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鴻章言而無信大殺降軍,英軍戈登提槍抗議,最後怎麼重歸於好?

李鴻章言而無信大殺降軍,英軍戈登提槍抗議,最後怎麼重歸於好?

文|王永魁

1863年初,李鴻章組建的淮軍和英國人戈登率領的「常勝軍」從東線向太平軍發起進攻。李鴻章進軍之初,就採用招降納叛的辦法,擴大戰果,減少傷亡。他對降將給予優待,甚至允許他們仍帶領原屬部分軍隊編入淮軍建制。

李鴻章言而無信大殺降軍,英軍戈登提槍抗議,最後怎麼重歸於好?

圖註:李鴻章年輕時畫像

清政府也發布諭旨,宣布:「果能於城池未下之先誠心歸順者,無論其從賊之久暫,均一律准其投誠。將軍械、馬匹呈繳後,該大臣等酌留所部,令其隨同剿賊。倘有不願隨營,即飭地方官遞送回籍,或妥為安插,毋令失所。攜帶資財,不準兵勇搶奪;如兵勇利其資財,私行殺害,即按軍法從事。」

1863年11月,李鴻章的淮軍一萬三千餘人和英國人戈登率領的「常勝軍」三四千人攻到蘇州城下。太平天國納王郜永寬(郜雲官)等人準備投降。11月28日,郜永寬派人與淮軍將領程學啟(也是天平天國降將)和戈登達成協議,捉拿忠王李秀成和慕王譚紹光,獻城投降。

李鴻章言而無信大殺降軍,英軍戈登提槍抗議,最後怎麼重歸於好?

圖註:影視劇中的譚紹光形象

11月30日,李秀成離開蘇州回天京,捉拿李秀成的計劃失敗。12月2日,郜永寬與程學啟、戈登等再次談判,約定投降條件。戈登成為郜永寬等八人投降淮軍,淮軍保證郜永寬等八人不死的擔保人。12月4日,郜永寬等殺死慕王譚紹光,5日,淮軍進入蘇州城。淮軍進城後,違背承諾,大開殺戒。不僅殺了郜永寬等八人,而且對普通太平軍戰士南京以上口音者「不分良莠盡殺」。

戈登得知李鴻章殺降的消息後,憤怒至極,提槍尋找李鴻章。李鴻章避而不見,戈登揚言要求李鴻章下台,否則他就率軍攻打淮軍,把攻佔的城池再交還給太平軍。當時上海的一些報刊對李鴻章「蘇州殺降」有所報道,這一事件產生了國際影響,把曾經作為擔保人的戈登置於道德上不義的地位。

戈登是基督教徒,信守承諾重視名譽。「常勝軍」曾俘虜八百多太平軍戰士,「極厚遇之,彼等大喜,皆乃投於常勝軍,反向敵軍而誓戰」。李鴻章是實用主義者,保證淮軍的利益最大化是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對於「賊」來說,只須使用謀略,無須信守承諾。而且,「殺降」在中國歷史上屢見不鮮,並不是什麼不得了的事情。

李鴻章言而無信大殺降軍,英軍戈登提槍抗議,最後怎麼重歸於好?

圖註:「常勝軍」

面對戈登與李鴻章的矛盾,清政府和英國政府都儘力調解。首先,清政府對戈登和「常勝軍」給予厚賞,撥發軍餉八萬兩白銀,其中一萬兩專門賞給戈登。雖然戈登拒絕了專門給他的賞銀,但在英國政府的勸說下,接受了清政府的紀功牌和黃馬褂。其次,清政府通過英國公使向戈登作出承諾:「嗣後凡是有你參加作戰的陣地上的投降條件,非經你同意,不得採取任何行動」。李鴻章也委婉認錯,「誓不再為斬殺降人之暴舉」,對被殺的郜永寬等八人進行祭奠。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英國政府指示戈登:長此下去,對帝國利益是有害的。

面對調解,戈登與李鴻章言歸於好,「常勝軍」也於1864年初重返戰場,繼續協助淮軍向太平軍作戰。戈登和李鴻章在「蘇州殺降」問題上的矛盾分歧,終因根本利益的一致性而很快得到解決。

參考文獻:

魏忠:《中國古代戰俘史》,中國文史出版社2018年版

雷頤:《李鴻章與晚清四十年》,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