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確認了!第二艘國產航母備料已經進場:開工節點原來這樣

確認了!第二艘國產航母備料已經進場:開工節點原來這樣

據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2018年4月號最新報道,很多信息表明,即將開建第二艘國產大型航母,時間可能不會晚於今年夏天。漢和稱,照片顯示,上海長興船廠正在對三號船塢進行改造,底座進行了強化,龍門吊的長度加長到近320米。此外,該船廠很快還將在三號船塢附近建造移動式風雨棚,用來遮蓋航母建造時的零部件搬運,且材料部件已經進場,從風雨棚長達375至392米的招標技術參數分析,2018年9月之前開工的可能性極高,漢和認為不可能在夏季之後開工,據悉,第二艘國產航母的尺寸將明顯大於大連建造的國產首艘航母,顯然會採用彈射起飛方式。對於具體會採用蒸汽彈射還是電磁彈射,漢和認為有可能同時採用兩種彈射器。

在搭載的艦載機數量方面,第二艘國產航母將搭載48架艦載戰鬥機,比首艘國產航母多一倍。此外,第二艘國產航母還將搭載固定翼艦載預警機。目前,國產固定翼艦載預警機還處於研製初期狀態,但距離首飛的日子已經不遠了。固定翼艦載預警機如果上艦,將會大幅提升航母編隊的信息感知能力和打擊範圍。

此外,艦載戰鬥機雖然航程和作戰半徑較大,但如果沒有強有力的信息支撐,其就無法知曉遠方的敵情,自己的作戰半徑也就難以充分施展。例如在沒有艦載固定翼預警機的支援下,艦載戰鬥機只能依靠預警直升機和艦載雷達提供信息,而艦載雷達的最大探測距離通常都在450公里以下,預警直升機一般是在距離母艦200公里處活動,機載雷達探測距離最大在400公里左右,因此艦載戰鬥機的實際作戰半徑就會限制在600公里以內;但艦載固定翼預警機一般是在距離母艦400公里處巡邏飛行,機載雷達自大探測距離可達600公里,因此由艦載固定翼預警機提供信息的話,那麼艦載戰鬥機的實際作戰半徑將會擴大到1000公里。

第二艘國產大型航母會採用什麼動力,漢和分析稱將是常規動力,因為在長興船廠沒有看到與核動力船舶建造有關的附屬設施。冷戰時期,烏克蘭在黑海沿岸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建造蘇聯第三艘大型航母、也是蘇聯首艘核動力航母「烏里揚諾夫斯克」號的時候,就進行了很大規模的設施改造。

當然,漢和的分析只是一家之言,也有其他分析認為第二艘大型航母可能會採用電磁彈射與核動力,不大可能再採用蒸汽彈射和常規動力,這種分析的理由是我們現在已經攻克了電磁彈射、核動力的關鍵技術,實際試驗進展也比較順利,所以很有可能跨過蒸汽彈射與常規動力,一步到位採用電磁彈射與核動力。有意思的是,在最近三期《漢和防務評論》中,其主編平可夫多次表示對武器發展的速度估計不足,很多新科技發展聞所未聞,軍事科技的發展速度確實超出了他的認知範圍,對此,他承認看錯了,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情視野 的精彩文章:

確認了!中國海軍今年裝備轟6KH:一次帶8枚鷹擊12
大新聞!美國最先進核動力航母出了大問題:居然不能作戰

TAG:軍情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