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買了武夷山大紅袍的人,排隊購買的東西竟然是它!

買了武夷山大紅袍的人,排隊購買的東西竟然是它!

明代許次紓《茶疏》有言:「茶滋於水,水藉於器,湯成於火,四者相頁,缺一則廢。」由此可見茶、水、器、火四者之間的密切關係。好茶需配好水,而這泡煮茶的器具更是大有講究。

世人皆知紫砂壺,卻鮮有人了解銅壺。

銅壺好看,泡茶更好喝。銅壺燒出水的效果比普通壺更好,因為銅壺燒水過程中會析出微量銅元素,對人體有一定的益處。

從春秋開始,許多皇宮貴族、文人雅士,煮茶、飲酒及盛水之物便是銅壺。銅壺材質較硬,且耐磨損,其色澤如黃金,而打造起來更是繁複且費時的。

隨著工業發展,很多日常用品的量產化,原始的手工藝就顯得極為珍貴。

行內人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千年銅壺,百年銅藝」。這指的就是當今銅壺鍛造工藝最高的——朱府銅藝

朱炳仁,是朱府銅藝第四代傳人,是中國銅雕領域界唯一一位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

他為當代中國創立了十大銅建築:雷鋒塔、桂林銅塔、常州天寧寶塔、峨眉山金頂、杭州香積寺廟、大洪山金頂、靈隱銅殿等,是最具世界影響的藝術家之一。

2000年被列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二十一世紀封面人物》,評語說:「銅雕藝術大師中,朱炳仁先生當之無愧為一代宗師」

時間的流逝,留下成熟技藝,

厚繭的生長,彰顯出品精細。

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這隻由朱府銅藝出品的精美銅壺也有著充滿詩意的名字——七巧柳綠壺

設計者朱軍岷,亞洲銅裝飾協會副會長,師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朱炳仁。

從捏泥巴、敲銅塊開始,在他的努力下,吉金溢彩、古老而沉重的銅正在變得時尚而輕靈。

一把銅壺從設計、選材、鍛打到成型,步驟複雜,環節瑣碎。

首先要進行設計、建模,每把銅壺的壺型都通過匠心設計,然後經過反覆審核後才能著手製作。

選材上,選用銅含量更高、更純、更易於保養的紫銅。優質紫銅製成的銅壺用上幾百年都不成問題。

之後進行成型鍛造,想把一塊銅片變圓壺,需大約五萬次的捶打方可成型,在力量與硬度之間,是數十年的磨礪。

然後是拋光、打磨、清洗、著色,最後進行封蠟。

進行完以上的步驟,需耗時數月有餘。

GIF

GIF

GIF

傳統的銅顏色除了常見的黃銅、紫銅、青銅外,似乎很少見到其他顏色。

而朱軍岷認為,銅也可以呈現五彩繽紛的色彩。

他把對顏色的實驗應用在銅壺上,可銅的燒成條件複雜,銅元素在器物燒制中對氣氛的敏感,呈色最難控制,稍有差池,釉粉在高溫下也會產生完全不同的色彩。

GIF

GIF

這由於釉彩銅料的配方特殊,在經過無數次的試驗與磨合後,這把七巧柳綠壺終於完美的呈現在眼前。

這裡的綠,又不僅僅是「綠」。

它是你想念春天,想念萬物蘇醒的模樣,是健康、環保,是樂活的精神,也是你永遠都在說「加油」的綠色。

壺身口小肚大的設計,在泡茶時會更加便於茶葉的舒展浸泡,而茶本身的氣味也能夠得到充分聚攏,逼出茶湯香氣。

從材質也非常特別,採用抑菌銅,使壺內壁金燦奪目,還可軟化水質,使茶湯口感飽厚實、順滑。更是通過了歐盟權威機構的金屬檢測,科學嚴謹,健康養生。

時間的流逝,留下成熟技藝,厚繭的生長,彰顯出品精細。

一粥一飯,一茶一飲。以錘為筆,以銅為紙。每一聲的敲打都是對大自然饋贈的敬畏。每一條紋路,都是對匠心的傳承。猶如浴火鳳凰,千錘萬打是塑世經典的涅槃重生。

有人一生蹉跎,有人一直在選擇。

而有的人,一生只想做好一件事。

這把最特別的壺,只想給最特別的你。

GIF

圖片來源:朱炳仁銅,由作者授權發表

文章內容:部分參考網路,如有侵權,請後台留言聯繫小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棉被山編輯部 的精彩文章:

TAG:棉被山編輯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