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特殊的琴友:歷史上摯愛古琴的皇帝們

特殊的琴友:歷史上摯愛古琴的皇帝們

湘江怨

 聽玄—郭關古琴專輯

郭關 

00:00/04:27

歷代帝王中不乏善琴者,他們一般在「琴棋書畫」等藝術領域都有著較深的造詣。如漢桓帝劉志、唐玄宗李隆基、宋太宗趙匡胤、宋徽宗趙佶、明崇禎帝、清乾隆帝等;其中宋太宗趙匡胤、宋徽宗趙佶的事迹值得一提。

伏羲

伏羲(公元前三四千年舊石器時代),又稱犧皇、皇羲、太昊,史記中稱伏犧,為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伏羲根據天地間陰陽變化之理,演出八卦,概括天地之間的萬事萬物。此外,他還教人民結網,用於捕漁打獵。

古琴文化的歷史,即從伏羲而始。 「伏羲見鳳集於桐,乃象其形」削桐「制以為琴」(《太古遺音》)。這是有關古琴最早的傳說。

而在唐代以後定型的古琴形制中,「伏羲式」是典型的古老琴形。

炎帝神農

炎帝,是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尊稱,號神農氏,又號魁隗氏、連山氏、列山氏,別號朱襄。

有傳說認為古琴是神農所創造的。神農是指神農氏,是傳說中的人物。傳說在公元前5000年就有了神農氏這個人。那時候,遠古的人民過著採集漁獵的生活。他用木製耒、耜等農具,教人們搞農業生產。

黃帝

黃帝(公元前二三千年) , 複姓公孫,亦姓姬,號軒轅氏,又稱有熊氏,華夏民族之祖。他以土德為王,土是黃色,所以叫黃帝。黃帝與炎帝戰於涿鹿,戰勝了炎帝;後又與蚩尤戰於涿鹿,並擒殺之;以後又平定了刑天和夸父部落的反抗,成為華夏各部落的首領。在黃帝時期,養蠶、舟車、文字、音律、醫學、算數都先行發明,並得到發展。由於其功甚偉,故被稱為華夏之祖。

黃帝亦善於琴,曾作琴曲《華胥引》。《華胥引》所記述的是黃帝夢遊華胥國故事。黃帝夢遊華胥國,見「其國自然,民無嗜欲,而不夭殤,不知樂生,不知惡死,美惡不萌於心,山谷不躓其步,熙樂以生」。黃帝醒來,怡然自得,通於聖道,決心以此為治國目標。於是,黃帝作《華胥引》,以明其志。在黃帝的治理下,天下也幾乎如華胥之國一般了。

在唐代以後定型的古琴形制中,亦有「黃帝式」琴形。

唐堯

唐堯(公元前 2200 年左右)為帝嚳次妃陳鋒氏女慶都所生,祁姓,名放勛,號陶唐,謚曰堯,史稱唐堯。堯有聖德,深受人們的愛戴。傳說堯曾設官掌管天地時令,觀測天象,制定曆法,敬授民時,諮詢四岳,用鯀治水,征伐苗民,推行公平的刑法。堯實行上述措施,使得萬邦和睦共處,友好交往,共同組成了中原部落大聯盟,出現了國家雛形。

傳說「堯使無勾作琴五弦」(《太平御覽》引《通禮篡》),並曾自作琴曲《神人暢》,寫意堯帝啟天減免水瘓的情景。《神人暢》實際上就是傳說中堯與神的對話。

虞舜

虞舜(公元前 2200 年左右),上古華夏部落聯盟領袖。姚姓,有虞氏,名重華,史稱虞舜。相傳因四岳推舉,堯命他攝政。堯去世後繼位,又諮詢四岳,挑選賢人,明確責任,治理民事,並選拔治水有功的禹為繼承人。他重新修訂曆法,又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見諸侯,考察民情,並規定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諸侯的政績,明定賞罰,加強了對地方的統治。

由於虞舜的治國功績,華夏地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清平局面。故世稱「四海之內咸戴帝舜之功」,「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

據《禮記 . 樂記》記載:「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夔始制樂,以賞諸候」。這是關於古琴的明確記錄。在琴曲方面,虞舜有作品《南風歌》與《思親操》。

《南風歌》表達的是舜廣開視聽,求賢若渴,恭己無為,樂化天下之心。其辭曰:「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思親操》表達的則是舜懷念父母之心。所謂「耕於歷山,漁於雷澤,陶於河濱,渴力以事父母」,「後踐堯祚而有天下,親已不存」……

在唐代以後定型的古琴形制中,亦有「虞舜式」琴形。

周文王

周文王(公元前十一世紀)名姬昌。商末時,文王為西伯,是西方諸侯之長,而周人後謚其為周文王。他在位 50 年,以岐山為根據地,勤於政事,重視發展農業生產,禮賢下士,廣羅人才,並倚仗姜子牙的治國方略,為滅商興周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使得「天下三分,其二歸周」。

