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郭橐駝治駝的寓言你聽過嗎?年輕的朋友要注意了,如何去解決麻煩

郭橐駝治駝的寓言你聽過嗎?年輕的朋友要注意了,如何去解決麻煩

郭橐駝治駝

原文:昔有醫人,自詡能治背駝,曰:「如弓者、如蝦者、如環者,若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矣。」一人信焉,使治駝,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駝者其上,又以一壓焉,又踐之。駝者隨直,亦隨死。其子欲訴諸官。醫人曰:「我業治駝,但管人直,不管人死。」

古時候有一個醫生,估且稱他為郭橐駝,善於把彎的東西給他掰直了,經常矯正樹木,金屬之類的,用兩塊鐵板給他一夾,保管就能弄直,然後就以為世間萬物所有彎的東西都能弄直,也能治駝背。這個郭橐駝,他自己就說了,不管是,像弓箭一樣彎的人,像那個蝦一樣的人,像鐵環一樣的人,只要請我去,我都能給他治好。早上請我,晚上我就給他治好了。你說吹牛逼就吹牛逼啊,讓他吹就可以了,關鍵是有一個人他還信了,請這郭橐駝去給他治駝背,於是這郭橐駝就把他的神器取來了,把其中一塊鐵板放在地下,讓這個駝背的人躺上去,再把另一塊鐵板給他放上去,使勁壓,還在上面踩,什麼重物都往上放了。果然,駝背被治好了,變直了。但是這駝背的人卻死了,駝背的兒子就去跟他理論,這郭駝駝說,我一向只把彎的的東西治直,現在他已經不駝了,我治好了駝背,至於人死了,跟我無關。(郭橐駝出自柳宗元《種樹郭駝傳》,此故事情節出自《雪濤小說·催科》)

雖然只是一個寓言笑話,其中也蘊含著樸實的道理,這個郭橐駝治駝,雖然治好了,但人卻死了,完全是本末倒置了嘛,不知輕重。我們在生活中也難免遇到矛盾,問題的時候,這個時候,要分清知重,不能本末倒置,因小失大。要用科學,理智,辯證的辦法去解決我們所遇到的問題,在找尋辦法解決的時候,一邊權衡得失,權衡利於義。這樣才不會有大的後患。不能盲目只想著我要解決問題,而不注重承載著問題的本身,這很關鍵。

只講主觀動機,不管客觀效果,那就我們只能把事情辦糟。光有理想的的心還不夠,還得認清客觀現實,用合理的措施去面對!

同時也告訴我們,不能只聽一個人的說辭,只看他表面的東西,而自己不加思考。有麻煩,要解決,這沒錯。但不能人云亦云,得自己去思考,判斷,合不合理,符不符合客觀因素才可以。

每一個君子不是笨蛋

孔子有一個學生曾問他:老師啊,你天天教我們學仁,做人做事要講道德仁義,假如有一個人,去騙一個有仁義修養的人說,水井裡有仁義,難道為了修養仁義,就聽他的話往井裡跳?

孔子回答說:你怎麼能這樣想呢?一個做學問成君子的人,並不是笨蛋,必須要曉得應變。寧可自我犧牲,也不受困擾;寧可當面接受欺騙,但不可糊塗一生。(論語原文:「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不從儒家的角度來看,追求仁義是他的個人需求,如果為了個人需求,就失去理智,什麼都偏聽偏信他人之言語作為,人云亦云,隨波逐流,那這是笨蛋的行為。有自己的思維,有自己的判斷力,而且有應變的能力,才能在解決麻煩的同時,而不偏離本質,走上「邪路」,不會上當受騙,處於困境之中,雖然一時會找不到方法解決,會迷茫、會不知所措,但都是一時的。只要不固步自封、不墨守成規,終究會走出困境。聰明愚笨乃是天賦,並不影響什麼,聰明的人幾分鐘想到,笨的人幾十分鐘想到,但終究都能想到。所以我們每個人實際上都是聰明的,只是每個人的思維方式和觀念不同罷了。而我們讀書,要學習的只是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自我表達的方式。而觀念的形成,是潛移默化的,看得愈多,思考的愈多自然觀念就轉變了,隨之命運也會轉變!

我們既要理解聖賢本意,也要去靈活運用到當今社會,運用到我們生活中!不然,讀書不明理,不運用,又有什麼用了?

當然了,你為了考試各種職業生存需求讀的書,另當別論,那個叫知識,不叫智慧。那個是你謀生必須要學的。還有一種書,讀完了可能並不會給你的生活帶來什麼改變,也沒有任何利益性的作用,但是會在精神上讓你安下來,會讓你在生活變得有內涵,有素養,那些看不慣,理解不了的事情,現在都能夠理解了,無論在什麼場合下,都能適用,而且能讓自己很圓潤很周到。這也是我們應該讀的,可惜我們現代人能夠去看這種書的比較少了,特別是年輕的新一代,有生命力的新一代,都把這些丟掉了,沉迷於聲色之好,享視聽之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懂點神秘文化 的精彩文章:

莊子篇:人文初祖黃帝上古大仙遇上了,你猜會發生什麼?
從易經的角度去分析,性本善還是性本惡?最好遠離生活中的小人!

TAG:懂點神秘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