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願意把命交給自動駕駛嗎?對不起我認慫……

你願意把命交給自動駕駛嗎?對不起我認慫……

逝者安息,願天堂沒有車來車往。

昨天,一篇名為《Uber無人駕駛車輛撞死行人,相關測試被迫暫停》的文章,通過各種汽車號刷了屏,一部分人表示遺憾,另一部分憤怒斥責。

就目前外界初步了解到的情況看,有幾方面的事實已經確鑿無疑。首先,涉事的車輛是Uber正在當地進行無人駕駛測試的車輛,其次,該事故發生時,車輛正處在無人駕駛模式,另外,事故發生時,車輛的駕駛座上有一名負責隨時接管車輛控制的安全員。

「無人駕駛致死」不是偶然性事件

2017年3月Uber自動駕駛車發生三車相撞事故。來源:USAToday

無人駕駛究竟是否可以信任?其中的責權問題如何界定?目前AI技術是否成熟?這一連串的問題都需要在路試中去印證,很遺憾,這次連路試都悲劇了。

我們必須坦誠的接受,在目前的交通條件下,自動駕駛肯定會發生且持續發生致命事故。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數據顯示,全世界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約有125萬,如果我們試圖讓無人駕駛的死亡率降至零,這顯然是不符合實際,也遠遠超出目前的技術水平。

汽車行業擁抱技術變革的腳步從未停止,但以犧牲生命為代價絕不是技術創新的初衷。努力從這次事故中吸取教訓,懷著對生命的敬意去繼續探索。

「肇事者」沒有「者」令人不寒而慄

2016年12月14日Uber自動駕駛車在舊金山闖紅燈被抓拍。來源:theverge

Uber這起致死事故和之前特斯拉的致死事故,有根本的區別。雖然特斯拉的Autopilot系統名字很唬人,但只是處於第2級」部分自動化「水平,屬於輔助駕駛,而非自動駕駛。而Uber車輛是由量產車改裝的實驗車型,啟用的系統是全自動駕駛系統。

概念清楚後,我們就能理解,兩起事故中,Uber和特斯拉要承擔不同的法律責任。輔助駕駛系統明確了司機要專註駕駛、掌控車輛,所以事故中特斯拉不會承擔主要責任,更多的只是輿論指責。

而無人駕駛,啟動Uber的系統就是司機,事故的責任劃分就變得極其複雜。究竟是明知事故即將發生,依然不接管系統的乘客負責,還是系統存在漏洞,沒有看到危險來臨的系統負責。無論哪種情況,受傷的都是無辜的路人。

無人駕駛的「臨場反應」還差幾分

有一點毋庸置疑,無人駕駛在通常情況下,確實要比我們開的好,並能有效降低發生事故的幾率。這主要得益於Uber自動駕駛汽車配備了多個不同的成像系統,比如頂部激光雷達、短焦和長焦光學相機、前端雷達等等。從表面上看,除了整體系統出現故障外,很難理解為何會發生這樣的致死事故。

然而,自動駕駛的概念技術與實際落地之間的差距,要比人們所想像大得多,特別是在城市街道上跑自動駕駛汽車更是如此,無人駕駛比有人駕駛差在「臨場反應」上。如果你不同意盟盟君的說法,可以嘗試在晚高峰的濱江道天橋上靜靜看五分鐘。強行加塞並道、鬥氣車、行人闖紅燈、電動車搶行等需要「臨場反應」的情況,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自動駕駛系統能應付如此複雜的路況嗎?

盲目自信和因噎廢食都不可取

來到亞利桑那的Uber自動駕駛沃爾沃。來源:theverge

無人駕駛發展至今,各方面爭論一直不斷,但我們不應過度妖魔化無人駕駛,畢竟這是一項惠及70億人的創新技術。這起事故是對整個無人駕駛行業的一個警示,讓我們應該更加註重技術的安全性。

目前Uber美國的無人車測試已經暫停,這也可能影響其他機構的研發進程。但是自動駕駛研發不會停止步伐,就像人類推進航空事業的歷史也曾付出代價一樣,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進程不會一帆風順,願接下來的漫漫長路能少些事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津車友會聯盟 的精彩文章:

男人都想開的豪車 賓士G/奧迪Q7等天津港車市推薦

TAG:天津車友會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