文王本人亦為琴家,上古之琴,本為五弦,而至周時,文王、武王復加二弦,以合君臣之德。並且,文王還作有琴曲作品《古風操》、《思舜操》、《拘幽操》、《文王操》。

《古風操》是文王追太古淳風所作之曲,所謂「不治而不亂,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蕩蕩乎無能名焉」。

《思舜操》是文王於歧山,思念虞舜之德,好問好察,任賢使能,於是付之於琴音,作此琴曲。

《拘幽操》是文王被紂王囚於羑里時所作,表達其憂愁悲嘆之心。

《文王操》是文王所作名曲。是時紂王無道,天下皆服於文王。文王以為亂極則將治,思賢以圖王化,故作此曲。

周武王

周武王(公元前十一世紀)名姬發,為周文王次子,周朝之開國天子。文王在世之時,已做好了滅商的準備。文王逝世時,已是「天下三分,其二歸周」。武王繼位後,繼承文王遺志,聯合各路諸侯,消滅了商朝,建立了周王朝,定都於鎬。

武王滅商後,為安撫殷商遺民,封紂王之子武庚為殷侯,繼續治理殷民。他下令釋放被紂王囚禁的百姓,修整商朝賢臣比乾的墳墓,放出被囚的賢臣箕子並恢復其原職,又散發供紂王淫樂奢侈之用的財物、糧食,賑濟饑民和貧弱的百姓。通過採取這些措施,商地很快穩定下來。另外,武王接受了箕子的治國方略,按照王室宗親和功臣的功績,封邦建國,鞏固和加強了全國統治,開創了周朝八百年基業。

武王本人亦為琴家,上古之琴,本為五弦,而至周時,文王、武王復加二弦,以合君臣之德。另外,武王也有琴曲作品,即《克商操》。

《克商操》是武王伐紂之曲。武王伐紂時,欲上告蒼天,下昭民眾,故作此曲。

漢桓帝

漢桓帝劉志(公元132年—167年),字意 ,漢章帝劉炟曾孫,河間孝王劉開之孫,蠡吾侯劉翼之子,母匽明[2] ,東漢第十一位皇帝。漢時宮廷多好琴音,據說漢桓帝聞楚琴,凄愴傷心,倚扆而悲,慷慨長嘆曰:「善哉乎!為琴若此,一而已足矣。」可能由於這個原因,樂府的官員們在收集民歌的同時,還從民間遴選優秀琴人,充任宮廷中的鼓琴待詔。師中、趙定、龍德就是西漢中期宮廷中著名的鼓琴待詔。

梁武帝

梁武帝(公元 464 年 — 公元 549 年)即蕭衍,是南北朝時期梁國皇帝。他崇尚佛教(有菩薩皇帝之稱),也非常愛好琴道,曾著有《琴要》。皇帝熱衷於琴,當然就會起到很大的影響。由於蕭衍對琴道的喜好和研討,對琴文化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唐玄宗

唐玄宗(公元 685 年-公元 762 年)即李隆基,稱為唐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又稱唐明皇,睿宗李旦第三子,曾與太平公主共同發動政變,擁其父睿宗即位,被立為太子,後受禪即位,改元開元。

唐玄宗開元年間,社會安定,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唐朝進入鼎盛時期,後人稱這一時期為開元盛世。唐玄宗後期,由於安史之亂,唐朝開始走向衰落。

唐玄宗是風流才子,精於琴,曾作琴曲《廣寒游》,記述自己夢遊月宮之事。其曲意趣高遠,音調清越,飄飄然有獨步太羅之想,憑虛御風之趣。

吳越王錢俶

五代時吳越王錢俶(929年-988年)善鼓琴,他常派遣使者以訪廉為名,在民間物色良好琴材。使者訪至天台山,夜宿于山上寺中,夜間聽到瀑布的宣洩聲轟鳴於外,早晨起來細查,看到瀑布下面淙石處正對著一根房柱,而且柱子是向陽的。使者暗想「如果是桐木就好了。」用刀一削,果然是桐木。於是賄賂寺里僧人將柱子拆下買了出來。取兩塊陽面琴材,飛馬報給吳越王,請求再等一年制琴。一年後琴成,獻給了錢俶,一名「洗凡」,一名「清絕」,都是曠世難逢的寶物。

宋太祖

宋太祖趙匡胤(976年~997年),北宋第二代皇帝。太平興國元年(976)即位,隨後繼續完成宋太祖消滅割據勢力的未競事業。趙匡義可以說是北宋皇帝中的好琴者,他「增作九弦琴、五弦阮,別造新譜三十七卷。」並命待詔朱文濟、蔡裔演奏,使得以後的各代皇帝紛紛仿效,改制琴樣。

