓。無奈的他曾干過三個月的三輪車夫,悲慘之極。後來他的朋友、台灣武俠小說作家童昌哲勸慰他:「牛鶴亭,你不是喜愛讀書寫作嗎?你不如試一試,寫部武俠小說。」

伴霞樓主的一番鼓勵,使牛鶴亭豁然開朗,他開始嘗試走武俠創作之路。於是,武俠界一顆新星———卧龍生誕生了。

南陽武侯祠內卧龍書院

為謀生計,開始武俠創作

1957年春,卧龍生在台南《成功晚報》上,發表武俠長篇處女作——《風塵俠隱》。出乎意料的是,一鳴驚人,連載一年,收益頗豐。小說署名的卧龍生也一夜走紅,此後江湖界無人不知卧龍生。

當年在台灣,軍人的月薪才五十四元,教師的月薪也不過九十元。而卧龍生每千字可賣十元台幣,一月有二百八十元收入。嘗到甜頭的卧龍生,從此便一發而不可收拾。

同年,在台中《民聲日報》上,卧龍生又發表了連載小說《驚虹一劍震江湖》,又攪動了江湖一池春水。

但是這兩部初試啼聲之作,均因卧龍生患病而輟筆。後來由台中《武俠小說旬刊》接載,陸續交付玉書出版社結集印行。當時《風塵俠隱》出到第10集75章,尚未結束;而《驚虹一劍震江湖》則出到正7集、續6集,已經完稿。奈何卧龍生遭遇車禍,不能續筆。於是,玉書出版社的發行人黃玉書,受利益驅使,就請人代筆,一續再續,致使文情紛紜雜沓,遂成漫患之局。

這宗公案暫且不論孰是孰非,真相如何,但它的確首開台灣武俠小說代筆偽續的惡例。此後,卧龍生作品每多虎頭蛇尾,或任令「掛名」偽書泛濫成災,當與作者不自重美譽有關,實在難辭其咎。

成就大名,如此走運多金

1958年夏,卧龍生應《大華晚報》的力邀,發表了武俠長篇連載小說——《飛燕驚龍》——卧龍生第一部有始有終的作品,一時名聲大噪,從而取代了郎紅浣在該報「一枝獨秀」的特殊地位。

《飛燕驚龍》的女主人公——朱若蘭,相傳乃大明王朝遺落在民間的公主。初時女扮男裝,手搖摺扇,一襲白衣,自稱「朱白衣」,邂逅男主人公楊夢寰,兩人從此上演了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兒女情長篇故事。

此書首次提出「武林九大門派」及「江湖大一統」的概念,當早於金庸《笑傲江湖》(1967年)九年以上,開創了武俠小說的先河。這在當時看來,確是一個不小的突破和創舉。

另外,本書融合各家所長而共冶一爐的的風格,實為卧龍生「綜藝俠情派」風格確立的濫觴。

《飛燕驚龍》女主人公朱若蘭

也許是因卧龍生有「歷史癖」,他對武俠作家的生平經歷、創作動機、人文素養以及小說人物、故事乃至「武藝美學」的原創力,饒有興趣。

更重要的是,他自學能力頗強,又富有想像力,善於講故事,所以其全盛期的武俠名著,如《飛燕驚龍》、《鐵笛神劍》、《玉釵盟》等書,縱橫捭闔,扣人心弦。

這些作品,大多先經過台灣各大報副刊連載,然後結集印行,故其影響力日益擴大。

特別是他目擊身經世變,有切膚之痛,早年就把20世紀最值得爭議而為人詬病的「集體主義」及「政治圖騰」意識,化入武俠小說《玉釵盟》之中,更有深刻的時代意義。

《玉釵盟》在「島內第一大報」《中央日報》連載期間,萬眾爭睹,一時間洛陽紙貴!幾乎到了無人不談少俠徐元平、「神州一君」易天行、紫衣女蕭奼奼的地步。

這固然是因卧龍生博採眾長,融匯貫通,將「爭霸武林」的小說主題發揮至極處,也與當時人心苦悶、社會需求眾多等原因密不可分。因此六十年代初,當卧龍生首次應邀訪問香港時,金庸設宴把臂論武俠,即有「天下英雄惟君與操耳」之喻(借卧龍生語)。

在卧龍生成為「飛龍在天」的黃金時代(即六十年代),每月寫稿總收入已高達5萬元新台幣,相當於一個高級公務員十倍以上的月薪。

而他每寫一部小說稿,至少拷貝六七份——除在台灣報章上連載外,還分別寄送香港及東南亞華文報刊。換句話說,他只要寫一份稿子,就能賺到六七倍的報酬,收入極其豐厚,令人羨慕妒忌!

