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貞觀之治的李世民為何看到這本書發火?

貞觀之治的李世民為何看到這本書發火?

《貞觀之治》作為一部比較注重史實的電視劇,基本上還原了唐初那段風雲激蕩的歷史,而在此之中,有一段劇情格外令人關注。

就是李世民下令修撰《氏族志》,而修好之後李世民一看,勃然大怒,而此時負責修撰《氏族志》的高士廉卻還不知,洋洋得意,並說自己將所有的大姓大族都列入了書中,等到李世民問起李姓列幾等,高士廉才如夢初醒,誠惶誠恐起來。

那麼這《氏族志》到底是什麼書?為何李世民如此重視,而高士廉又怎麼修撰惹得李世民如此不開心呢?

這一切還要從漢朝開始說起,西漢一直秉承打壓地方豪強的政策,但是到了東漢,地方豪強做大,很多家族世代做官,比如所謂四世三公的袁紹一家,等到了曹丕篡漢,更是建立了九品中正制,為士族大興確立了政治基礎。

後來雖然有北方游牧民族入侵,北方大亂,但是在政權漸漸穩定之後,幾個山東大姓大族也確立了自己的地位,比如山東崔氏,江南王謝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即便在朝代更迭多次的唐朝,這些大姓早已經門第沒落,卻依然保持著所謂高門大姓的地位。

最典型的就是唐初重臣房玄齡和魏徵,都是李世民倚重的大臣,但是因為出身寒門。(這裡的寒門不是指窮人,窮人有幾個能讀的起書,寒門通常是指不是高門大姓的地主)想和大姓家族聯姻都做不到,而且甚至他們自己都認為這是正確的,自己的家族姓氏低微,配不上高門大姓。在點評《氏族志》的時候,還認為崔家列第一等,做的很好。

更別說負責修撰《氏族志》的高士廉,他和李世民是親戚,外甥女是李世民的皇后,也算得上皇親國戚了吧,可是他在修撰《氏族志》的時候,依然把傳統大姓列在前面,而皇家,也就是李姓才是四等,連皇親國戚都這樣,別人更不用說了。

魏徵為了兒子能娶到王家的媳婦,要花幾十萬錢下聘禮,而且連對方的面都不能見,王家還不是最高的姓氏。

更麻煩的還有科舉制,科舉制本來就是為了打破魏晉以來的九品中正制這種推薦推舉制度,不限門第選拔人才,而社會上,尤其是那些高門大族對其卻非常不滿,表示就算要搞科舉,也要由高等姓的大族來做主考官,其目的自然是借著把持選拔制度繼續保持自己的地位,這是李世民絕對無法容忍的,所以李世民看到高士廉修撰的《氏族志》會勃然大怒了。

說起來,那些崔家王家在漢朝也是小家族,在南北朝才乘勢而起,一下成為大姓,也就幾百年威風,等到唐朝建立,已經家道中落,還想躺在前人功勞上吃一輩子嗎?

當然,李世民也不可能真的把所有的大姓全部貶落,那倒是真的出亂子了,只是按照當時的官職高低安排了氏族姓氏的高低,而其中很多原本因為不是名門望族而不列入《氏族志》的姓氏也列了進去,到了宋朝就變成了百家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雜菜齋主人 的精彩文章:

波蘭為何希望中國侵略它?

TAG:雜菜齋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