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諸葛孔明罵死王司徒?原來我們都被演義給騙了

諸葛孔明罵死王司徒?原來我們都被演義給騙了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北伐中原之時,魏國司徒王朗不顧76歲的高齡前往前線迎戰諸葛亮。與孔明發生了一場被後世廣為流傳的舌槍唇戰,這次舌戰與其說對決不如說是一邊倒。諸葛亮以自身的三寸不爛之舌用犀利無比的語言說的王司徒仰天長,最後更是急火上升在兩軍陣前就這麼死了,這個在三國演義中的悲劇人物其真實面貌又是如何呢!

王朗,本命王嚴,早年間拜了位居三公的楊賜為師傅,因為為人處世比較聰明而且才華橫溢,很快便被拜為郎中。其師楊賜死後王朗的官場生涯不再如之前一般一帆風順,看清漢室官場的黑暗之後,一氣之下辭官為楊賜守靈去了。後來徐州刺史陶謙比較仰慕王朗的才華,便請王朗出山幫自己一起治理徐州,陶謙的仁厚之名讓王朗動了再次出仕的心思。

王朗通過自己早年為官的經驗很快收到了徐州人民的愛戴,後來由於孫策進攻會稽,駐守的王朗率全城兵士抵抗,可惜還是為孫策所敗,但孫策對這位時任會稽太守的王朗十分敬重想讓他輔佐自己,遭到了王朗的拒絕。而此時的曹操通過手下人的介紹以朝廷的名義把王朗招來為自己效力。

幾經輾轉之下來到曹營的王朗,由於曹操的禮賢下士,他決定在曹營之中大展身手,以實現自己為國為民的抱負。建安十八年的時候魏國建立,主管當時的刑獄之事的王朗以處事以寬深得民心,自曹丕繼位後便位列三公之位,曾被曹丕評價為:「此三公者,乃一代偉人也,後世殆難繼矣」。

王朗因為博古通今,在曹營期間曾經負責校注儒家經典,其所作的在《周易經》更是對後世影響深遠,成為《易經》所必須掌握的內容。後世以他的思想開創了「王學」,在晉朝更是盛行一時,後因病與世長辭。而司徒之名也是曹丕的兒子曹叡繼位後所封的官職,試想一位專註於經學與治世的能人又怎麼會前往戰場與諸葛亮進行對決呢?又豈會有如此草草的下場惹後世一笑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郎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張學良晚年回憶「九一八」事變,聲稱如果他在,日軍怎敢進入東三省

TAG:二郎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