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那些感動中國的抗日群體,他們是一個民族的脊樑
為了銘記抗日戰爭時期為民族事業不惜犧牲生命的抗日英烈們,民政部先後於2014年9月1日和2015年8月24日公布了兩批在抗日戰爭中頑強奮戰、為國捐軀的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總共900名抗日英雄人物被列入。
這兩批名錄中,總計列入了12個英雄群體(第一批為5個,第二批為7個),雖然他們不屬於同一政黨,也不是來自同一階層,年齡有別,地域不同,但是對於在中華大地上橫行的日本侵略者,他們從來是絕不留情,即使是奉獻出自己的生命,也是要抗爭到底。
他們也許只是歷史潮流中的小人物,他們也許沒有什麼多大的「豐功偉績」,他們也許也曾懦弱退縮過,在那一刻,在敵人面前,他們是「光輝與偉大」的,是魯迅所說的「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 『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真正的「中國的脊樑。」(真是魯迅說的。)
八百壯士(1937) 國民革命軍陸軍第9集團軍88師524團
1937年,8月日軍進攻上海,淞滬會戰爆發。10月26日,戰役進入到最後階段,寶山大場防線失守,國民黨軍隊全線西撤,第9集團軍88師524團奉命留下由副團長謝晉元帶隊,死守住上海的最後一塊陣地,四行倉庫。
謝晉元所率524團當時實際人數為420人,對外號稱800人,因而後來也被稱作為八百壯士。在日軍的圍困下,謝晉元率領「八百壯士」孤軍奮戰了4天4夜,直到30日接到命令後才突出重圍,退到了英租界。
等待他們的最終還是悲慘命運,1941年謝晉元遭到汪偽政權特務的刺殺,當年12月日軍開進英租界,「八百壯士」剩餘人員被俘虜,其中一部分被送往了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日軍集中營
「八百壯士」英勇抗擊日軍的行為,當時得到了國內外輿論的肯定,被人們尊為抗日英雄,他們的事迹也必將是為後人所銘記。
抗聯十二烈士(1938) 東北抗日聯軍第5軍3師8團1連
1938年,日軍加緊了對東北抗日聯軍的圍剿,東北抗日游擊戰爭進入了最為艱苦的階段。當時東北抗日聯軍第5軍3師8團1連奉命駐守在藍棒山麓,以策應抗聯二路軍總指揮部和五軍三師部隊的安全。
一連是知名的「神槍手隊」,連長李海峰更是其中的佼佼者。當年3月,一連奉命向藍棒山北麓李炮營集中,轉移途中,恰巧遭遇進山「圍剿」的日軍、偽興安軍數百人。
一連連長李海峰為了不暴露指揮部的所在,當即決定帶著小隊前往小孤山,搭建起堡壘,與敵軍周旋。在數量眾多的日偽軍面前,一連小隊沒有退縮,多次打退敵人進攻,戰士王發、李才、王仁志、陳鳳山、魏希林、李芳鄰、張全富、夏魁武、楊德才、排長朱雨亭、指導員班路遺先後不幸犧牲,連長李海峰最後也是拉響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
這十二位英勇的戰士,以他的生命捍衛了中國人的民族尊嚴,掩護了指揮部的安全,為了紀念他們,抗聯五軍三師的將士們尊稱他們為「抗聯十二烈士」。
冷雲等八名女戰士(1938) 東北抗日聯軍第2路軍第5軍婦女團
與這八位女戰士相關的事迹,是我們熟知的八女投江的故事。
1938年夏天,日本關東軍集結起偽蒙、偽滿軍對松花江下游展開大掃蕩行動,東北抗日聯軍第5軍第1師奉命轉移,當行軍到烏斯渾河時遇上了日偽軍隊的追擊。隊伍中婦女團的八名女戰士指導員冷雲,班長鬍秀芝、楊貴珍,戰士郭桂琴、黃桂清、王惠民、李鳳善以及被服廠廠長安順福,決心留下來與敵人周旋。
在冷雲指揮下,八位女戰士從背後偷襲了敵人,日偽軍以為遇到了大部隊,倉促應戰,交戰多時後,大部隊安然撤退,日偽軍也發現了八位女戰士的真實實力。八位女戰士最終戰至彈盡糧絕,寧死不屈,手拉著手,高唱《國際歌》,涉入了冰冷的烏斯渾河,投江而死。
當時,八位女戰士中年齡最大的冷雲23歲,最小的王惠民才13歲。
蘇村阻擊戰126烈士(1941) 八路軍第115師教導3旅特務3營
1941年1月17日,八路軍第115師教導3旅特務3營為了掩護指揮部以及其他部隊的安全轉移,在山東莘縣蘇村對來犯的日軍進行了阻擊。總計百餘名戰士玉三四百人的日軍進行交鋒,戰鬥持續了三個多小時,因為反擊猛烈,死傷較重,讓日軍認定特務3營正是因為保護指揮機關而浴血奮戰,日軍因此而增加兵馬,兵力擴大到一千多人。
