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韓國偷盜日本農業技術?中國古人淚奔:我們「受害」過多次了

韓國偷盜日本農業技術?中國古人淚奔:我們「受害」過多次了

原標題:韓國偷盜日本農業技術?中國古人淚奔:我們「受害」過多次了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來自公眾號 | 我們愛歷史


字數:2277字,閱讀時間:約6分鐘


韓國常以「偷金牌」著稱,但最近卻被自家果農搶了風頭:多家媒體日前競相曝光,韓國一款暢銷多年的新款草莓,竟是二十年前韓國果農從日本田地里偷摘了果苗,堂而皇之的栽種後,再厚著臉皮以「韓國草莓」的名義四處售賣。以日本媒體的憤怒控訴說:只此一條,就給可憐的被盜日本果農們,至少造成了220億日元的損失。


對這盜竊行為,韓國方面倒也是認賬。但一被問到賠償問題,好些果農們的回答,卻是「理直氣壯」一句:在韓國種了就是韓國的!辣壞全球圍觀群眾眼睛。


不過這類把別家技術資料「說拿就拿」的黑賬,日本果農的悲催,也並非獨家。比如六百多年前的中國元末年間,一位韓國果農們的「老前輩」,就曾沖著中國農田「辣手」襲來——出使元朝的高麗使臣文益漸。


他「下手」的對象,正是元代中國一項火熱新產業:棉花種植業。


一:偷棉花的高麗大儒


在朝鮮半島文化史上,文益漸可是個重量級人物:他的師父就是曾在元朝科考登第的高麗儒學宗師李谷,其個人一生著述也極多。從高麗時代到朝鮮王國時代,一直享盡朝鮮歷代國王尊崇,而他最讓半島臣民們感激了幾百年的壯舉,就是跑來中國偷棉花。

朝鮮半島的冬天滴水成冰,但可以取暖禦寒的棉花,哪怕當時的中國元朝,也不過是剛開始普及推廣。高麗這邊?當然更見不著影。偏偏1363年,這位文益漸大人出使元朝,又因犯罪被發配大西南,正好來到了元代棉花種植業發達的雲南地區,這下看了個滿眼。對棉花的禦寒功效,更是讚不絕口。



而且由於是「大儒」,這位文益漸先生流放期間也沒忘學習,又機緣巧合讀到了元朝農書《農桑衣食撮要》,把裡面種植棉花的操作流程,幾年下來背得滾瓜爛熟。看著白花花的棉花,想著冬天裡饑寒交迫的祖國高麗,多少次百感交集後下了決心,在刑滿釋放前夜咬牙伸出了手,偷了十幾粒種子藏在筆桿里,歷經千辛萬苦帶回高麗。然後依葫蘆畫瓢種了下去,歷經三年終獲豐收。從此朝鮮半島的人民,這才用上了棉花。


而對於此時的高麗王朝,乃至接下來的朝鮮王國歷史,這樁穿越大半個中國偷棉花的囧事,意義可不止是叫半島百姓穿上了棉衣。棉花試種成功後,文益漸的岳父也再接再厲,又學來了中國的紡車,從此棉花產業在朝鮮半島高速發展起來。萬曆朝鮮戰爭年代,很多隨明軍入朝的明朝官員們,也生動記錄了朝鮮半島紅紅火火的棉紡產業。說是造福幾百年,也是毫不為過。


但叫人無語的是,從近代日佔朝鮮時期,這位為高麗勇敢一偷的文益漸先生,竟又被扣上「欺世盜名」帽子。至今還有韓國「專家」們振振有詞:我朝鮮半島自從百濟時代起就用上了棉花,比中國人種棉花早得多。哪用得著你文益漸去偷?不知為此嘗盡顛沛之苦的文益漸若泉下有知,會對這「雷語」作何感想。


