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所謂烏托邦 是否會因為這場車禍變為無人駕駛的荒漠?

所謂烏托邦 是否會因為這場車禍變為無人駕駛的荒漠?

夜晚十點,坦佩市的街道上行人稀少,一輛車身上印著Uber字樣的SUV由南向北駛去。44歲的瓦斯奎茲正坐在駕駛座上,但是他的雙手並不需要放在方向盤上,此時車速大約是40英里,前面可以看到一條人行道。突然間,一道白色的身影從左側迅速出現在車前,緊接著巨大的撞擊聲傳來……

美國當地時間3月18日晚上10點鐘,這起突然發生的車禍給兩個家庭帶來了災難。49歲的女子赫茨伯格在遭受車輛撞擊後被送往附近一家醫院,隨後因傷勢過重去世;而車內的駕駛員則在事後一直配合調查,雖然他在事故發生時並未受傷,但心裡的煎熬可想而知。

嚴格意義上說,這是全球第一起涉及「全自動駕駛汽車」的死亡事故。對於Uber公司,對於亞利桑那州,對於全球的無人駕駛領域,都會引起更多的反思和警醒。

究竟責任在誰 是車還是技術有罪?

沒有人願意看到這樣一起悲劇的發生,而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對事故的調查也在進行中。當地媒體對於事件的報道主要集中在事故責任、善後處理上,而遠在大洋彼岸的我們,要關注的反而會更多。

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的官員正在檢查涉事車輛

在福克斯新聞的報道中,坦佩市警署警長埃爾考克對事故進行了描述,從中可以了解到事件相關的一些信息和問題。首先,Uber這輛無人駕駛車輛當時正處於自動駕駛模式下,而且車速較快(很可能時速達到了65公里)。

「這輛自動駕駛的優步在碰撞時,是以每小時接近40英里的速度在自動行駛,」 埃爾考克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坦佩市警方在聲明中也指出,「在碰撞發生時,它處於自動駕駛模式,方向盤後面有一位汽車駕駛員。」

對於事故的責任判定,目前尚沒有定論,但是懂懂筆記在整理資料匯總發現,有一些細節逐漸被國外媒體披露了出來。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警方初步調查發現發生事故時,這輛車並沒有試圖剎車。另外,駕駛員也沒有進行人工干預。

實際上,即便是普通車輛,駕駛人員也可能反應不過來,因為行人的出現太突然了。「司機說這就像閃電一樣,那個人突然出現在他的面前,」有關人員在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轉述了司機的描述。

因此,周二當地警署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這起事故中Uber公司可能沒有過錯。警方表示通過視頻內容來觀察,行人是從黑暗的地方突然橫穿車道,「在任何模式下都很難避免這種碰撞」。

不過,顯然當地一些市民並不這麼認為。懂懂筆記發現有當地市民在網上留言表示,不能簡單地對人腦還是電腦做相同的評判。「自動駕駛的汽車不知道在某些社區或街道要提前減速。如果你是一名當地有經驗的司機,你會知道那些有可能發生危險的地方,會提前減速做好準備。而無人駕駛汽車不會有這種生活經驗!」

很顯然,這段留言在網上獲得了不少人的認可。也有市民表示,如果駕駛員和Uber公司真的沒任何責任,那就是這輛車的過錯了?判它拆掉車輪?還是禁止加油?

由於當地相關法律的規定,行人如果負全責或許對於Uber的無人駕駛計劃不會造成致命性打擊。但最終,承受輿論壓力的Uber公司勢必會在接下來的工作推進中受到不小阻力。無人駕駛引發的倫理和法律挑戰,始終都是一道繞不開的坎兒。

不過,相對於事故本身的責任與法理引發的探討,懂懂筆記還關注到事件引發的另一層思考,就是AZ州政府目前所處的尷尬境地,以及全力推進無人駕駛激勵政策後,突然陷入的輿論漩渦。

事故發生的坦佩市,是美國亞利桑那州(AZ)馬里科帕縣的一座小城,歸屬於鳳凰城(Phoenix)都會區。提起亞利桑那州,近兩年確實因為無人駕駛的火爆引發全球科技圈矚目,不僅當地媒體將其稱之為無人駕駛的烏托邦,就連遠在中國的相關科技巨頭,也對AZ州政府推出的寬鬆鼓勵政策高度關注。

