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兩會專題‖黨永富代表:防範生態污染 別讓土壤「亞健康」

兩會專題‖黨永富代表:防範生態污染 別讓土壤「亞健康」

鄉村振興

在全國人大代表、河南遠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技術部部長黨永富的行李箱里,兩瓶不同的土壤樣本,一些關於土壤污染與生態治理、農業安全工程系統建設、農資次生災害污染防治等方面的書籍,還有關於化肥減量增效提質、防治土壤污染的7份材料,佔去了行李箱的一大半空間。

這兩份土壤樣本,一份是隨機取的長期使用化肥後的土壤,土壤板結得就像「千層餅」,植物根只能橫向長,扎不深;另外一份則是經過治理的「健康土」,質地像海綿,植物的根直著往下長。黨永富向記者解釋,在「健康土」里,小麥根須能長到兩米,現在由於耕層變淺,土壤實度增加,不利於下扎,小麥根系分布在土壤表層10—30厘米。

黨永富28年前開始關注土壤問題,為保護耕地質量,堅持農田污染防治,利用各種植物替代化學農藥防治病蟲害,研究先導化合物酶來治理被農藥污染的耕地,研究有機「微蜜」開展化肥減量提質增效、預防土壤退化。「根據我的調查,有個別農田已經土壤酸化板結進入『亞健康』狀態。」黨永富說,在我國一些糧食主產區,為保證糧食產量,每年僅施化肥和磷肥鉀肥,已經持續二三十年基本沒有使用過有機肥,由於個別耕地質量退化引發肥料利用率低,使得一些沒有被利用的肥料對大氣、水、土壤產生污染。對此,黨永富認為,糧食種植離不開化肥,化肥可以保障糧食的產量,但是有機肥也不可或缺。「化肥就像大魚大肉,有機肥就像主食,人如果長期吃大魚大肉不吃主食肯定不健康,土地也一樣。現在已經研究出新技術,可替代部分化肥讓土壤少吃點『肉』,增加點『主食』,土壤營養均衡,不但能防範土壤污染,還能在保證糧食產量的情況下提升品質。」

在糧食主產區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作為首位登上聯合國講壇的中國治土人,黨永富說:「我和土打了半輩子交道,托土的福,大家都稱我是『土代表』。我的目標就是保護好耕地,實現健康中國。」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對此,黨永富表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要把大氣、水、土壤的污染防控統籌考慮,化肥農藥過度使用造成的面源污染,土壤退化影響大氣質量和水體狀況,都需要得到重視。

「土壤退化威脅糧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環境安全,應當儘快吸收好的經驗,穩妥借鑒推廣成熟先進經驗與模式,真正提高土壤科技支撐能力,防範重大風險,破解當務之急。」黨永富認為,目前,我國糧食主產區存在土地、人員和市場三大問題。

地力透支影響可持續發展。化肥施用雖然多年增長,但作物產量不再同比提高。長期以來,農業生產過度依賴化肥提高糧食產量已進入瓶頸期,隨之而來的土壤退化、土壤污染、土壤「亞健康」、土壤酸化板結、有機質等問題正在持續爆發,不僅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相適應,甚至影響人民群眾飲食健康,這已經得到國家層面的高度重視。

農資投入佔比過重危害種糧積極性。多年來,糧食主產區重量保增長,形成了對農民的引導。農民在種糧生產中普遍認為「多上化肥多打糧」,導致負擔越來越重,投入佔比越來越高,能耗越來越大,而效果越來越有限。這種惡性循環的結果,就是使農民這個低收入群體「大把花錢造污染」,這與鄉村振興戰略格格不入。

農業供給側改革要求迫切,農作物面臨提質挖潛難題。糧食生產已經從一味保量進入質和量並重階段,確保糧安天下的同時要食安天下。農業的高質量發展,就是優質農產品供給能力的極大提升。但受制於長期以來形成的農業發展模式,優質農產品遠遠不能達到現今的要求,也不能滿足人民的期待。

新疆耕地治理模式值得推廣

有機肥具有成本高、數量少、風險大等限制,有機種植、循環農業等大規模推廣都有不同局限。那麼,要求化肥減下來,產量穩定好,質量提上去,成本控制住,農業思路調整,是否有雙全的解決方案?黨永富認為,治理土壤污染離不開技術支撐,建議國家要重視提高科技支撐能力,借鑒已有的成熟模式,在糧食主產區優先開展化肥減量提質增效試點。

2017年,新疆為落實2020年實現化肥零增長的目標,面向全國徵集16項技術,經過有機、綠色、效果、成本、質量穩定、試驗年限等篩選出「炭吸附聚谷氨酸」技術,經試驗發現,在小麥追肥量減少20%的情況下實現平均畝增產41.75公斤,增產幅度達到8.2%,減少肥料投入66.6萬元,節本增收效果顯著。

「中國自身的國情,必須依靠科技支撐,穩妥走出有中國特色的農業道路,才能真正實現『藏糧於地,藏糧於技』。」黨永富介紹說,新疆農業部門自開展化肥減量、農業提質增效行動以來,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功。

黨永富在今年兩會帶來的建議中提到,土壤污染退化應以預防為主,治理為輔,應當充分調研關注、吸收借鑒新疆化肥減量提質增效與土壤污染、耕地退化防治經驗,在全國範圍內,尤其是糧食主產區深入開展試點,積累試驗數據,進行監測評估,召開示範會等措施為破解當前的農業難題開闢道路,新疆經驗已相對成熟,並在鞏固擴大。建議從2018年開始,將新疆化肥減量納入農業部專項支持,納入國家耕地質量提升和黑土地保護技術應用試點,加大對新疆試驗示範的關注支持,匯總核實數據,總結經驗供決策參考。

建議配套專項資金,專門立項,以農業部為主導,對新疆「炭吸附聚谷氨酸」方案,借鑒果菜茶利用有機肥代替部分化肥模式。建議農業部指導各省區農業部門關注借鑒新疆治理模式,開展試驗示範。

本報記者 羅晨 韓學偉

詳見今日中國食品報第3版

監製:劉艷芳 編輯:孟 傑

版式:耿科研 審校:周冬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食品報新聞 的精彩文章:

綠色食品收穫公信力紅利 成為年貨銷售新熱點
餐飲人眼中的年夜飯變遷

TAG:中國食品報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