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隆回縣高平鎮茶山袁氏宗祠 | 袁氏子孫的鄉愁

隆回縣高平鎮茶山袁氏宗祠 | 袁氏子孫的鄉愁

有一位老人,已年過八旬,卻背井離鄉,告別妻子,不遠千里之遙從貴州來到隆回高平鎮茶山村的袁氏宗祠,一住就是五年。

是何種動力讓老人有如此深沉的行動?或許你知道認祖歸宗、落葉歸根,還《有一種根叫鄉愁》(知名記者周志懿所著)。對,就是這份鄉愁,讓現在已經回到妻兒身邊的日益年邁的老人,依然堅持每年清明來到祖先面前屈膝跪拜。他,就是原貴州某教育局副局長袁定中先生,茶山袁光五郎的後代。

在長住宗祠的那五年里,老人潛心學習族譜,悉心主持祠內大小事務,修撰刻碑,倡導袁氏精神,宣揚族人先進事迹,編成第一本家族小書《袁氏賢裔》。「為宗祠增輝,為族史添彩;為祖宗揚名,為敬孝表心。」老人在祖宗面前的表白,也是對每一位袁氏子孫的深切教誨和榜范。

在老人的努力下,挖掘出了祖先「卧雪清操」「 揚風惠政」的感人典故。

在東漢時期,一次洛陽令在大雪中巡視,由於物資匱乏,飢餓的人們紛紛出門尋找食物,雪地中到處都是紛亂的腳印。

而縣令路過袁安家,卻發現其屋外雪地一片平整,還以為裡面的人已經凍死。進屋一看,只見袁安蜷縮在單薄的棉被裡,尚存一絲呼吸。問其為何不去尋求別人的幫助。他平靜地答覆:「如此雪天,忍飢受凍者居多,我怎忍心麻煩人家?」洛陽令大驚,沒想到會有如此賢德體恤百姓之人。

回家後,立即舉賢入仕。後來袁安辦事公允,清廉剛正,成為赫赫有名的股肱重臣。這就是「卧雪清操」的典故。

「 揚風惠政」講的是一把扇子的故事。東晉時,揚州刺史謝安推薦袁宏為東陽太守,在送行時,用心良苦地送給他一把扇子。沒想到袁宏心有神會,立即答謝:「我會用它奉揚仁風,慰彼黎庶;儘力讓一方百姓安居樂業。」在場者無不對其肅然起敬。後來袁宏真的成為了東晉的一流文史名碩。

聽著這些樸素而寓意深刻的故事,我感受到了袁氏家族精神的言傳身教,祖先的模範對後代的無聲無息的影響。據茶山袁光五郎後代、現高平鎮動物防疫站站長袁三豐介紹,高平袁氏代文臣武將皆有,而且個個清白廉政,傳承了一代代優良族風。

動物防疫站站長與看門阿姨

關於茶山宗祠的建造初衷,牌坊門口的「世德繼承」對聯表露無遺。(袁征雅字琴齋族所寫。) 「余墜多留蕩平王道(術),宗坊再造妥侑先靈」。其中「世德繼承」中的「德」和「繼」取自祖先袁德孫、袁繼孫姓名中間的字,寓意子孫要承繼世德。而牌坊兩旁書寫的「勤奮好學」、「德才兼備」,則默默地宣揚著袁氏祖先遺傳下來的樸實家風。

為了讓茶山袁氏子孫清楚地認識自己人生的來龍去脈,宗祠正殿內供奉著五尊袁氏祖先塑像。雕像按世代前後為(袁)濤塗公、(袁)天罡公、(袁)伯庸公,以及(袁)光五郎與光三郎。

其中濤塗公乃春秋戰國時期的武將,為陳國大夫,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長。其儘力保護百姓,深得群眾擁戴。晚年卻不要馬車與俸祿。天罡公曾被尊為高平袁氏一世祖。其因「看相武則天」的典故精準而名躁歷朝歷代。伯庸公為今湘鄉,寧鄉(今仍有其長子袁光一郎和其叔公鎮祖的後裔)一帶有名地方紳士,生有五個兒子,擁有15匹上馬,其後代有「十八戶之說」。袁光五郎與光三郎公均為袁廣五郎的後代,三五兩公是親兄弟。是在唐朝末年袁廣五郎君從江西遷入繁衍的後代。(具體故事情節附後)

如今上百年的「袁氏宗祠」木質匾額,安然地靠在門前,雖然歷經滄桑(破四舊時曾把「袁」字破壞,現已復原),卻依然蒼勁有力、赫赫生威。我相信這一古老宗祠在如袁定中等後人一代又一代的家族奉獻者的精心打理下,作為袁氏子孫的根,將不斷地散發著家族精神的馨香!

袁氏茶山宗祠簡介

始建於清代乾隆年間,2011年被列為邵陽市文物保護單位。佔地面積1500平方米,座西北朝東南,中軸線上自東南向西北依次為牌坊、前廳、天井、正殿。兩側建廂房。牌坊磚石三重檐懸山頂,天井中鋪青石通道,兩旁植樹,正殿木結構,穿斗式,封火山牆,小青瓦懸山頂,供奉袁氏祖先塑像三尊(現在有五尊)。該宗祠為周邊袁氏總祠,每年清明雲貴袁姓都來此祭祖,是一處重要的宗族活動場所。

宗祠正殿五尊祖先雕像的故事:

(袁)濤塗公:特別是其晚年以弱國之強謀誘敵改道,生靈免遭塗炭,但自己卻甘受苦肉虐待何其磊落,難怪忠國愛民之志為儒家所推祟信奉。退休時,他不要俸祿和車馬伺候,並將「轅」姓改為「袁」姓。其後人提出六「袁」歸一,即有偏旁的「袁」均去掉了偏旁。

(袁)天罡公:「看武則天」,唐朝時期,武則天小的時候做男孩打扮,當時天罡公並不知實情,見了預測「此孩如果是女子將貴不可言」。後來武則天竟成了中國古代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佑墓神奇」,截止目前,僅有其墓尚未有任何人盜過。

(袁)伯庸公:「十八戶之說」, 其孫子袁進現為明朝一代武將,坐鎮蒔竹(今綏寧),平蠻有功。袁進現有13個兒子,遍布綏寧、洞口、武崗等地。兄弟袁進琦生育有5個兒子,加起來有18戶之說,與高平袁氏光五郎裔也有十八戶統譜事實旗鼓相當,而成為婁邵望族。

袁光五郎與光三郎:其祖袁廣五郎君自唐從贛入湘。唐朝末年兵燹火亂,袁廣五郎君時為泰和長豐鎮梅子坡鵝公大丘(在今江西)的有名紳士,其決定與周李劉等表親及鄉親們一同到毗鄰的湖南潭州(即今茶陵)躲避戰火,從而開啟了三湘大地袁氏早期的繁衍生息,鑄就了當今袁氏的繁榮昌盛。袁廣五郎君也成了幾十萬子孫的入湘始祖。

目前光五郎的後代主要集中在高平與新化。光三郎的後代在高平主要分布在中黃信村、石梅村和棋坪村及鳳凰等村,另外在今湘鄉翻江鎮也有不少後人。而外遷雲貴川陝兩廣台灣的廣五郎祖後人更是難以數計。

文/李先瓊 來源:望雲山羅洪人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 的精彩文章:

唐玄宗創造一職業,被明成祖發揚光大,順治將其廢黜,現在很熱門
為什麼在唐朝只是考個進士,那也是「難於上青天」?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