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中醫教你,春季如何養生才正確!

中醫教你,春季如何養生才正確!

一,養肝

春天養肝是最有效的。中醫認為,肝在五行中屬木,為陰中之陽,與自然界春氣相通應。

中醫專家介紹,經過一冬的寒冷天氣,人們穿著厚重,屋內也有取暖設備而燥熱,體內鬱積了許多內火。春季始臨,人的肝氣也開始旺盛,排內火,排濁氣,暢氣血,正是調養肝臟的大好時機。

情志調養是關鍵

在情志上,春天要讓自己的意志生髮,而不要使之抑鬱,應做到心胸開闊、樂觀愉快,一定要讓情志生機盎然。只能助其暢達,而不能剝奪,只能賞心怡情,絕不可抑制摧殘。

春季應肝氣,肝氣旺則易怒,遇事需戒怒。因為怒不僅傷肝臟,還傷心、傷胃、傷腦等,從而導致各種疾病。

護肝要做好這兩個動作

伸懶腰:護肝最簡單的方法是伸懶腰,這是人體自我保健,特別是對肝臟保健的一種條件反射。

因為伸腰展腹,需要全身肌肉用力,並配以深呼吸,有吐故納新、行氣活血、通暢經絡關節的作用,可以激發肝臟機能,使肝臟得到「鍛煉」。

動作要領:伸展時,要盡量吸氣;放鬆時,全身肌肉鬆弛,盡量呼氣,效果會更好。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經常做這一動作,可增加肌肉、韌帶彈性,延緩衰老。

按太沖穴:可以在看電視的時候,可以敲打、按揉、拉伸肝經;順著肝經按揉,如果有疼痛點,一定要通過敲打、按揉、艾灸到不痛為止。否則就會肝氣不順。

「太沖穴」是肝經的原穴,也是儲存肝經元氣的倉庫。每天按摩或艾灸它20分鐘能養肝護肝;艾灸之前最好按揉太沖穴3分鐘,如果此處每天有意識地用力重複抓握動作,也能起到補肝作用。

飲食護肝注意兩個禁忌

忌酸:唐代藥王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是指要少吃點酸味的食品,而要多吃些甜味的飲食,能補益人體的脾胃之氣,以防肝氣過旺。宜適當多吃些能溫補陽氣的食物。

李時珍《本草綱目》引《風土記》里主張「以蔥、蒜、韭、蓼、蒿、芥等辛嫩之菜,雜和而食」,市場中在售的蔥、蒜、韭可謂是養陽的時蔬。

忌辣:要少吃麻辣火鍋、羊肉、燒烤、油炸。因為這些食物都可能損耗陽氣,導致上火。

二,養脾

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行,廣步於庭。」意思是說,春季萬物復甦,應該晚睡早起,在室外緩緩散步,有助於身體健康。

所以,在這個時節的運動,不宜太過激烈。畢竟人們是才從冬季的寒冷中舒緩過來,需要循序漸進。外出踏青、郊遊、放風箏都是不錯的選擇。

三,養喉

有諺語云:「驚蟄地氣通」。初春時節,咽喉類疾病有上升趨勢。家裡有慢性咽喉炎病人的,不妨提前給自己和家人備上兩杯潤喉茶。

一杯茶為桔梗菊花茶:有清咽利喉、止咳化痰的功效。茶料為胖大海、甘草、桔梗、金銀花、菊花。

另外一杯茶為玉蝴蝶茶:特別適合經常感覺眼乾咽燥的上班族,有清咽利喉、清肝明目的功效。茶料為胖大海、玉蝴蝶(木蝴蝶)、甜葉菊。飲用藥茶,多主張溫服、頻飲不拘次,每日一劑。

四,養陽

三月飲食宜遵循「養陽」的原則,建議適當多吃能升發陽氣或助陽的食物,如韭菜、菠菜、薺菜、葛根、小米、糯米、菜花等。

韭菜中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的含量較高,葉酸和鉀含量也不錯。而且,韭菜中有大量膳食纖維,能促進腸胃蠕動,預防便秘。

另外,韭菜特殊的辛辣香味來自於其中含有的異硫氰酸鹽,有抑制多種細菌的作用。春韭比較細嫩,經不起大火旺油的折騰,所以烹炒時要注意火候和時間,不要過度烹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