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永樂年間縱橫西洋的明朝海軍,嘉靖年間卻連倭寇水師都打不過?

在永樂年間縱橫西洋的明朝海軍,嘉靖年間卻連倭寇水師都打不過?

明朝嘉靖年間倭寇的猖獗與當時的海禁政策密切相關。

明朝自洪武年間開始,嚴格執行海禁政策,有「片板不許入海」的說法,直到隆慶年間才馳禁,「海禁」長達200多年的時間。

在「海禁」期間,明朝禁止民間海外貿易,海外貿易被嚴格控制在官方的朝貢貿易體系之內。

為了達到「片板不許入海」的目的,明廷先後裁撤了泉州、明州、廣州三處市舶司。

明朝永樂年間,雖然有鄭和下西洋這樣大規模的航海活動,但是民間海外貿易依然被嚴格禁止。

由於明朝實行嚴格的海禁政策,這就導致了中國東南沿海一帶以海外貿易謀生的商人與倭寇進行勾結,搞武裝走私活動。

明代嘉靖年間,倭寇猖獗一時,以致於成為朝廷不得不解決的邊患問題。

明代的海軍力量曾經在鄭和下西洋之時達於鼎盛。

但由於實行海禁政策,所以在鄭和下西洋這樣大規模的航海活動結束以後,明廷開始裁撤海軍,官方亦不再大規模造海船。

當倭寇橫行中國東南沿海一帶之時,明朝的水師力量應該還是很強悍的,這在屯門海戰、西草灣之戰、露梁海戰這三場戰役中均可以看得出來。

屯門海戰發生於明武宗正德十六年,西草灣之戰發生於明世宗嘉靖元年,而露梁海戰則發生於明神宗萬曆二十六年。

屯門海戰與西草灣之戰,明朝海軍對抗的是西班牙殖民者和葡萄牙殖民者。

這個時候西方國家的造船技術與火器技術,相對於中世紀來說,已經獲得了飛躍式的發展,但是這兩場海戰均已明朝海軍的勝利而告終,在露梁海戰中,明朝海軍面對的是當時日本的正規海軍,露梁海戰也已明朝海軍的勝利而告終,說明當時明朝海軍的實力還是相當強悍的。

為什麼實力雄厚的明朝海軍卻對倭寇水師無可奈何呢?

倭寇是流寇,是活躍於海上的一群海盜,倭寇面對的並不是明朝的正規海軍。

倭寇是在東南沿海一帶橫行,倭寇當中還混雜了中國東南沿海一帶的商人,他們很容易從海上竄犯到內陸,實際上倭寇主要是在內陸劫掠。

戚繼光、俞大猷抗倭的很多戰役都是在東南沿海一帶的陸地上打的,戚家軍的「鴛鴦陣」、「兩儀陣」、「三才陣」,針對的都是陸戰,而非海戰。

明朝為什麼不出動海軍,把倭寇消滅在海上呢?

因為明朝在嘉靖年間還在實行海禁政策,「海禁」實際上是一種消極的海防戰略,使得明朝主動放棄了外海的制海權。

倭寇在海上活動的時候,明朝是不管的,而且東南沿海一帶有很多的海防要塞已經被廢棄了。

當時的倭寇主要是在內陸橫行,而不是在海上橫行,正因為橫行到了內陸,所以才會引起明朝官方的注意。

嘉靖年間,倭寇橫行,明朝的海防力量看上去很薄弱,實際上是海禁政策導致的。

由於實行消極的海防戰略,導致了一些海防要塞被廢棄。

這樣一來,諸如倭寇這樣的海盜集團就可以橫行海上,並劫掠內陸,而一旦明朝加強了東南沿海一帶的武備,恢復了被廢棄的海防要塞,加強水師力量的建設,倭寇就會被蕩平。

明穆宗時期,明朝開始放棄海禁政策,允許民間進行海外貿易,史稱「隆慶開關」。

隆慶開關以後,中國東南沿海一帶的商人就可以進行合法的海外貿易,而不需要與倭寇勾結,搞武裝走私活動了,再加上戚繼光、俞大猷等人蕩平了倭寇,所以到了明穆宗時期,倭寇問題基本上得到了解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電影《南漢山城》的背景是什麼?看完之後才覺得朝鮮的渺小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