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的煎餅情結

我的煎餅情結

念念不忘家鄉的煎餅

從西城老鄉那弄了十斤煎餅帶到班上,大家吃得都很可口。是啊,離開家鄉在外上學、工作已經十幾年了,念念不忘的還是家鄉的煎餅。

每次回家,我都會帶些小麥煎餅、炒花生、鹹菜等等,讓同事們、朋友們感受到我老家的味道。

兒提年代,是物質相對貧乏的年代,沒有現在孩子手中各種各樣的零食。一張煎餅就可以滿足孩子飢餓的肚子。記得每天放學回家的時候,肚子餓了,回到家,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掀開放煎餅的面盆,拿出一張煎餅,撒點蝦皮,放根蔥,或者抹點辣椒醬,就扛著煎餅出門和小朋友匯合了。

說起「扛」 ,很多人可能很難理解如何「扛」著煎餅,東營的同事吃煎餅是撕成一片片地吃,而在家鄉,煎餅是捲成一根棍子的形狀,在捲筒裡面放各種各樣的菜,吃起來美味無比。但是小朋友拿著一尺多長的煎餅,放在嘴邊啃咬的時候,已經和「扛」著差不多了。

煎餅里裹著幸福的滋味

小時候煎餅里可以放的東西很多,大蔥、辣椒醬,蝦皮,雞蛋、各種肉、菜等,甚至,在沒有菜可以卷的時候,將一點油和鹽卷進煎餅里,都可以讓孩子吃起來有滋有味。有了煎餅的這層皮,讓辣椒不再辛辣,肉菜嚼起來更加美味。而卷著煎脆的蝦皮辣椒的煎餅,吃起來更是別有一番滋味。

其實,在我們小時候吃的煎餅遠遠沒有現在的煎餅的種類繁多。現在的煎餅有雜糧煎餅、玉米煎餅、大米煎餅、小米煎餅等。

小時我們吃的煎餅,更多的是地瓜干煎餅以及雜糧煎餅。地瓜干煎餅遠沒有紅薯好吃。其做法是把已經晒乾的地瓜干(農村為了更好地儲存紅薯,在把紅薯挖出來以後就立刻鍘成片,晒乾儲存)浸泡在水裡,待其軟後,再切碎,然後從石磨磨成糊狀。有時會在切碎的地瓜干中加入一些泡好的玉米或者小麥,就是雜糧煎餅了。而麥子煎餅,就是完全用浸泡的小麥磨成的糊子攤成的煎餅。

攤煎餅的工具就是鏊子。一口直徑一米左右、中間高四周低。三支足,類似於很厚的鍋蓋的鐵具。攤煎餅的時候,把鏊子支好,在鏊子底點上文火,等鏊子熱的時候,就盛一大坨煎餅糊子放在鏊子正中間,用一個煎餅尺子(長刮板)推動糊子沿著鏊子中間往外旋轉,呈螺旋曲線形狀一直把整個鏊子都沾滿糊子,在文火的烘烤下,瞬間就變成了乾脆的煎餅。

以前在家鄉的農村,攤煎餅已經成為農村姑娘出嫁前必會的廚藝。然而,幾個小時一直蹲在地上,面臨鏊子前煙火的熏烤,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下來的。

煎餅承載著兒時的夢想

說起我對煎餅的感情,還在於煎餅成為我初高中六年在校讀書的主要乾糧。自然,現在在農村讀書的孩子已經沒有辦法和我們相比了。那個年代,幾乎所有有住校讀書的學生的家庭,在周日,家庭的母親們都要忙碌著給學生娃攤煎餅,一周至少要帶40張煎餅,然後炒一飯盒的鹹菜,用包袱包好。周日的下午,學生們都從各自的家庭奔向學校,身上所肩負的,就是一周的乾糧。煎餅卷鹹菜,就著白開水,就是我們那個年代的學生六年的中學生活的真實寫照。那時,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是同樣的伙食,沒有人覺得生活的艱苦,在清貧的日子裡,沒有比較,簡單而滿足。

雖然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我們的物質生活也變得越來越豐富,可是我對煎餅的喜愛和感情不會變,因為它能讓我感受到濃濃的鄉情、它更代表我的童年和中學時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泰集團 的精彩文章:

TAG:華泰集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