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備仁義的好名聲,其實沾了諸葛亮和關羽的光

劉備仁義的好名聲,其實沾了諸葛亮和關羽的光

文/陳德方

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劉備一直有仁義之名。其實,劉備的仁義之名並非僅僅是《三國演義》的功勞。《三國演義》脫胎於《三國志平話》,而平話是老百姓想法的真實反映。那麼老百姓為何會這樣想呢?歸根到底是古代官方宣傳的結果。

在魏晉時代,諸葛亮就開始出現神話的徵兆,而關羽在荊州地區早已有了很大的忠義名氣。從隋朝開始,幾乎所有的漢族王朝都會抬高諸葛亮和關羽的地位,最終諸葛亮被譽為「為師,為相,為將」的完人,而關羽也逐漸被加封,漸漸神話。

神話背後的劉備

作為對諸葛亮和關羽有知遇之恩的劉備,漸漸從正史中的形象脫離了出來,進行了重新塑造。一個弄權、狡詐、多變、背信棄義的劉備,顯然不適合做關羽、諸葛亮的老闆。於是,神話諸葛亮和關羽的同時,捎帶著也將劉備逐漸正面化了。

《三國演義》中對關羽、諸葛亮的、劉備的定位基本上是在元明時期。而在元明時期,關羽的最高封號已經是三界伏魔大帝了。然而,諸葛亮已經是千古名相的楷模了。劉備與諸葛亮的認識、合作,便成了古代知識分子渴望的君臣合作典範。

至於劉備在正史中的真實形象,早已是學術問題,而不是現實問題。老百姓津津樂道的是神話過的君臣,而沒有人再思考真實的歷史。對諸葛亮與關羽,一文、一武的神話,加持了劉備的形象,最終讓劉備成了情真意切的仁義君子和理想堅定的帝王。

正史中的劉備

很多讀過《三國演義》的人會笑話呂布是三姓家奴,然而呂布不過換過三四個主子而已。劉備在正史中換過的領導比呂布要多很多。從他31歲到51歲之間,劉備換過九次領導,其中有六個是有明確隸屬關係的。

劉備被稱為建立蜀漢的帝王,武功顯赫,然而正史中的劉備在軍事方面乏善可陳。劉備一生參與過25次戰爭,其中16次慘敗。劉備親自指揮的戰爭有19次,其中10次失敗。僅僅從這些數據便可以看出,劉備是個軍事能力極為拙劣的統帥。

不僅如此,劉備在戰爭中曾經四次弄丟妻子,並發表了女人如衣服的言論。他連家人都照顧不了,也照顧不好,更不用說照顧手底下的兄弟了。劉備對手下人並沒有那麼仁義,至少關羽、張飛死後,他並沒有哭過(正史並無記載)。反而是劉璋舊臣,幫他取得漢中的法正死後,劉備大哭(正史明確記載)。所以說,劉備並不是仁義君子。

結語

歷史中的劉備,並非大家想像的那種帝王,而是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的正面形象是歷時千百年的關羽、諸葛亮神話運動造成的。不過,文學形象也是一種遺產,需要保護;同時,也應該還原歷史的真實一面,以便於教育後人。

參考文獻

1. 陳壽,《三國志》;

2. 田餘慶,《秦漢魏晉史研究》;

3. 呂思勉,《三國史話》;

4. 陳倩,《劉備在正史中的原始形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怪譚 的精彩文章: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把雙刃劍,也是他稱帝最大的障礙
劉備託孤時說諸葛亮可以取代劉禪,這是說給誰聽的?

TAG:文史怪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