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就是孫大聖!只是失憶了

你就是孫大聖!只是失憶了

前幾日,和同學們一起與盧傳牧老師交流。盧老師十七歲開始學習中醫,今年七十四了,搞了一輩子臨床,退休之後有時間來寫文章,作學理上的探究,於是有了《找回中醫的另一半》這本書。

乍一聽盧老師談話,你會覺得坐在面前的不是一位中醫大夫,而是一位心理學專家。盧老師大談弗洛伊德、無意識、潛意識和意識,讓人覺得這與傳統中醫八杆子打不著。

熟悉我的人知道,我是不贊成「以西格中」的——「就是從西方的思想立場和思維方式中,討來一把現成在手的銳利斧斤,然後便只顧著用來砍伐中學的林木了。」(引自澎湃網以西格中,盡棄前學:王國維的悲劇觀)。

「以西格中」的方法發展到極至,就是「以馬格中」,即以馬克思主義這根「矢」,去射中國文化這個「的」。在這種研究方法下,老子便成了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家,王陽明成了主觀唯心主義哲學家。

我也不贊成「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我主張「中體中用」,即回到中國傳統文化的語境里,來重新打量這個世界。以中道為本,將我們遭遇到的所有的人、事、物,都可以拿來格一格,這就叫做「用中」,也必然「中用」

盧老師是自信的,他的自信不是出於他對心理學的熟悉,而是中醫的思維方式。他指出:弗洛伊德把無意識和潛意識搞混了。在弗洛伊德看來,「慾望徹底統治了我們的肉體和靈魂。」其意思就是說,人是無法自明和自主的。[多說一句,因此我們要小心弗洛伊德的愛情觀,他《愛情心理學》一書中寫道:「在人潛意識裡對某種獨一無二、無可代替東西的熱戀會呈現一種無休止的追尋。」]

盧老師提出,傳統中醫雖然沒有現代心理學的解釋,但做了許多心理醫生做的事情;傳統中醫雖然也沒有使用合乎當今專業精神病學的術語,但離了「精神」,無法進入中醫。

晨讀帶孩子們讀了《心經》,有的孩子是第一次接觸到這部經文。《金花的秘密》里有一部《慧命經》,是從道家修鍊的角度來談慧命的:「欲成漏盡金剛體,勤造烹蒸慧命根。定照莫離歡喜地,時將真我隱藏居。」

《心經》是從佛家角度直接談心性。《心經》談空,談無,但不是頑空,不是只做否定,它有大的肯定:「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如同《易經》,整部經書都在談「變易」,但它的底色是「不易」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顆容易造作、驛動的心,但它的底色是明朗、清澈、不易的。若對此有了悟,你就可以做孫大聖,就可以有大無畏:「心無掛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

對照《心經》,再來做《文心雕龍》的功夫,就能體會劉勰的用心了,他的用心與孔子的用心是一致的,即「撥亂世,反諸正」。下面,我們來看看在《大學》《中庸》《論語》《易傳·彖傳》里是怎麼談這顆心的。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明德,即本心,心的本來面目,澄明朗朗。明明德,就是明心見(現)性。此乃大學之始。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無論是「止」、「定」、「靜」、「安」、「慮」、「得」,都不離那個。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誠意,正心,就是處理好識神和元神、下心和天心的關係,誰是主,誰是從?

《康誥》曰:「克明德。」《太甲》曰:「顧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從來沒有什麼救世主,只要是人,都可以讓明德當家做主人,皆可以成聖成賢

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表裡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此謂物格,此謂知之至也。

知道自己有個明德,還要下功夫;功夫到了,自然豁然貫通。

誠於中,形於外。

不可自欺欺人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對心不在焉、失魂落魄、鬼迷心竅之人,須大喝一聲,把它招回來。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不要辜負了天的心意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

明德從來沒離開過我們,但為何我們總是昏昏沉沉、狂妄自大呢?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謂之中。隨心所欲不逾矩,謂之和。孔夫子也是孫悟空。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

悟空之後,還要盡人事,而不是做神仙。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用心的方法。心明,然後眼亮;路看清楚了,才不至於迷路。

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正其心,誠其意。

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妄心死了,明德才現前。故成人的教育更不易,須死去活來

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唯天下至誠為能化。

我們都可以有七十二變化,上天入地。

至誠如神。

你就是孫大聖!只是失憶了。

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皆自家事,不怨天,不尤人。

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

好好學習,都可以神通廣大。

君子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

越是有影響力,越不可以亂來。居高位者,更應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唯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頂天立地,從自己做起。

子曰:詩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思無邪」,不是沒有喜怒哀樂,而是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人都有良心,所以總有相應者。生命不是孤島。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用心之道。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致中和,故能坦蕩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悟空,當然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政治的核心是文化,文化的核心是正心。

大明終始,各正性命。

終而復始,變易也;終必復始,不易也。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

慧命相續,心相印也。

師,眾也;貞,正也。能以眾正,可以王矣。

己立,立人,無非「心正」二字。

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國泰民安,心相通也。

(同人)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

心正,則不矯情,不造作。

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其德剛健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

大中至正,即放大光明。

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

遮蔽內心光明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臨)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剛中,即內明。

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內明以觀天下,則豁然貫通,眾物之表裡精粗無不到。

(賁)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人心,天心,一體兩面。

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天地之心就在你的心頭,讓它復甦

(無妄)動而健,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命也。

內明,則無妄,無顛倒夢想。

大畜,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德,剛上而尚賢。能止健,大正也。

要有涵養的功夫,反虛入渾,積健為雄。

天地養萬物,聖人養賢以及萬民。頤之時大矣哉。

心裡有天地,自然懂得養浩然之氣

(坎)行險而不失其信,維心亨,乃以剛中也。

越是在危機關頭,艱難時局,越見到一個人「心」的功夫。

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心能感,故類萬物之情

天地之道,恆久而不已也。聖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觀其所恆,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心恆定,故不迷情。

大壯利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

心量夠大,故能體會一體之仁,天下一家

(家人)正家,而天下定矣。

正家,亦從心正入手。

(睽)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

心擰巴了,眾目睽睽,她也不在乎。

萃,聚也。順以說,剛中而應,故聚也。順天命也。觀其所聚,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親民,聚眾,首要在心明

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

心光明了,當然人生成坦途;反之,人生便是苦牢。

中孚以利貞,乃應乎天也。

所有生命的成長,都必然指向一個方向——配天。不認這個大方向,都是自欺

註:本文插圖均來自網路,在此表示感謝。如構成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立品圖書 的精彩文章:

須知中醫養生有三大基本觀點

TAG:立品圖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