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命何以逍遙?

生命何以逍遙?

《逍遙遊》是《莊子》最廣為流傳的一篇,到底什麼是逍遙?如何才能達到逍遙呢?

「逍遙遊」,鍾泰在《莊子發微》認為應該是「消搖游」,他說「消者,消其習心,搖者,動其真機。習心消,真機動,是為消搖。」我認為這樣解釋非常好,消其習心,消解固有的習慣思維方式,動其真機,發動生命本來的那個力量,用禪宗的說法就是識其本來面目。習心消解了,真機就能發動,發動了真機自然可以逍遙。

那麼如何去消解習心,發動真機?我們仔細地去看《逍遙遊》其實是有一個思路在裡面的,非常值得去思考思考。《逍遙遊》一開始就拿鯤鵬和學鳩來比較,鯤在北冥化為鵬,化為鵬後「而後乃今培風,而後乃今將圖南」,這是所謂的鯤鵬之志,有一個圖南的志向,相對應的蜩和學鳩還有斥鷃沒有圖南之志。

整篇《逍遙遊》其實有兩條線一直在比較,鯤鵬與學鳩比較,堯和許由比較,肩吾與連叔比較,堯與神人比較,宋人與客比較,莊子和惠子比較,通過一系列的比較可以看到鯤鵬它有志,有了這個志,就會不斷的努力積厚,所謂的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征一國,再到列子御風而行,再到神人乘天地之正,以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從知效一官到游乎無窮的神人,這是立志,積厚的過程,也是不斷的消解習心的過程,積累到了一定時候就會有一個轉化,由小年、小知轉化成大年、大知,大年大知成就了神人的無功、無名、無己。這個無功、無名、無己它是站在大年、大知這個角度上來看的,大家不要忘了這個。

最後庄子用大樗樹的無所可用,物無害者,安所困苦,來表現神人的逍遙。無功、無名、無己達到的是無用,正是無用實現了無害、無困,也成就了無待的逍遙,反過來說,逍遙是無用、無害、無困、無待。

逍遙遊的兩條線索,一條是立志,通過積厚,一點點的去消解原來固拙的知見,原來習心,由小知轉化為大知,小年轉化為大年,達到無害、無困、無待的逍遙境界。另外一條是無志,蜩與學鳩,斥鷃它是沒有志向的,沒有志向也就不會積累、積厚,也沒有一個消解的過程,所以它們騰躍乎蓬蒿之上,數仞而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在那個自己的小天地里自我滿足,始終停留在小年小知里,追求當下的有功、有用。惠子對有用的追求只能導致葫蘆的毀滅,狸狌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辟高下的有功、有用,導致中於機辟,死於罔罟。

有志變得無用,而無用恰恰成就了無害、無困、無待的逍遙。無志,顯得有用,而有用結果是有害,有困,有待的不逍遙。《逍遙遊》反反覆復說的是怎麼樣去立一個志向,有了志向後去積累,讓生命更深厚一點,隨著生命慢慢變得厚重也就有了足夠的力量去消解,去突破,由小年轉化為大年,由小知轉化為大知,以大年大知的視野重新審視何為有用,何為無用。

在堯讓天下這個典故里,堯為什麼要讓天下呢?是因為他自視缺然,用禪宗的說法是迴光返照,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當他見了在藐姑射之山的四個神人後「窅然喪其天下」,他的悵然若失在我看來是在思考到底生命的意義在哪裡?堯的自視缺然是生命轉化中間一個很好的象徵,他已經達到了而征一國的境界了,但仍然自視缺然,去反思生命的價值,追求生命的真諦。堯讓天下在《逍遙遊》中是一個很重要的一環,也是由小年小知向大年大知轉化的關鍵一步。在神人的大年大知參照下,他有了一個很重要的反思,從對有用的追求轉為對無用的神往。

《逍遙遊》讓我很感慨的地方是,在我們的教育當中,當小孩子生下來,始終都是教育小孩子立志做一個有用的人,從來不會有人去教導做一個無用的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那是因為「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讀書總是要有用,因為有用,所以一直以小年小知的習心來看待生命,沒有大年大知這樣的一個視角來看待生命,這一點是值得我們深思。過分追求生命的有用是最大的習心,也是最難消解的習心。

現在很多人衣食無憂,卻得了很嚴重的抑鬱症,這就是大害!抑鬱症已經成了當今社會一個很嚴峻的問題,很大的殺手。很多人得了所謂的「空心病」,生命得不到安放,只會謀生,不會生活。從幼兒園就開始,就被謀劃著要讀什麼樣的幼兒園,進什麼樣的小學,讀哪個中學,哪個高中,哪個大學又要到國外什麼大學留學,一輩子都是設計好的,都是有用的人,絕對有用的人,這樣的人生真的幸福嗎?需要打個問號。有用就會帶來有害,有困,你想要擁有更多的東西,想要佔有更多的東西,你所得到的傷害也會更多。需要的東西多了,依賴的東西也就多了,有待就不會逍遙,不會自在,只有無待才能夠逍遙,才能夠悠遊自在。

《逍遙遊》告訴我們,只有通過不斷的積累,才能有敢於消解習心的力量,只有不斷的消解,「為道日損」才能喚起生命的真機,實現生命無待的逍遙。真正的逍遙是無待的解脫,在佛經里形容獨覺佛像犀牛一樣獨自在林中遊盪,這是一個無待的狀態,無論走到哪裡都是悠然,自由,自在的。

劉偉思,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2010年上海德瑞姆培訓),對精神分析自體客體理論,禪與精神分析有深入研究,喜愛中國傳統文化,對南傳佛教、禪宗、老莊皆有深刻的體悟。

自2010開始進行心理諮詢工作,至今已經積累豐富的諮詢經驗,擁有多個三年以上的諮詢案例。努力以西方心理學對人的分析為參照,結合中國歷史、文化來理解中國人的心理問題。尤其擅長從原生家庭的親密關係,原生家族中的核心問題及其背後的文化力量的影響,來處理來訪者的焦慮、抑鬱、委屈、憤怒、悲傷等情緒、情感,通過對自我的深度分析,修通親密關係,實現對自我的理解和接納,重建自我,獲得面對人生困境的能力,讓生命充盈豐滿。

劉偉思老師工作室地址:

蘇州市姑蘇區帶城橋路木杏新村10幢205室

咨費:300元每小時,面談視頻電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樗下學堂 的精彩文章:

TAG:樗下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