實際上,與涉事車輛近似的無人駕駛汽車,在AZ已經有600多輛,分屬於Waymo、Uber、英特爾以及通用等企業,四大巨頭的自動駕駛測試團隊及數百名測試人員正在AZ和時間賽跑,和全球的競爭對手賽跑。

不過,這起事故肯定會讓Uber賽跑的步伐暫時停止下來。隨著NTSB派遣專人組成的小組介入調查這起事故,Uber宣布在美國和加拿大同時「剎車」,停止所有自動駕駛車輛在鳳凰城、匹茲堡、舊金山和多倫多的道路測試。

不過,Uber的緊急剎車並非來自聯邦政府的干預。據了解,美國聯邦政府為想測試自動駕駛汽車的企業提供的是自願指導方針,即將大部分的政策、法律規定權利都留給了各州。

包括NTSB昨日在一份正式聲明中也只是表示,「已經與Uber、沃爾沃、聯邦、州地方當局就此事進行了接觸,會採取一些適當舉措。」

實際上,美國交通運輸部也一直在提倡自願的指導方針,表示這將有助於促進創新。然而交通部長趙小蘭(Elaine Chao)也在日前指出,科技和汽車企業需要減輕公眾對自動駕駛汽車的擔憂。近期的一份調查結果顯示,美國78%的公眾害怕自動駕駛汽車。

或許,這起事件對於亞利桑那州的相關施政方針會產生很大影響,更有可能會對州長Doug Ducey的政策規劃產生影響。而這種勢頭,或將對全美正在大幹快上的無人駕駛熱潮,尤其是其他亦步亦趨的33個州政府產生反作用力。因為僅僅在2017年,就有33各州為無人駕駛專門進行了相關立法,多為積極鼓勵。

而這股熱潮中,最為積極和冒進的,就是亞利桑那州。

溫床、烏托邦還是冒進者樂園?

回顧AZ在無人駕駛領域的蓬勃發展歷史,不得不提到一位極其關鍵的人物——AZ州長Doug Ducey。作為典型的共和黨人,Ducey對科技企業的支持和包容在業界是出了名的。

早在2015年上任伊始,他就曾叫停了一項針對Lyft和Uber司機的干預行動。因此,當Uber在加州測試自動駕駛汽車受阻並向Ducey求助時,他熱情洋溢地表示「亞利桑那州向所有無人駕駛企業敞開懷抱」。

更耐人尋味的是,Uber在AZ的禮遇,讓這家企業和AZ州長一度在全球無人駕駛領域出盡了風頭。正是因此,AZ才被不少美國科技媒體稱為「無人駕駛的烏托邦」,勢頭一度超過了科技創新聖地——加利福尼亞州。

在美國所有排得上號的無人駕駛企業中,Uber算得上是最有個性的一家。儘管如谷歌等諸多企業對加州較為嚴格的無人駕駛測試法規頗有怨言,但更多還是停留在口頭抱怨,只有Uber採取了實際行動挑釁當局。

2016年,Uber的一輛自動駕駛汽車因闖紅燈而引起了加州DMV(車輛管理局)的注意,他們發現,Uber的自動駕駛車輛並沒有根據加州的自動駕駛測試法規進行登記。因此,加州DMV要求Uber配合登記以獲得許可。

但Uber認為,這些車輛中明明配有駕駛員監督,所以不算真的「無人駕駛」,不需要登記。更有趣的是,Uber前自動駕駛主管安東尼?萊萬多夫斯基(Anthony Levandowski)曾嘲諷道,「難道開個車還需要申請捕魚駕照?」事實上,據了解,如果接受了加州DMV的監管,Uber就有義務上報各種事故數據,並提交無人駕駛軟體的年度報告。

根據英國《衛報》報道,2017年一家分析公司的統計數據顯示,Uber公司的無人駕駛車輛在道路測試過程中,每行駛1英里就需要駕駛員接管一次車輛,這個成績在6個主要測試廠家中墊底,而Waymo以平均行駛5128英里才被人工接管一次的成績遙遙領先,並且到2018年初,Waymo的無人車每行駛1000英里需要人類干預的次數已經降至0.18次。相比之下,Uber的數據是有點難看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加州相對嚴格的監管似乎不無道理。

