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中國十二時辰的優雅味道

中國十二時辰的優雅味道





化君說: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那麼「夜半」,到底是幾點?




十二時辰制,我國

西周

時就已開始使用。漢代命名為

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

。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1


夜半




「夜半」

指23:00~1:00,


這個時段用地支命名,

稱作

子時


鼠在這時間最活躍。








2


雞鳴




以地支來稱其名則為

丑時


1:00~3:00。


牛在這時候咀嚼白天沒消化的食。







3


平旦




太陽露出地平線之前,


天剛蒙蒙亮的一段時候稱

「平旦」


即我們現今所說的黎明之時。


用地支表示這個時段則為

寅時


即每天清晨的3:00~5:00。


老虎在此時最猛。







4


日出




這個詞最初見於

詩經·檜風·羔裘


「日出有曜,羔裘如濡。」


日出

」是指太陽升出地平線之時。


用地支命名,為

卯時


這個時段指每天清早的5:00~7:00。


此時,旭日東升,光耀大地,


給人以勃勃生機之感。









5


食時




食時就是古代中國人民

「朝食」

(吃早飯)

之時,


即每天的7:00~9:00。


以地支命名,稱之為

辰時


相傳這是

「群龍行雨」

的時候。








6


隅中




臨近中午的時候為隅中,


即上午的9:00~11:00,


用地支表示為

巳時


蛇,在這時候隱蔽在草叢中。








7


日中




太陽已經運行到中天,


即為正午的時辰。


日中表示每天的11:00~13:00。


這一時段用地支命名,稱作

午時


這時候太陽最猛烈,


相傳這時陽氣達到極限,


陰氣將會產生,


而馬正好是陰類動物。








8


日昳




「日昳」

,以地支命名,即

未時


指每日的13:00~15:00。


「日昳」

的意義是,太陽過了中天偏斜向西邊。


以中天為界,這時的太陽與隅中之日相對。


羊在這段時間吃草。








9


晡時




古代中國人民進餐習慣,


吃第二頓飯是在晡時。


因此,

「晡時」

之義即

「第二次進餐之時」


這一時段以地支命名為

申時


它指每天的15:00~17:00。


猴子喜歡在這時候啼叫。








10


日入




顧名思義,

「日入」

即為太陽落山,


這是夕陽西下的時候。


古代中國人民用地支稱這一時段為

酉時


它指每日的17:00~19:00。雞在此時開始歸巢。


古時,人們又將

「日出」

「日入」


分別作為白天和黑夜到來的標誌。


元史·日曆志

云:

「日出為晝,日入為夜。」


當時人們生產勞動、休養生息


就是以

「日出」

「日入」

為基本的


簡易時間表的。








11


黃昏




「黃,地之色也。」「昏,日冥也。」


夕陽沉沒,萬物朦朧,天地昏黃,


「黃昏」

一詞形象地反映出了


這一時段典型的自然特色。


因此黃昏,指太陽落去,


天色慾黑而未黑之時,即19:00~21:00。


用地支表示為

戌時


這段時間,狗開始守門口。








12


人定




這是一晝夜中十二時的最末一個時辰,


它指當夜的21:00~23:00,


地支命名是

亥時


「人定」

的意思為:


夜已很深,人們停止活動、


安歇睡眠的時候。


而夜深時分,豬正在熟睡。





攝影 | 張春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把一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段,每一個時段叫一個時辰。十二時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個時辰。




而它,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於世的。





所以,盆友


夜半約嗎?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文化 的精彩文章:

刮一刮就能舌頭乾淨的清潔器,不再有重口味!
陳寅恪:教授的教授,背後居然有靠山!

TAG:拾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