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Facebook信息泄露事件影響重大引發大思考

Facebook信息泄露事件影響重大引發大思考

對於客戶個人來說,也要客觀看待數據隱私。數據隱私是相對的概念,特別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個人沒有隱私是絕對的,保護只是相對的。就是在傳統線下包括你的存款、通訊工具、身份證明以及其他私密東西,銀行等機構都有記錄。

Facebook客戶信息泄露事件已經演變成重大的政治事件、經濟事件、金融事件、科技事件、大數據事件、客戶信息保護事件等多重重大的、深層次問題。這起事件的嚴重程度遠遠超過市場、所有政治家、經濟金融家以及民眾的預期。這種嚴重性或不在於北美5000萬客戶信息被泄露的龐大數據,而在於諸如Facebook等超級平台上積累的數據特別是客戶信息如何應用,如何堵住被濫用的漏洞。特別是被應用於政治選舉之中,大數據竟然成為政治選舉的工具,甚至是邪惡工具。這是令人吃驚的。

更加令人吃驚的是,平常對於大數據與雲計算這對孿生姐妹,都往往注重於經濟金融商業上的應用與開發,注重於服務經濟金融與商業商家等。然而,通過Facebook事件,竟然吃驚的發現完全可以應用到左右選民投票的政治選舉等政治事件中。

Facebook信息泄露事件暴露後,才發現事件主角的劍橋分析公司之厲害、之威猛、之令人瞠目結舌。「我們定位你的選民,打動他們讓他們採取行動。」這是數據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政治服務部門的廣告語。在官網上,Cambridge Analytica列出了自己的光榮業績:「為五大洲超過100場競選提供支持;僅在美國,我們就為贏得總統選舉、國會選舉和各州選舉發揮了關鍵作用。」

劍橋分析公司通過分析用戶們的行為模式、性格特徵、價值觀取向、成長經歷後,有針對性地推送信息和競選廣告,以影響美國選民在競選中的投票。一個用戶通過簡單的在線應用測試就可以劃分出五類人格特徵:開放性、盡責性、外傾性、宜人性和神經質。

他們針對用戶在Facebook上點贊的情況可以推測出用戶的性別、性取向、教育情況,甚至兒童時期是否經歷過心理創傷。準確把握客戶後,精準投放引導性信息,基本可以決定客戶的行為行動。

Facebook泄露事件已經引發歐洲議會與美國會的重視與介入。相關調查已經啟動。目前的情況看,已經與「通俄門」聯繫在一起了。劍橋分析公司的背後金主包括「第一女婿」庫什納、前白宮首席策略師班農,以及特朗普的億萬富翁支持者Robert Mercer。

因泄密門影響,Facebook市值蒸發360億美元,股價周一(3月19日)跌7%,周二盤中跌超6%,最終收盤收縮到跌2.3%。社交媒體被稱為特朗普入主白宮的旗手,「通俄門」事態將通過Facebook等個股影響大盤。

已經不僅僅是Facebook股價大跌,美股走低的經濟金融影響問題,而是已經進入美國大選等政治領域。同時,將會立刻引發全球對網路數據的應用、保護特別是隱私保護的大問題。

可以預言,未來無論是政治層面,還是經濟金融文化宗教等層面,「戰爭、鬥爭、競爭」的主戰場將轉移到網路線上。

無論哪種「戰爭、鬥爭、競爭」,「斗」的你死我活程度怎樣?最終誰勝誰敗?要看實力,鬥爭策略等,但與普通民眾聯繫不那麼緊密。在Facebook信息泄露事件中,公民最關心的是自己的信息特別是隱私被泄露,行動行為被誤導,網路數據被歪用,甚至稀里糊塗充當了邪惡的打手。

Facebook信息泄露事件,已經證明網路大數據超過所有人想像的、比核武器厲害百倍的威力,已經證明大數據分析公司超過所有人預期的超人般能力。保護好個人網路信息已經迫在眉睫、刻不容緩了。

先行立法異常重要。從全球範圍看,應該發揮G20國際組織的作用,尋求全球多邊合作,儘快就全球數字保護出台指導性意見。各國特別是數據大國的美國、中國,要儘快對網路大數據使用特別是個人隱私信息保護立法。

全球要重點盯住與監管大數據巨頭公司。目前你我他的數據都基本掌握在全球八大公司平台上:蘋果公司、Facebook、亞馬遜、谷歌母公司、微軟公司、阿里巴巴、騰訊公司、百度公司。對這八大公司的數據要重點盯防。同時,八大公司要協助配合政府保護好個人數據隱私,自覺服從監管,自律自省自我約束,保護好平台個人數據隱私。說句極端的話語,全球所有公民的一切行為都被這八大公司完全掌控了。

給這八大公司提出挑戰的是依靠大數據獲利營運的商業模式。這八大數據公司DNA的模式是:利用自己平台天量數據挖掘來賺錢。具體來說就是,通過收集數據並將其出售給應用程序開發人員和廣告客戶來賺錢。而防止這些買家將這些數據傳遞給別有用心的第三方,基本是很難做到的。也就是說,由於公司自身盈利模式的限制,類似的數據泄露事件是遲早會發生的。怎麼應對?給這些公司提出了巨大挑戰!

必須強調的是,保護個人數據隱私,並不是不讓使用數據。數據是一座金礦金山,如果一味強調保護而不使用開採,其不造成更大浪費嗎?關鍵在於包括個人在內是否與市場主體發生交易。有交易,有訴求,一定會利用使用數據。關鍵在於使用時必須切實給交易對象雙方保密,而不是把數據泄露出去。

對於客戶個人來說,也要客觀看待數據隱私。數據隱私是相對的概念,特別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個人沒有隱私是絕對的,保護只是相對的。就是在傳統線下包括你的存款、通訊工具、身份證明以及其他私密東西,銀行等機構都有記錄。

Facebook事件簡要概述:

3月16日,Facebook宣布暫時封殺兩家裙帶機構:SCL(Strategic Communication Laboratories)和劍橋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理由是他們違反了公司在數據收集和保存上的政策。

3月18日,爆出劍橋分析對Facebook的數據使用是「不道德的實驗」。劍橋分析被指,在未經用戶同意的情況下,利用在 Facebook 上獲得的5000萬用戶的個人資料數據,來創建檔案、並在2016總統大選期間針對這些人進行定向宣傳。

3月19日,受到醜聞影響,Facebook股價應聲大跌7%,市值縮水360多億美元,扎克伯格也因此損失了60多億美元的股票價值。

同日(3.19),歐盟、美國、英國紛紛抨擊Facebook和劍橋分析公司。如,歐洲議會主席塔亞尼表示,歐盟議員將調查逾5000萬名Facebook用戶的數據是否被不當使用。

3月20日,據彭博的最新消息,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也正在就數據泄露事件對Facebook進行調查。

而Facebook在當地時間3月20日(周二)召開全體員工公開會議,讓他們就正在展開的劍橋分析數據隱私醜聞提出質詢。

下載浙江24小時app

大新聞,小日子

在下方留言

參與錢報【眾議】欄目互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評論 的精彩文章:

假的比真的還多,網紅店困囿品牌之殤
消滅外來物種,中國吃貨並不靠譜

TAG:i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