脫貧致富,晚年不務正業

正因如此走運多金,卧龍生乃開始不務正業。

先是由於各方稿約太多,無暇應付,他就央托新秀——易容代筆,續完《天香飈》、《素手劫》等書。

繼而,他用「拖」字訣,在報刊連載小說中無休止地扯閑。如《金劍鵰翎》在《自立晚報》上一寫就是四年多,長達96集之多,打破歷來武俠小說出版紀錄。

還有,《絳雪玄霜》在「中央日報」刊登時,卧龍生非要等到編輯十萬火急地催稿,排字房等著拿稿子排字之時,他才有靈感下筆。

後來,卧龍生乾脆只動筆開一個頭,就聽憑出版商「掛名」找人續寫下去,就不堪聞問了。

正如卧龍生自述,在大陸出版的100多部卧龍生作品中,只有39部是他親自操刀,其他都是偽贗品。

1979年,「脫貧致富」的卧龍生出任中華電視台連續劇製作人,自編自寫《江南遊》、《洛城兒女》及《長江一條龍》等劇本,前後達八年之久,才正式退休。此間,他收入更豐厚,買了數棟房子。

此外,他還投資做生意,希望賺大錢!當時凡是天上飛的(航空公司)、海上漂的(漁船)、地上種的(果園)、路上走的(柏油馬路)、頭上戴的(假髮)、桌上吃的(鵪鶉皮蛋)……不下十多種生意。但終因經營不善,致使血本無歸。

1981年,51歲的卧龍生突發心臟病,心肌衰竭,幾乎不能走路。久而久之,經濟也出現了問題。

卧龍生是操筆墨謀生的,一天不寫,一天就無收入。當年已有不少積蓄,但他一生犯了三個毛病:一是運氣不佳,每次投資總是失敗;二是喜歡賭博,把好幾棟房子輸在牌桌上;三是晚年生病,為治病花了不少錢。

卧龍生晚年貧病交加,雖僅年逾花甲,但已弱不禁風。在台灣,他除了靠領取養老金外,還把當年寫的武俠小說在大陸出版,掙得一些稿費。但這樣的生活,連雇一個保姆也難以維持。

卧龍生娶妻楊雅美,小他二十四歲。當年他在風月場中玩耍,與古龍是好友。他除了不酗酒,其他如跳舞、豪賭等,都是跟古龍學的。但他心臟病複發後,楊雅美離他而去。

晚年卧龍生曾與《新民晚報》簽訂協議,把他寫的武俠小說《鬼刀·神劍·淑女心》交由《新民晚報》連載,連載時取名《夢幻之刀》。

1997年3月23日,這部封筆之作未能完篇,卧龍生就因心臟病手術失敗在台北與世長辭,終年67歲。

縱觀卧龍生跌宕起伏的一生:

當其落魄時,「著書都為稻梁謀」,孜孜以求,筆耕不輟,成為名震一代的武俠傳奇、各方公認的台灣武俠泰斗;

當其鼎盛時,生活上恣意縱情,揮霍無度;事業上持才懈怠,敷衍塞責,致使晚年貧病交加,無以立身,凄涼離世!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人生的波折,大抵與時運、性格有關。假若卧龍生當年能認識到這一點,晚年也不至於落入這般田地。「揮筆千金復重來」,昔日卧龍生的豪言壯語,今天卻成了他的傷心哀嘆。 (郭旋)

了解更多家鄉人文歷史,輕戳以下鏈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故鄉舊事 的精彩文章:

慚愧!南宋的滅亡,居然與這位南陽大將有關!

TAG:故鄉舊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