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科舉選拔2位考生實力相當,乾隆想到一招,瞬間分辨出誰是狀元

科舉選拔2位考生實力相當,乾隆想到一招,瞬間分辨出誰是狀元

古代的科舉制度有點類似於現在的公務員考試,考上了你就是國家的官員,吃的是國家飯,考不上就只能等到下一次考試的時間。古代科舉制度是三年舉行一次,多少士子十年寒窗苦讀只為一朝金榜題名。

科舉制度萌生於南北朝時期,隋朝開始誕生,但是到了唐朝才開始實行,等到了宋朝之時才算是完完全全的形成一個完整的制度。

科舉考試有院試、鄉試、會試、殿試。科舉歷史上的殿試是唐高宗發明的。一般殿試就是皇帝或者主要大臣對會試錄取的貢生進行面試,考察這個人是否有真正的能力和見地。是不是適合當朝為官。

自從科舉考試創立以來,歷朝歷代有許多的人才輩出。從唐朝的唐高祖年間算起一直到清朝光緒帝,湧現了許多的狀元,比如唐朝狀元鄭顥、裴思謙,宋代狀元王嗣宗和胡旦、趙楷。明代的狀元陳安、康海,清朝的史大成、李蟠以及畢沅,還有清代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等。前後加起來一共有592名的狀元出現。

清朝科舉盛行,尤其是乾隆皇帝非常的重視人才的選拔。所以對於殿試自己也總是親力親為,希望能為大清選拔出可靠的為官人才。

對於殿試的考題內容那也是花樣百出,皇帝想到什麼就出什麼,有時候鬧鐘靈光一閃的一個想法,就可以成為殿試欽點狀元的考題。而對於乾隆皇帝欽點狀元,就出了這麼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從《還珠格格》這部電視劇中我們知道乾隆是個對詩詞歌賦有極大愛好的皇帝。他出門遊歷以及微服出巡的時候做過許多的詩句。有記載乾隆的一生當中一共作詩的數量達到了4萬左右。可以說是歷史上寫詩最多的帝王了。所以乾隆在殿試的時候要是不整點兒自己擅長和感興趣的問題是不是就太對不起自己了,乾隆帝還真就這麼乾的。

有一年的科舉考試,進行到最後的一個環節殿試的時候,出現了兩難的選擇。兩位考生不管是文采方面還是對於政治思想的抱負見解都不相上下、難分伯仲,一時之間大臣們也不知道該選誰當狀元。於是乾隆皇帝,靈感閃現,便出了一個對子,上聯就是:煙鎖池塘柳。

要說乾隆帝出的這個上聯難也是很難,火金水土木都包含在一句上聯之中一時間想出來確實難度極高。

對對聯不僅僅要考慮在語句上的工整,還要考慮對聯的音韻是不是有押到一個韻角上。它也有要求的,必須要平仄聲對應。上聯的最後一個字兒必須要仄,下聯必須是平。

要說不難吧,它也容易,炮鎮海城樓、桃燃錦江堤等等都可以與之對仗,但是恰恰是科考的殿試之中,這可容不得長時間的思考,也不能隨意的編一句。

於是其中一名考生實在是想不出有何對仗工整的完美下聯,便如實稟告乾隆:「皇上,小生絞盡腦汁無法對出下聯,實在是超出了小生的才學,甘願認輸」。說著,就要轉身回家而去了。沒想要他這一句話反而成為了大清的金科狀元。

乾隆皇帝的這一做法讓大臣們和考生都是一臉的疑惑,震驚不已,大臣們心裡都暗自悱惻,這欽點狀元的法子是不是有點太草率了。其實,乾隆皇帝這麼做自然也有他的道理。此考生能夠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反而是值得欣賞的一點兒。大清就需要這樣正確自己定位和方向的人才,才能一步步做的更好。而不是妄自菲薄。這樣看來,乾隆帝的法子還真是妙哉。你對是否能對得出乾隆皇帝的這個下聯呢?

其實不僅僅康熙年間有這樣的事情出現,在宋朝宋太祖趙匡胤年間殿試的時候也發生了類似的事情。當時的考生王嗣宗和陳識兩人都是難得的人才,並且宋太祖看到兩人的文章之後,大為讚賞,但同時也發愁,兩人實力相當這怎麼區分狀元之才。

最後宋太祖想出了一個比力氣的法子,也就是現代的相撲。誰要是站到最後沒有倒地,誰就是狀元。結果便是王嗣宗的力氣較大奪得了狀元頭銜。

對於古代歷史上的殿試上,發生的有趣佚事還知道那些呢?不妨來說一說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乾隆 的精彩文章:

不受寵愛卻因為一人改變命運 28歲生永琪 居妃位達47年 79歲逝世
明明紫薇才是乾隆的親女兒, 為何乾隆更偏愛小燕子? 答案太現實!

TAG:乾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