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戊戌春分 | 注意:又到了一大關口

戊戌春分 | 注意:又到了一大關口





「天有好生之德」



進入春分,太陽普照大地給萬物帶來了無窮的生機。從春分到夏至再到秋分,太陽直射北半球6個月,給我們帶來了充足的能量,讓萬物完成從春生到夏長再到秋收的歷程。




進入春分,標誌著戊戌年二之氣的開始,這2個月(春分--小滿)主氣「少陰君火」,與人體的「足少陰腎經」和「手少陰心經」相應。而這2個月的「當令之氣」為「陽明燥金」,即「秋殺之氣」。




也就是這個階段出現了:春的節氣,秋的氣候。



《黃帝內經》對戊戌年二之氣的描述:大涼反至,民乃慘,草乃遇寒,火氣遂抑,民病氣鬱中滿,寒乃始。




萬物在天地之間都會受到這些氣候變化的影響,人為萬物之靈,概莫能外!要警惕「心和腎」的問題。




春 分



2018年3月21日 

二月初五  星期三



《春秋繁露》云:「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此時是調養陰陽,平衡身體的最佳時期!




你身體健康的唯一標準就是:陰陽平衡



陰虛會上火,

你會出現:五心煩熱、盜汗、口燥咽干、心煩失眠、頭暈耳鳴、舌紅少苔.....




陽虛會怕冷,

你會出現:手腳冰涼、面色蒼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長.....




懂養生的艾友都知道《黃帝內經》里的一句話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這句話就是中醫養生之本:

順天時,利用自然界四時陰陽變化,來調整、充實人體陰陽,恢復陰陽的動態平衡。




《素問·生氣通天論》中記載:「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意思是說:

陰氣平順,陽氣固守,陰陽保持平衡的人,是健康的,精神愉悅的。







艾灸不僅可以補陽,同樣也可以滋陰;那麼何時補陽,何時補陰呢?對初學者來說,

把握一個簡單參考標準:有無上火癥狀。




如果你通過艾灸調整一段時間後,出現一些上火癥狀,說明你通過艾灸陽氣起來了,但是也證明你身體的經絡有瘀堵,特別是很多女性的中下焦寒涼,

這種情況一定要推腹!

靠推腹助力艾灸疏通中下焦的瘀堵!




同時我們可以增加休息時間,減少艾灸的穴位和艾灸時間,還可以增加一些滋陰的穴位,比如三陰交、湧泉穴。自己去隨意調整,就像你做菜一樣,太淡了,加點鹽;太咸了,加點糖....




對於陰虛太嚴重,或者陰陽都虛的艾友,

我強烈建議,

先推腹一段時間,推到不容易上火了再艾灸,或者先艾灸調脾胃的「足三里、太白穴」這樣往往取得更好的艾灸效果。




前一段,一個五心煩熱的艾友,通過推腹,推到手腳心都不燙了,我要她再推一段時間,再艾灸多好;你身體不好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沒必要這麼急著通過艾灸迅速把身體調好吧!




記住一句話:欲速則不達!







人體有很多陰陽雙補的單穴和對穴,不如肚臍、會陰穴;內關、外關穴;合谷穴、太沖穴.....




肚臍,上為陽,下為陰;




會陰穴,前為陰,後為陽;




內關、外關穴,一陰一陽;




合谷、太沖穴,一陰一陽,一氣一血;




因此,我們平時多刺激這些穴位,對陰陽平衡起到一些助力。




這裡我介紹2個方法:





1,推 腹




推腹的好處我們就不再贅述了!




推腹法非常簡單:

平躺在床,這樣肌肉可以放鬆;





推 腹




對於女性,我建議從喉結處一直推下來,這樣可以推到膻中穴,

肝火太過的艾友,同時搓一搓兩肋,橫搓豎搓都行

;你也可以再順時針和逆時針交替揉腹。







早晚各一次,每次10分鐘,有時間20分鐘最好。




還可以再艾灸肚臍20分鐘。




2,提 肛




刺激會陰穴,除了調整平衡陰陽,對痔瘡、前列腺問題、女性鬆弛問題都有效。






提肛的方法同樣很簡單,或站或坐或睡,吸氣時提收肛門,如忍大便狀;呼氣時緩慢放鬆肛門。一提一松為一次,隨時隨地的都可以做,比如開會的時候,領導在上面講,你在下面提。



春三月,肝氣生髮,這時往往會因肝陽生髮過旺出現頭昏、頭暈、失眠、焦慮、抑鬱。




肝木生髮太過,克傷脾土;而春雨增多,外濕增加,也傷脾土!

用一句「寫實而又誇張」的話說:再不補脾,真的就來不及了!




脾為後天之本,你或胖或瘦、膚色或美或黃、月經或多或少、身體濕重..... 都跟它有關。




因此春三月,調達肝膽之氣,強健脾胃同樣重要。




3,疏肝理氣





疏肝理氣的方法很多,最重要的就是不生氣!春天生氣,一年會抑鬱。




天氣好的時候,家人一起出去踏青;早睡早起;少看手機(傷肝血);多吃綠色青菜(茼蒿、芹菜);大哭大笑;喝玫瑰花茶;十指梳頭、敲打腋下......




疏肝理氣的動作!

(請點擊前面紅色字)




4,艾 灸





心臟不好的艾友,在春分---小滿這2個月,保健灸取穴:內關穴、公孫穴,每周3次,每次每穴左右各10分鐘。




腎臟不好的艾友,這2個月,多灸一灸腳內踝段,左右各15分鐘,每周4次。




春分艾灸取穴:章門穴、中脘穴、三陰交、太白穴、太沖穴




每天一次,每次每穴20分鐘,艾灸2天休息1天。

所有艾灸穴位都可以在我們公眾號首頁的右下角里查找到。




那些經常想睡艾灸床的,做整背灸的,想艾灸整個督脈的,處分以後可以了,但是最好20天一次。




祝各位艾友:




春風滿面吹,


十里桃花運!




艾灸原創不易,煩請大家點贊轉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艾灸 的精彩文章:

腹脹、腸鳴找:意 舍 穴
奇經八脈是人體大葯,治病能治一大片

TAG:學艾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