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壓抑又璀璨的80年代,女性聲音從未缺席

壓抑又璀璨的80年代,女性聲音從未缺席

原標題:壓抑又璀璨的80年代,女性聲音從未缺席



文丨劉病否

今年可謂是女性主義議題的大年,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也專門設置了「特展·女性力量」單元,策展更加突出縱深性,從中國電影中女性主義的濫觴,到海外更多樣、先鋒的女性故事。


今天先為大家推薦的就是國產電影中個人意識、女性主義的覺醒和發軔。子單元「發聲」陳列的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優秀的女導演作品,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第三代到第六代導演對女性特徵的捕捉。



另外,這幾部電影的共同點在於,它們都聚焦女性少女時期對世界和性別的感知,以及在這期間中國現代化進程的變遷和影響。


《紅衣少女》(1984)是一部16歲花季少女的心理特寫,在統一穿著黑白灰的年代,女高中生安然一襲紅衣成了班集體里特殊的存在。


表現自我和堅守誠實與正義,在並不主張個性的環境里像一根倒刺,扎進人際關係和社會法則。是非觀的覺醒,價值觀的形成,在懷疑和孤獨中,不過是「渴望得到一種理解和信任。」


對當時教育體制、男女關係和階級地位的反思,直言不諱衝破禁忌,《紅衣少女》的確是八十年代的一株新芽。


在另一部同樣誕生於1984的作品《海灘》中,城市文明與愚昧鄉村的對立,衛星城吞沒漁村,工廠取代農耕文明,女主角陸小妹也面臨著近親婚配的擺布。


近親結婚、包辦婚姻曾經並不稀奇,直到科學和法律的普及才漸漸消弭。而另一邊,性開放和性保守同樣存在,城市中小樹林人影幢幢,鄉村裡工人名額可以支配著愚昧的婚姻觀。



《海灘》既是謳歌文明取代愚昧落後,少女衝破愚昧、投奔文明,也是一曲對古老自然逝去的悲壯輓歌,連同著成為祭品的上一代生存方式。


陸小妹的父親老魚王最後跪在海灘的大全景中,也正如萬能青年旅店歌里所唱:「魚王還想繼續做魚王,而海港已經不知去向。」


衝破世俗桎梏的不只陸小妹,還有電影《春桃》(1988)中的劉曉慶和姜文。這部第三代導演凌子風代表作講述了更加大膽且富有張力的情感關係。


春桃的新婚之夜被土匪來襲破壞,隻身一人從鄉下逃到北京,靠揀破爛維持生活。在逃難中,春桃與姜文飾演的劉向高認識,並相依為命地生活下來。某天又遇到淪為乞丐的昔日結髮夫君,春桃於心不忍,三人便開始了外人眼中的「姘居」生活。


一段中國式「三人行」,道德禁忌之下更是體現了人情味滿滿,春桃重情重義、善良而又倔強的女性形象,實在是女性形象的翹楚。片中還有三人「床戲」,大銀幕窺見機會難得。


《青春祭》(1985)是導演張暖忻的作品,知青李純來到傣寨,從城市到較為原始的部落,開啟少女對「美」的認知,也是一段回歸純真和本我的旅程。傣族青年男女互相大膽求愛也觸動了漢族的李純,片中還有馮遠征的青蔥影像。



關於知青的電影中,《青春祭》是少有的注重知青對當地生活的體驗,以及和當地人建立的真摯情感的作品。



同樣是受時代號召產生的中國人口遷移,除了知青下鄉插隊以外,還有一線城市工人支援三線建設,王小帥的電影《青紅》就發生在80年代的貴州三線基地。


高圓圓飾演的青紅隨家庭從上海搬到貴州,與當地的小夥子相戀,卻遭到父親的反對。個人的選擇在當時家庭利益和政治文化背景中顯得十分孱弱,80年代是壓抑的年代,青紅的命運也由此改變。



王小帥憑本片獲得戛納評審團大獎,此次北影節將為大家帶來的將是《青紅》修復版首發。



村帥秦昊邀請你跳一段迪斯科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在時代的重要節點,重新回顧,你會發現女性主義和國家改革進程的息息相關,女性意識的覺醒在國產片中也從未缺席。


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 策展宣傳


中國電影資料館團隊 劉病否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電影資料館 的精彩文章:

影訊 | 中國電影資料館藝術影院3月8日
《唐人街探案2》:看似市場之爭,實則策略之戰

TAG:中國電影資料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