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春季養生三件事:養肝、梳頭、養生粥

春季養生三件事:養肝、梳頭、養生粥

顏德馨 首屆國醫大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著名中醫理論家、中醫臨床學家

陽春三月,陽氣生髮,正是人體生理機能、新陳代謝最活躍階段;也是「百草回生,百病易發」的時期。在顏老看來,從養生角度出發,春季有三件事情必做;春季宜保肝,梳頭益處多和養生喝葯粥。

春季養生主要保肝

中醫學認為,人作為自然界中的一員,當顧應自然,協調陰陽,「順應天時養生」,才能健康長壽。春屬東方,五行歸木,於臟為肝,因此,春季養生宜順應肝的生理特點,注意「養護肝陽」。

傳統中醫學理論認為,肝與人體的精神情緒密切相關,喜條達而惡抑鬱,保持精神情志舒暢,則能疏泄肝氣,有助於肝氣與春陽升發相統一,增強機體對外界的適應能力。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緒易使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免疫功能下降,易引發情志變化。

因此,春天應注意情志養生,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戒郁怒以養性,要做到心胸寬闊,豁達樂觀。在春光明媚的假日,可約上三五知己外出遊春賞花,散步踏青,陶冶性情,振奮精神,適應春季勃勃生機,吸取大自然的活力,使肝氣順達,氣血調暢,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另外根據中醫學「春宜養陽,重在養肝」理論,注意飲食補肝。可用芡實粥、地黃粥以益精氣補體虛。還可選食具有疏理肝氣的陳皮、平肝熄風的杭菊、柔肝和脾的谷芽等以助肝氣之升發。

「春捂」有必要

中國有一句養生諺語叫「春捂秋凍」。說的是早春季節不要急忙把棉衣脫掉,以免感受風寒;初秋來臨,也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多,以免氣候乍冷乍暖,反而易受涼。這是古往今來善於養生者都十分重視的保健經驗。

由於初春氣候多變,乍暖還寒,早晚溫差較大,且常有寒潮來襲,加上此時人體代謝功能較弱,不能迅速調節體溫,對外界適應抵抗能力較弱,如果衣著單薄,極易感受風寒。唐代醫家孫思邈就主張「春天不可薄衣,令人傷寒、食不消,頭痛」,穿衣宜「下厚上薄」,以養陽收陰。這一科學的防寒保暖方法,有利於維護人體正氣,抵禦時邪。

如遇「春困」要滋陰

待到氣候逐漸轉暖,風和日麗,正是外出踏青的好時節。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卻會感到睏倦疲乏、昏昏欲睡,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春困」。形成「春困」的原因不是由於睡眠不夠,而是因體內循環季節性差異所致,是有其科學道理的。

春季氣候轉暖後,體表毛細血管舒展,末梢血供增多,器官組織負荷加重,因此大腦血供相應減少,腦組織供氧不足,從而就會出現睏倦、疲乏、嗜睡等現象。且容易「春困」的人,還常會出現臉色潮紅、失眠多夢、好激動、掉發、五心煩熱、舌紅、少津、脈細數等「陰虛」現象。

所以,犯「春困」者需養肝滋陰。正如前文所說的,春季應調節情緒,使肝氣順達,氣血調暢,不使肝陽上亢。可適當服用西洋參、楓斗或麥冬等養陰保健品調理。並適量進食滋陰的食品,少吃羊肉等溫性食物,不吃辛辣、煎炸烤食品、狗肉、酒類、火鍋等熱性食物。平時不要過度勞累,應保證睡眠,早卧早起。犯困時,可適當做頭部按摩緩解癥狀。同時,要多做深呼吸和能增加肺活量的有氧運動,多在陽光充足、綠化多的地方活動,給大腦以更多的氧氣。

