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簡簡單單生活,明明白白閱讀

簡簡單單生活,明明白白閱讀

GIF

文丨汐顏

來源| 國館共讀社區

今日共讀目標

今天我們和領讀達人@汐顏一起共讀

《瓦爾登湖》第3天

的內容

今天我們一起來讀《瓦爾登湖》第三章

01

在第一節中,梭羅向我們分享了他剛開始在湖邊生活的日子,承接經濟篇中造屋子的片段,以及他對生活意義的思考。

他用較長的篇幅向我們描繪了他選擇莊園的過程,在房屋沒有完全建好之前在森林裡居住的感受,以及住進自己的屋子裡對自然的感想。這裡面他對自然景色的描寫令人感同身受。他描述著房屋附近的湖,「在第一個星期內,無論什麼時候我凝望著湖水,湖給我的印象都好像山裡的一泓龍潭…以至日出的時候,我看到它脫去了夜晚的霧衣,它輕柔的粼波,或它波平如鏡的湖面,都漸漸地在這裡那裡呈現了,這時的霧,像幽靈偷偷地從每一個方向,退隱入森林中,又好像是一個夜間的秘密宗教集會散會了一樣。露水後來要懸掛在林梢,懸掛在山側,到第二天還一直不肯消失。」

「八月里,在輕柔的斜鳳細雨暫停的時候,這小小的湖做我的鄰居,最為珍貴,那時水和空氣都完全平靜了,天空中卻密布著烏雲,下午才過了一半卻已具備了一切黃昏的肅穆,而畫眉在四周唱歌,隔岸相聞」。水天一色,波光粼粼大抵便是如此仙境。

02

或許很多人會疑惑,梭羅在此幽居,是為了逃避現實的老莊哲學嗎?恰恰相反,他是個積極的入世者,這在之前的領讀中我也曾提到過。他這樣寫道:「我不希望度過非生活的生活,生活是這樣的可愛;我卻也不願意去修行過隱逸的生活,除非是萬不得已。我要生活得深深地把生命的精髓都吸到,要生活得穩穩噹噹,生活得斯巴達式的,以便根除一切非生活的東西,划出一塊刈割的面積來,細細地刈割或修剪,把生活壓縮到一個角隅里去,把它縮小到最低的條件中,如果它被證明是卑微的,那末就把那真正的卑微全部認識到,並把它的卑微之處公佈於世界;或者,如果它是崇高的,就用切身的經歷來體會它。」他認為「每一個早晨都是一個愉快的邀請」,正如《 吠陀經》說:"一切知,俱於黎明中醒。"詩歌與藝術,人類行為中最美麗最值得紀念的事都出發於這一個時刻。

一日之計在於晨,每個精力充沛的清晨,才是我們心靈的洗滌。我們如大自然一般自然地過一天吧,不要因硬殼果或掉在軌道上的蚊蟲的一隻翅膀而出了軌。讓我們黎明即起,不用或用早餐,平靜而又無不安之感;任人去人來,讓鍾去敲,孩子去哭,——下個決心,好好地過一天。讓我們如大自然一般簡簡單單地生活吧!

03

而梭羅對於閱讀的觀點和他對國家教育的見解是分不開的。首先他用對古典文化的推崇,譬如對荷馬和埃斯庫羅斯的讚譽,來力證書籍的奇妙作用。他認為「古典作品如果不是最崇高的人類思想的記錄,那又是什麼呢?它們是唯一的,不朽的神示卜辭。」

讀得一本好書,就如同久旱逢甘霖。「讀得好書,就是說,在真實的精神中讀真實的書,是一種崇高的訓練,這花費一個人的力氣,超過舉世公認的種種訓練。這需要一種訓練,像競技家必須經受的一樣,要不變初衷,終身努力。書本是謹慎地,含蓄地寫作的,也應該謹慎地,含蓄地閱讀」,他認為作家是「廣著人類的智力和心曲致辭的,向著任何年代中能夠懂得他們的一切人說話的。」好的文學作品,會讓每個讀者都產生共鳴的。

可是在當時的社會呢,人們並不重視閱讀,也不重視教育,許多人只已會識字,會讀一點聖經就夠了。「可嘆啊!因為我們忙於養牛,開店,我們好久沒有上學堂,我們的教育是可悲地荒蕪了。在這個國土上,我們的城鎮在某些方面應當替代歐洲貴族的地位。它應當是美術的保護者。它是很富的。它只缺少氣量和優美。在農民和商人看重的事業上它肯出錢,可是要它舉辦一些知識界都知道是更有價值得多的事業時,它卻認為那是烏托邦的夢想。」就算是有些文化的人,也很少有人願意接觸充滿智慧的古典文學,他批判這種現象,他迫切的希望這一切得到重視和改變,「新英格蘭請得起全世界的智者,來教育她自己,讓他們在這裡食宿,讓我們不再過鄉曲的生活。這是我們所需要的不平凡的學校。我們並不要貴族,但讓我們有高貴的村子。如果這是必需的,我們寧可少造一座橋,多走幾步路,但在圍繞著我們的黑暗的"無知深淵"上,架起至少一個圓拱來吧。」

04

而對於我們來說,梭羅給我們的最大啟發則是,生活的意義在於越簡單,越淳樸越好。而閱讀,無論何時都是不可或缺的,明明白白閱讀,從文學中汲取能量,是我們時刻需要謹記的準則。

領讀達人簡介:

文章來自領讀達人:汐顏

音頻來自國館主播:伽藍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國 館 讀 書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館讀書 的精彩文章:

怎麼奠定孩子的文化底蘊?聽易中天講故事!
共讀 萊拉的計劃

TAG:國館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