趙匡胤喜愛古琴,就是在鼓勵國家多產生士君子,倡導文化禮儀。這期間出了著名的一句話:「半部《論語》治天下。」開寶九年,趙匡胤得良琴一張,此琴形態柔美,音澤有力,時如鐵骨錚錚,又如青絲細縷,此琴是唐代著名的雷氏家族所斫,稱「雷氏琴」或「雷琴」,經過了唐末和五代,而保存完好。宋太祖愛不釋手,時常撫奏,並御筆親題「御書之寶」篆刻於此琴之腹,視之為平復異族,建國昌盛之信物,代代相傳。太宗、真宗、徽宗等歷代北宋帝王均視其為至寶。宋太祖十分迷戀古琴,上行下效,古琴在宋朝空前興盛,遠遠勝過唐代。

宋徽宗

宋徽宗(公元 1082 年 — 公元 1135 年)即趙佶,原籍河北涿縣,宋神宗之子,宋哲宗之弟,哲宗崩後,即位為北宋第八位皇帝。他在位時,在政治上沒有什麼作為。金兵南下攻宋時,他把帝位專予宋欽宗(趙桓),自為太上皇。後金兵滅北宋,他與欽宗皆被虜至北方,最終死於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

宋徽宗趙佶,不但書畫是行家裡手,對古琴也情有獨鍾。鄧椿的《畫繼》、汪柯玉的《珊瑚網書畫跋》載:政和年間,宮中不僅有書畫院,還設有琴院。徽宗將天下制琴的能工巧匠招至琴院,切磋技法,研製精琴,造就了曾智仁、衛中正、朱仁濟、馬希亮等一批制琴大師。他還設立了樂壇,常常舉辦古琴競比活動。宋徽宗嗜琴成癖,他不但自己做琴、彈琴,還是懂行的古琴收藏家。他到民間四處尋覓好琴,將古今名琴藏於「萬琴堂」中。他痴迷於古琴世界,將自己對古琴的所思所想繪成《聽琴圖》以表所悟,此畫意境高遠,似琴聲繞樑三日不絕於耳。他對琴文化極為重視,除其本人是琴家以外,他還在內府設 「 萬琴堂 」 (百琴堂),廣羅天下珍貴名琴,對琴文化的發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崇禎帝

崇禎帝(公元 1611 年 — 公元 1644 年)朱由檢,即明思宗,明朝第十六位皇帝。崇禎帝曾滅除魏忠賢一黨,勤政愛民,兢兢業業治理國家。然而,他繼位時,明朝江山已風雨飄搖,內有農民起義,外有女真人的入侵。加之他剛愎自用,生性多疑,對忠臣多加猜忌。因此,他無法改變明朝覆滅的趨勢。後闖王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而死。

崇禎帝熱愛琴學,能彈奏琴曲三十餘首,盡為蜀人楊正經所傳授。他還詔尹爾韜把他的新詞譜成琴曲彈奏。另外,他對潞王朱常淓所制潞王琴也大加讚賞,將之作為禮物賜予諸王。

崇禎帝愛琴,對當時琴文化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雍正帝

雍正帝(1678年-1735年)喜歡琴,不僅在其詩中屢屢提及,流傳下來的一些畫作中也能見到雍正撫琴的形象。觀清宮檔案,更可見其對琴的用心。

「秋宵噭噭雲間鶴,古調泠泠松下琴。皓月清風為契友,高山流水是知音。」 這是清世宗雍正的一首詩,詩中描寫了清秋之夜,空曠寂靜,主人於松下撫琴,白鶴在雲間飛鳴。皓月、清風是為契友,高山、流水是為知音。此詩不僅是主人公的抒懷之作,也是其生活的真實寫照。

乾隆帝

乾隆帝,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1711年-1799年),清朝第六位皇帝,入關之後的第四位皇帝。

史料記載,乾隆皇帝非常熱衷於收藏曆代名琴,他曾請侍臣梁詩正、唐侃將宮中所藏曆代古琴斷代品評,分等編號。

藝術欣賞

郭關道長:生於湖南,畫家,古琴家,道教全真派道士。作品涉及書畫、音樂、斫琴等領域;曉音律、幼隨祖父習琴、喜操《幽蘭》《廣陵散》;二零零六年閉關參禪一年,出關後系統研習中觀、唯識學,畫風大變;二零一三年修道,通齋醮科儀;其曾就學於人民大學,宗教哲學碩士。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被國內外藝術機構及收藏家收藏。現「郭關繪畫全球巡迴展」已在台灣、佛光山、英國、加拿大、墨西哥等地圓滿舉行。台灣建立有「郭關藝術館」,長年展示郭關作品數百件。

《良宵引》 郭關道長演奏,自斫琴,吳聲絲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郭關藝術 的精彩文章:

茶室 虛空之所
高清!西周《毛公鼎》

TAG:郭關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