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吳敏樹與岳陽樓

吳敏樹與岳陽樓

吳敏樹與岳陽樓

「乾坤吳楚雙開眼,廊廟江湖一倚樓」,走進岳陽樓,人們就會看到一樓金柱上赫然懸掛的這副對聯。它的作者吳敏樹,號南屏,清道光十二年舉人。較之同榜學友左宗棠、文友曾國藩等「明星」,南屏先生在晚晴官場只當過瀏陽訓導,寂寂無名。在官本位意識主導幾千年的中國,這個名字似乎早已湮滅,就連今天的岳陽人也知之甚少。為何他竟能躋身「名流」,在岳陽樓佔有一席之地呢?因為他擁有一個「中國創造」的名頭:柈湖文派創始人。

吳敏樹的家在岳陽縣吳伏一,離岳陽樓八九十里。一葉扁舟,自銅柈湖渡口出發,經鹿角,一個多時辰水路便到岳陽樓下。而往京都,下江南,千里舟車,都必須先到岳州,在岳陽樓上看一看。岳陽樓是他旅途的驛站,是他生命的樞紐,是他精神的寄託。南屏先生一生究竟多少次登上岳陽樓呢?沒有記載。「萬頃平波晚自涼,漁舟破碎點金光。墨山霞色螺洲樹,奇絕樓頭看斜陽。」這首《晚望》是從散佚的文獻中撿得的,沒有編入《吳敏樹集》。南屏先生少有直接描寫岳陽樓的詩文,更沒有再寫岳陽樓記,但岳陽樓無時無刻不在他心中。「昔宋范文正公為郡守滕子京記岳陽樓,具言登臨景物,接於人而生悲喜者,而終之以古仁人之用心,其言大矣。夫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文正平生之志也。……而至今來游岳陽,苟為有心之人者,未嘗不以文正之言興動其懷念。雖由古賢風流之感,亦湖山之地自有以發之」。(《九江樓記》)他寫《新修呂仙亭記》,也要提到岳陽樓:「由亭中以望,凡岳陽樓所見,無弗同者,而青蒼秀映之狀,幽賞者又宜之。」他寫《浩然樓記》,更不敢忘懷岳陽樓:「岳陽樓也,巋然此邦舊矣。希文子京之志事,旦暮遇之。」不直接抒寫,而是在描寫其他景物時歌詠岳陽樓,這是吳敏樹詩文的一個顯著特點。

同治七年(1868),南屏先生在岳陽樓揖別朋友,乘舟沿江而下,一路遊歷名勝,抵達南京。此時,曾國藩任兩江總督於金陵,聞吳敏樹到來,喜出望外,親迎至府,尊為上賓。回到岳陽,吳敏樹登上岳陽樓,望著曾經屬於吳國和楚國的天地,乾坤亘古不變,人間滄海桑田,這是一幅何等令人哲思的景觀畫卷。在大清王朝統治下的洞庭湖畔,見識過廟堂,久處過江湖的人,就靜靜地依傍著一座千古名樓。正感嘆間,老友李道士不失時機地磨墨鋪紙,南屏先生大筆一揮,乘興寫下了本文開頭的名聯。

道光年間,一位貪婪的岳州知府盯上了岳陽樓上懸掛的十二塊紫檀雕屏。此雕屏共4.2米寬,3.2米高,上面鐫刻著北宋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書寫者是康熙進士、官至刑部尚書的張照。乾隆皇帝十分推崇他的書法,曾在御制詩中誇他「羲之後一個,舍照誰能若」。這名樓、妙文、好字的「三絕」,加上珍貴木材的雕屏令貪官垂涎。魏知府偷偷地請來工匠依樣複製了一套,在自己離任時偷梁換柱,將原雕屏裝船帶家眷一起離開。當時洞庭湖上突然狂風大作,船翻屏沉。枯水季節,漁民無意間打撈到這些木板。吳敏樹聞訊即與堂弟商量,先借120兩銀子買了下來,又花錢請人對損毀的文字進行修補。直到北伐戰爭後,岳陽樓再次重修,吳家後人才將珍藏數十年的雕屏捐獻出來。現在每年數百萬遊客都能在岳陽樓二樓看到這套吳公保護過的文物,從講解員口中聽到吳敏樹搶救岳陽樓文物的故事。

作者 | 何雄鷹

圖片來源於網路

- END -

雲夢星空

感受岳陽文化力量!

覺得不錯,請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夢星空 的精彩文章:

TAG:雲夢星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