不過,必須補充說明的是,雖說當時中國確實被盜,但這事對中國自家的棉紡產業,著實傷害不大:自明朝取代元朝起,明太祖朱元璋就把棉紡產業當做重點,以立法模式推廣種植,且不惜血本研發種植棉紡技術。中國的棉布產業更是從此突飛猛進,遠遠甩開朝鮮的「偷盜版」。到了明末時,中國每年僅向菲律賓一地,就出口棉布一萬多匹。如果獨家強大的產業技術優勢,多幾個文益漸也偷不走。


但中國另一件火熱的幾百年的產業,就沒這麼幸運了:陶瓷產業。


二:偷瓷器的法國「專家」

比起明代時才開始火熱出口的棉布產業,陶瓷產業堪稱中國老資格的「吸金」產業。唐宋時就火熱行銷中東北非,新航路開闢之後,熱度更是持續走高。十七世紀的歐洲貴族家庭,幾乎到了不擺中國瓷器就不能證明身份的地步。歐洲國家君主們重賞軍將,動輒就是賞瓷器。甚至在奴隸貿易火熱的歐洲地區,一件普通中國瓷器,換幾十個黑奴都是起步價。



如此火熱場面,也叫歐洲人連喜愛帶眼饞:我們為什麼不能造呢?


為了能造出中國瓷器來,歐洲人也是捲袖子各種拼,各種造法更是天雷滾滾,甚至一度還有過「瓷器燒好後要用銅絲縫製起來」的奇葩說法。努力到18世紀初時,歐洲人燒出來的「瓷器」,品質依然距離中國瓷器差距遙遠。以歐洲人的話說,瓷器的生產機密,簡直是「如此垂涎三尺的有關中國瓷器的秘密」,饞到要流哈拉子。


可是這麼一個叫歐洲人眼巴巴找了上百年的生產機密,居然被清朝康熙年間,一個低調的法國人弄到了手:殷弘緒。


當然這「殷弘緒」,只是此人的中文名字,他的法文名叫佩里·昂特雷科萊作為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派到大清朝的傳教士,他在1698年從廣州登陸後,就下決心要弄懂瓷器燒制的奧秘。然後就像其他憋著這壞的歐洲人一樣,各種招數用過卻全碰壁。但十幾年摸爬滾打下來,卻叫他終於洞悉了成功關鍵——想要弄到瓷器的秘密,就得「拿下」大清朝的官。



於是,殷弘緒的奇特招數出手了,不再是勞心勞累的化妝偵查,而是跑到大清各級衙門,腦筋腦汁打通關節,竟成功結識了江西巡撫朗廷極,然後憑著送來的幾瓶紅葡萄酒,把朗廷極巡撫喝得心花怒放,主動給他行方便,竟給了他一個「辦差特權」——可以自由出入中國的「瓷都」景德鎮。


這下殷弘緒可輕鬆了,原先是到了哪裡都被盤查,這下頂著「衙門」頭銜,走哪都是一群官吏行方便抬轎子。景德鎮瓷器的燒制工序,更叫他大搖大擺看了個飽。甚至以他自己的著述里說,他還多次當著中國小官吏們的面,堂而皇之的拿筆記錄,把瓷器生產的核心機密全寫下來。身邊的中國官員呢?非但毫不防範,還熱情的給他寒暄介紹


1717年,殷弘緒的報告漂洋過海送到了法國,中國瓷器的核心生產奧秘,就此轟動歐洲。興奮的歐洲人急忙開工生產,終於生產出了類似景德鎮瓷器那樣的高品質瓷器,到了1768年,法國生產的硬質瓷器,工藝已經完美追上了中國瓷器。瓷器,這個讓古代中國賺了近千年錢的強大行業,技術壟斷被徹底打破。



打破這個「壟斷」的,就是殷弘緒的幾瓶紅酒。此情此景,也是那個落後挨打前夜的清王朝,生動的縮影。


(古樹普洱,茶中名品,戳下圖即可入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鑒 的精彩文章:

中國5000年歷史都跳不出的10大規律,條條精闢!
盤點三國10大跳槽,教你正確把握跳槽新姿勢!

TAG:看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