作為矽谷所在地以及全球高科技產業的中心,AZ隔壁的加州才是美國最早開放無人駕駛汽車測試的地區,並且目前也仍然是最熱門的測試地之一。目前約有300多輛無人駕駛汽車在加州進行測試,其中還包括了中國的百度、長安、蔚來等企業的無人車。

不過,為了在無人駕駛這件大事上壓過加州,Doug Ducey作為AZ的州長顯然是有深思熟慮的,那就是鼓勵加放開,一股勁大幹快上。

對於加州嚴格管理Uber的做法,Ducey曾有些幸災樂禍地表示,「我們不需要辦什麼特殊許可證」、「非常感謝加州州長Jerry Brown對亞利桑那州經濟增長的幫助」……

最終,在Ducey的大力推動下,亞利桑那州的無人駕駛測試進行得如火如荼。如果在去年夏季,你漫步在亞利桑那州Chandler地區的街頭,隨時可以看到悠然駛過的Waymo克萊斯勒七人車和英特爾公司的無人車;而在亞利桑那州大學以及南斯哥特戴爾附近,Uber的灰色SUV和通用的自動駕駛汽車也隨時可見。

目前看來,在無人駕駛測試方面,加州的嚴謹和AZ的「不干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AZ的「不干涉」和「開放」不一定就是百利而無一害。

實際上,去年以來一直有當地的安全倡導者提出,無人駕駛企業在公共道路上進行測試的時候太過自由了,這對於亞利桑那州的其他司機和行人來說是一個非常不確定的時期,大家的安全幾乎毫無保障。

那麼,這些故事和反思的背後,對於我們的無人駕駛發展,會帶來哪些有價值的東西?

歷史車輪不可逆 但我們該怎麼做?

或許,3月18日發生的這起事故,以及事故之後引發的思考,對於國內科技產業來的正是時候。

3月20日,恰逢兩會結束,而在這次大會期間,國內關於無人駕駛的討論正好也進入了一個高點。有關部委領導針對無人駕駛這一公眾熱點就表示:自動駕駛法律法規尚在研究,沒有時間表;無人駕駛還在實驗過程中,尚不成熟。

而來自企業層面,如廣汽、長安、百度有關自動駕駛的兩會建言,也引發了媒體的關注。其中,政協委員、百度CEO李彥宏可以說是最關注全球無人駕駛技術發展的企業家之一。他在會議期間提交了《關於鼓勵企業開放人工智慧平台,促進實體經濟轉型發展的提案》、《關於打造自動駕駛政策全球新高地,構建汽車產業強國的提案》等提案。同時,在採訪中也恰好提到了對亞利桑那州無人駕駛發展狀況的看法。

在媒體採訪時,李彥宏表示,在美國,真正做無人駕駛運營的都是在亞利桑那州,因為那個州給了相關政策配套,保障是最完善、最鼓勵的。目前,美國已經有20多個州都推出了自動駕駛相關的法律法規,而中國只有北京市、上海市推出了相關測試的規定。

隨後第二天,不少媒體對於這個話題也做了報道,同時很多媒體也在提出思考:科技企業的技術創新與發展的確需要政府的相關政策支持,但如何支持?限度在哪兒?如何在技術發展與保障國民安全之間找到平衡點?中國的無人駕駛是否過於遲緩?是否需要儘快加速步伐實現換道超車?我們如何從美國的相關路徑和實踐中,汲取經驗教訓?

或許,曾經被稱為烏托邦的亞利桑那州,已經給了業界更多的經驗和提示。無人駕駛是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並將很快到來,但是在這一切到來前,我們要思考用什麼心態,採取什麼做法,如何避免浮躁和焦慮,讓這項技術順利到來。

借用谷歌雲首席科學家李飛飛在這起事故發生後推文中的一句評論:這就是AI的本質。它對人類的生活有著深遠的影響;我們所有人需要一起努力,使其更加安全、公平和善意。

——————————————————————————————————

微信關注公眾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為您奉上最新最熱的科技圈資訊~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信息豐富,觀點獨到。

發布各大自媒體平台,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懂懂筆記 的精彩文章:

「十八線」小主播的而立心愿
創企員工的春節煩惱:沒有一絲絲防備,我就失業了

TAG:懂懂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