春天梳頭疏通氣血

中醫認為,人體內外上下,臟腑器官的互相聯繫,氣血調和輸養,要靠人體經絡起傳導作用。經絡遍布全身,氣血也通達全身,營養組織器官,抗禦外邪,保衛機體。這些經絡或直接彙集頭部,或間接作用於頭部,人頭頂「百會穴」就由此得名。通過梳頭,可以疏通氣血起到滋養和堅固頭髮、健腦聰耳、散風明目、防治頭痛作用。早在隋朝,名醫巢元方就明確指出,梳頭有通暢血脈,祛風散濕的作用。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對梳頭促進睡眠有深切體會,他說:「梳頭百餘下,散發卧,熟寢至天明。」

《養生論》說:「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人們日常清晨起來,早已養成洗漱梳理的習慣,為什麼要特彆強調春天梳頭?這是因為春天是大自然陽氣萌生、升發的季節,人體的陽氣也順應自然,有向上向外升發的特點,表現為毛孔逐漸舒展,循環系統功能加強,代謝旺盛,生長迅速。故而人們在春天養生保健中就要求必須順應天時和人體的生理,春天梳頭正是符合春季養生強身的要求,能通達陽氣,宣行郁滯,疏利氣血,當然也能壯健身體了。

現代研究表明:頭是五官和中樞神經所在,經常梳頭能加強對頭面的摩擦,疏通血脈,改善頭部血液循環,使頭髮得到滋養,烏黑光潤,牢固髮根,防止脫髮;能聰耳明目,緩解頭痛;可促進大腦和腦神經的血液供應,有助於降低血壓,預防感預防腦溢血等疾病的發生;能健腦提神,解除疲勞,防止大腦老化,延緩衰老。

春季一般無需進補

春天新陳代謝旺盛,飲食應當以富含營養為原則。考慮到春氣升發,食物養肝也很重要。一般說來可多食豆腐、雞肉、瘦豬肉、魚類、蛋類、花生、黑芝麻、山藥、紅棗、核桃、銀耳等富含蛋白質、糖類、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品以改善體質,充沛體力。

春季一般無需進補。然而,對於患者、體虛及陰虛陽亢者,則可通過適當調補來促進康復。提倡以柔補、平補為原則,慎用溫熱補品,以免春季氣溫上升,加重內熱,損傷正氣。

其中對於氣陰兩虛,乏力、易感冒、出汗者可選用西洋參,每次用參5克,制碎放於瓷碗中,兌水300克,加糖15克,隔水燉好,連渣一起服用,每日一次;或用北沙參、麥冬、五味子、山藥等單味或幾味合用,煎湯代茶服用。血虛者可用熟地、當歸、枸杞、龍眼、紅棗等煎湯代茶;而津液虧損,口乾口苦者可用楓斗、麥冬、花粉、沙參等泡服。

春季養生就喝葯粥

春天是百病多發的季節,不僅流行病猖獗,一些慢性病也易複發或加重。葯粥療法既不同於單用藥物祛邪治病,又不同於純服米穀以扶正調理,最適宜攝生自養、保健強身。

芹菜粥

每次用120克芹菜,加水熬煮,取汁與粳米150克,煎煮成粥,稍溫飲服。春季肝陽易動,常使人肝火上升,出現頭痛眩暈等症。病患者或中老年人,常吃些芹菜粥,對降低血壓、減少煩躁有一定好處。春季也是小兒麻疹多發季節,若能及早發現,也可煮芹菜粥給小兒食用,以達到解表透疹的目的。

菊花粥

菊花5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先將菊花煎湯,再將粳米同煮成粥,待粥將成時,加冰糖融化,早、晚隨量服用。中老年人在春季食用些菊花粥,不僅可治風熱頭痛,眩暈耳鳴,而且久服還能使人肢體輕鬆,耳聰目明,延緩機體衰老。

山藥粥

以鮮山藥100-200克,洗凈切片,與粳米100克同煮粥食用。山藥味甘平,是一種性味平和的滋補脾、肺、腎的食物。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山藥含有澱粉酶、糖蛋白及自由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C等,具有滋補效果。中老年人在春季里經常食用些山藥粥,補益頗多。■

【來源: 國醫大師健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