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錢多事少在家辦公,這樣的美差叫天皇

錢多事少在家辦公,這樣的美差叫天皇

作者:山野

在日本人心中,天皇是神話傳說中的創世之神,是天照大神的後裔,也是國的象徵。

其實,不僅很多日文是從漢字中引進演變的,就是「天皇」二字也是從中國引進的。

(一)

古代日本沒有自己的文字,生產水平落後。最早對日本的確切記載,是東漢史學家班固《漢書》中的記述。班固稱日本為「倭」。對於中國給予他們的這一稱謂,日本人很高興,稱他們的領袖為「倭王」。

到了公元4世紀,日本人逐漸知道「倭」字含有貶義,便對「倭王」之稱不滿意,號稱日本人只敬奉天上諸神,他們的首領應是天神之子,所以不能叫「倭王」,於是將「倭王」改稱為「天子」。

(二)

圖註:唐朝時期,留學生大多入讀「最高學府」國子監

古話說:打天下靠的是弓馬騎射,治天下則靠文教科舉。

公元673年,日本天武帝即位。為鞏固權力,他大力強化皇權,但畢竟沒有什麼文化和先進思想引領,怎麼強化都不得勁兒。

於是,天武派遣學者、僧侶到大唐國土「取經」,這些遣唐使把唐代文化藝術、服飾、律令制度等帶回了日本,還努力學習儒、道、佛思想,效仿生產經營和農耕種植。

到了唐高宗後期,武則天被尊稱為天后,唐高宗自然就是天皇了。日本天武帝感到「天皇」很有意味,遂又引進了「天皇」稱號,將自己也定為「天皇」,沿用至今。

(三)

圖註:裕仁

後來,隨著皇權加強,特別是明治維新時,天皇權力達到頂峰,完全被神化了。

1889年,日本公布法制,規定日本是由「萬世一系的天皇統治」。天皇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神」,所有人都得服從他的權威,於是天皇總攬政、軍、祭司大權於一身。這就是為天皇操縱軍國提供了可能。

尤其是裕仁,他指揮策劃、相繼發動了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在侵華日軍看來,天皇是神主,所以心甘情願為天皇獻身。

日本戰敗後,美國為順應民意,其實主要為了方便對戰後日本的統治,故而允許保留天皇。

緊接著,美方逼迫昭和發表「人間宣言」,否定自己是人間的「神」,承認自己不再具有「神性」。這在某種程度上,削弱了長久以來存在於民眾中的愚忠。

但因為天皇始終是軍國的偶像,這一體制的保留,就使得日本與軍國相關的文化因素無法徹底根除。

(四)

圖註:明仁和皇后美智子及女兒紀宮清子

今天的天皇沒什麼實權了,他的主要工作是名義上的任命領導人、召開會議等。由於天皇不再具備乾綱獨斷的權力,越來越成為文化的象徵。

他們雖然沒有多少工作干,但待遇卻非常高,有上千人侍奉,每年大大小小開支高達2億多美元,主要用於支付皇室的運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說 的精彩文章:

俄飛行員拉響光榮彈並非偶然,我軍類似英雄比比皆是
中國步槍短日軍一截,難怪武術之鄉拼刺刀贏不了?

TAG:兵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