戰鬥從早上打到了下午,日軍不僅投入了飛機、坦克,大炮,還使用了毒氣彈,八路軍戰士損失極為慘重,但戰士依然利用地勢,與敵人展開巷戰,最終在日軍的瘋狂屠殺下,包括營長鍾銘新在內的126名戰士全部壯烈犧牲。
蘇村阻擊戰在保衛冀魯豫抗日根據地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是鞏固魯西抗日根據地的重要前提,蘇村阻擊戰126烈士也必將為後人所銘記。
狼牙山五壯士(1941) 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1團7連6班
狼牙山五壯士的事迹,幾乎是家喻戶曉。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這五位戰士用他們的生命與鮮血譜寫出了一首壯烈的英雄讚歌。
1941年9月,日軍對察冀根據地進行掃蕩,為了掩護力部隊和人民群眾的安全轉移,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1團7連6班的5名戰士,巧妙利用地形,與日偽軍激戰一整天,將日偽軍引到河北省保定市易縣狼牙山上,順利完成了掩護任務。最終5位戰士彈盡糧絕下,選擇了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
跳崖後,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3位戰士壯烈犧牲,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的樹枝掛住,因而存活下來傷好之後歸隊。葛振林後來還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擔任過湖南省公安大隊副大隊長、衡陽市人武部副部長,衡陽警備區後勤部副部長等職,於2005年去世。宋學義後來轉業到河北省保定市易縣北管頭村出任農會主席,之後又任職了沁陽縣、公社黨委委員和北孔村黨支部書記,於1971年去世。
華靈廟二十四勇士(1941) 國民革命軍陸軍暫編第37師3團8連
山西鄉寧縣是抗日戰爭時期山西西南區的行政中心,也是第二戰區的軍事指揮中心。
1941年12月4日,日本北支派遣部隊鈴木大隊長指揮的日軍趁著雪夜對鄉寧縣華靈廟展開偷襲。當時當地駐軍只有第19軍37師3團3營8連的60名國軍士兵,雖然之後有80多人來援,140多名戰士還是抵抗不住日軍的猛撲狠打。
眼看著陣地就要失守,連隊的彭永祥連長帶領23名隊員,每人身上綁上10顆手榴彈,連成一線,,自願組成「活炸彈隊」。等到大多數敵人集中逼近時,24人「活體炸彈」沖入到日軍中,拉響手榴彈,致使數百人日軍傷亡,一時扭轉了戰鬥局面。
華靈廟二十四勇士的可歌可泣事迹,最終在當地引起強烈反響,在廣大軍民中傳唱。我們更不應該忘記他們,他們是連長彭永祥,排長郭文光、排長李樹屏,中士牛苗榮、葛志義、王振全、景新吉,下士陳元海、李貴生、吳慶周,上等兵王福祀、杜錫山、邵君山、周家寬、羅華周,一等兵李發成、張鑒、康三保、張三娃,二等兵胡孝成、徐順德、周秀恆,傳達兵趙卯娃、梁德昌。
淵子崖抗日楷模村村民(1941) 山東省莒南縣淵子崖村村民
1941年12月18日,小梁集偽軍對山東省莒南縣淵子崖村進行包圍掃蕩,被村裡的自衛隊用土炮打敗。12月20日,日偽軍集結起1500多人對淵子崖村展開報復行動。村民們在村長林凡義的指引下,利用自製武器與日偽軍進行戰鬥。
雖然說日偽軍裝備較為精良,但還是難以攻克淵子崖村。之後,八路軍山東縱隊二旅五團趕來救援,終將日軍給打退。這場戰役,淵子崖自衛隊員和男女村民被日軍殺害147人,傷亡達到400多人,前去救援的八路軍戰士也有40多人犧牲,同時擊斃日偽軍154人。
淵子崖村村民的壯舉,不禁讓人想起當年「三元里抗英」,同樣是面對外國侵略者,中國民眾們從來都不會屈服。
抗日外交九烈士(1942) 國民政府駐菲律賓馬尼拉和北婆羅洲山打根外交使節
1941年12月,日本軍隊進軍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各國外交官紛紛撤離。中國駐菲律賓總領事館以總領事楊光泩為首的外交官們,卻以保護僑民為責任拒絕了美軍駐遠東司令麥克阿瑟一同離開的要求。
