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經歷失敗和挫折後就一蹶不振呢?

為什麼經歷失敗和挫折後就一蹶不振呢?

?此文獻給經歷過失敗和挫折後一蹶不振的人,希望你們正視自己的失敗從新起航,實現自己的美好夢想!同時也希望沒有經歷過的讀者可以分享此文幫助你身邊的人,儘快走出失敗的陰影中從新振作起來!

我在前段時間經歷了人生中的一次創業失敗,把所有的積蓄都賠光,把親朋好友的積蓄也沒少搭進去。很長時間一直沉迷在電腦遊戲中。對於未來沒有任何興趣,對於生活沒有激情,更不要說以前信誓旦旦許下的夢想。

在這段消沉的時間裡,很多親朋好友也在鼓勵我,可我還是覺得自己是失敗者,做任何事情都不會成功。在持續了很長時間以後。

偶然看到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的書籍,才慢慢的振作起來。正視了自己的失敗,夢想還在招手正如許巍的歌曲「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在終於走出一蹶不振的這段時間以後,我想更多的人會跟我有相似的經歷。我決定把自己所看到的,所感悟到的跟大家一起分享。希望看到的讀者們大家有共鳴,一起振作共勉。獻給同樣有夢想的你們!

從科學和心理學的角度來正視我們的失敗,才會振作起來,實現自己的夢想!

我最喜歡的一段話是徐小平說的:

不論男孩女孩誰沒有做過上天入地、移山倒海的夢啊,只不過在生活面前,很多人慢慢放棄了自己童年的夢想,所以他們淪落為失去夢想的人;而有些人,無論生活多麼艱難,從來沒有放棄夢想,於是,他們成為永葆青春夢想、永葆奮鬥激情的人、能夠改變世界、創造未來的人。——徐小平

我們都知道史玉柱是中國商界的奇人,之所以說他是奇人,是因為像三株集團、愛多DVD等等跟他同時發家的一些民營企業在遭遇一次失敗之後就完全敗亡。

而史玉柱卻在他的巨人集團負債2億多的情況下,再次東山再起,二次創業成功,而且要比第一次創業成功數倍。

同樣是創業,同樣遭遇了失敗,為什麼史玉柱能夠失敗了一次還能東山再起,而且做的比以前還要大還要強,而諸如三株、愛多DVD卻在遭遇一次失敗之後就一蹶不振了呢?

實際上,很多人之所以一蹶不振,並不是因為沒有再雄起的機會,而是從心理上受到了巨大的打擊,已經形成了失敗的心理陰影,認為自己失敗了,就難以再次崛起了。

從心理學上講這叫做「習得性無助」

「習得性無助」是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動物時提出的,他用狗做了一項經典實驗,起初把狗關在籠子里,只要蜂音器一響,在給電擊前,先把籠門打開,此時狗可以主動地逃避,卻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這就是習得性無助。

1975年,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又做了一個實驗。他把大學生分為三組;

第一組學生聽一種噪音,受試者無法使噪音停止。

第二組學生也聽這種噪音,但是通過努力他們可以使噪音停止。

第三組受試者不聽噪音。

當受試者在各自的條件下進行一段實驗之後,讓受試者進行另外一種實驗;實驗裝置是一隻「穿梭箱」,放在另一側時,就會聽到一種強烈的噪音,如果把它放在另一側時,就聽不到這種噪音。

實驗結果表明,在原來的實驗中,能通過努力使噪音停止的受試者,以及未聽噪音的對照組受試者,他們在「穿梭箱」的實驗中,學會了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邊,使噪音停止。

而第一組受試者,也就是在原來的實驗中無法使噪音停止的受試者,他們的手指仍然停留在原處,聽任何刺耳的噪音下午,卻不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邊。

實驗結果表明,在遭遇了失敗之後,人們就會認為自己無論如何努力,也只能失敗,所以就直接停止了努力,這就是習得性無助。

因為經歷了多次的失敗,或者說是經歷了一次嚴重失敗的持續打擊,很多人就會自然而然地認為自己是不可能再取得成功,結果就沒有東山再起。

實際上,幾乎沒有人可能一直成功,總會遇到或多或少的挫折,尤其是不甘平庸的人,更會遇到一些失敗的打擊。因此,一些人因為習得性無助,就會一蹶不振,再也不會取得成功了。

「習得性無助」只是一種心理現象,從心理上認為自己是個失敗者。

1924年奧地利作家卡夫卡在臨死之前給他的朋友馬克斯·布洛徳留下遺囑:「凡是我遺物中的一切稿件,日記也好,手稿也好,別人和我自己的信件也好,等等,毫無保留地,讀也不必讀地統統予以焚毀」。

然而馬克斯·布洛徳卻沒有遵從,而是把他的小說整理出版了,結果他的小說引起了巨大的關注,甚至形成了一個流派——現代派,卡夫卡也因此而成為20世紀最偉大的文學家之一。

卡夫卡之所以要求朋友燒掉他的作品也是因為受到了打擊而一蹶不振。卡夫卡從小受到父親的無情打擊,他的父親經常打罵他、侮辱他,認為他是個沒有用的人,他對自己也信心不足。

他有一根手杖上刻的字是:「一切障礙都能摧毀我。」卡夫卡生前除了發表過幾部短篇小說之外,還曾經出版過長篇小說《審判》,但是這部小說只賣出了十一本,其中十本還是他自己買的。

其他小說投稿也沒有被採用,在多次的失敗之後,卡夫卡便「習得性無助」,認為自己的小說不會有人看,因此才會在遺言中囑託朋友把他的所有文字全部燒掉。

據科學研究,每個人都有數十項能使自己走向成功的潛能,所以,如果能夠發掘出自己的潛能,所有的人都能夠取得成功。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取得了成功,而對於那些有過一次失敗的人來說,他們曾經的成功證實了自己的實力,但是之後卻一蹶不振,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心理作用中的「習得性無助」。

而像史玉柱這樣的失敗過,但是卻能東山再起的人則是因為沒有害怕失敗,也沒有因為失敗的打擊而產生「習得性無助」的心理現象。

親愛的讀者們你們讀完這篇文章是不是有所獲,同樣的失敗和挫折,只要能認清「習得性無助」這個人類最大的敵人後,你還會繼續消沉嗎?振作起來吧,失敗和挫折只是夢想道路中的絆腳石而已。加油吧,夢想就在不遠處!

——END——

本期作者:不楓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楓說 的精彩文章:

TAG:不楓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