1942年1月,日軍佔領馬尼拉,楊光泩在內的中國總領事館8名外交官被關進了菲律賓大學的美術學院,面對日軍的誘惑他們終未所動。當年4月17日,日軍不顧國際公約,悍然將8名外交官給殺害。1945年7月後來被抓住又放回的卓還來,仍然沒有回到國內,身系僑胞安全的他,再次被捕,於當月6日被殺害。
這幾位外交官,歷史不應該忘記,記住他們的名字:楊光泩、卓還來、朱少屏、莫介恩、姚竹修、蕭東明、楊慶壽、盧秉樞、王恭瑋。
馬石山十勇士(1942) 八路軍膠東軍區第5旅13團7連6班
馬石山,位於膠東半島的乳山市境內,現在是當地的知名旅遊風景區。傳說中,因為天將在此降服神馬而得名,風景秀麗,頗為可觀。
1942年,日本侵略軍對膠東抗日根據地進行「拉網合圍」式的大掃蕩,當時掃蕩由日本駐華北方面軍最高司令官岡村寧次指揮。11月,日軍掃蕩到馬石山地區,並造成殘殺抗日軍民503人的「馬石山慘案」。
為了解救被敵人包圍的幾千名群眾和地方幹部,八路軍膠東軍區第5旅13團7連6班的10名戰士在本可以順利突圍的情況下,決心留下來掩護群眾,他們四次沖入包圍圈解救群眾,最終為日軍合圍在馬石山主峰,10名戰士頑強抵抗,打退日軍多次進攻,打到後來只剩下班長和兩名戰士,三人擁抱在一起,拉響手榴彈,犧牲在了馬石山崗。
10位英雄連姓名都沒有留下,僥倖倖存下來的群眾們稱他們為「馬石山十勇士」。
劉老莊連八十二烈士(1943) 新四軍第3師7旅19團2營4連
1943年,日偽軍集結1000多人對江蘇北部淮海抗日根據地進行大規模「掃蕩」。為了掩護淮海區黨政機關的安全轉移,打破日偽軍的合圍,新四軍第3師7旅19團2營4連奉命對來犯敵人進行阻擊。
3月18日,在老張集西北的劉老莊地區,4連82人陷入到日偽軍的第三次合圍中,雖然組織過數次奮力突圍,還是沒有成功,之後在打退日偽軍五次進攻,擊斃擊傷日偽軍近百人後,全連戰士全部壯烈犧牲。
至今為止,劉老莊連八十二烈士的尚不明確,只知道其中有長白思才、政治指導員李雲鵬、副連長石學富,排長尉慶忠、蔣元連、劉登甫,文化教員孫尊明、衛生員楊林標……
英雄「岱崮連」(1943) 八路軍魯中軍區第2軍分區11團8連
岱崮位於沂蒙山區的腹地山東省蒙陰縣坡里鎮,在鎮西北8公里處,有著南北兩個岱崮,中間以一道山樑相連,是個易守難攻的戰略地。岱崮連正是抗日戰爭時期駐守在該地的英雄連隊。
1943年11月9日,一萬多人的日軍部隊,對魯中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當時,八路軍魯中軍區第2軍分區11團8連受軍區委派堅守南岱崮和北岱崮,以達到牽制、吸引敵人主力,為我軍主力部隊創造外部殲滅敵人的機會。
當月13日,8連與來犯的日軍展開激烈交戰,多次將敵人的有效攻勢打退。日軍集結起精銳部隊,又增添飛機大炮,對南北岱崮強烈反撲。經過十多個日日夜夜的交戰,8連戰士最終以負傷7人、犧牲3人的代價以及斃傷300餘敵人的成果,成功完成了牽制敵人的目的,並且之後順利地與大部隊會和。戰後,8連被授予「岱崮連」的光榮稱號。
血戰大魚山島四十二烈士(1944) 新四軍浙東縱隊海防大隊1中隊
血戰大魚山島,被譽為「海上狼牙山之戰」,又是一次以弱擊強的戰鬥。
1944年8月20日,浙東新四軍游擊縱隊海防大隊1中隊受命為開闢海上抗日根據地,以三個排及後勤、衛生等人員在內的76人佔據了大魚山島。25日,因為叛徒告密,大魚山島遭到日偽軍共計500多人的強烈反撲,血戰就此打響。
八倍於1中隊的日偽軍利用海、陸、空等多項優勢對大魚山島展開圍攻,戰鬥一直持續了8個多小時,日軍最終戰死30多人,負傷20多人,偽軍死傷30多人,1中隊也是犧牲22人,被俘虜後為日軍殺害20人,負傷歸隊34人。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費人:菊花茶
菊花茶,本名鄭良,網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論壇知名歷史作家,資深三國控。曾發表過《華山論劍》、《歷史原來是這樣的》、《三國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禍起蕭牆》等文集。


TAG:夜狼文史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