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揭秘:抗戰中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竟是他!

揭秘:抗戰中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竟是他!

薛岳,綽號「老虎仔」,廣東韶關市樂昌縣九峰鎮小坪石村人。時有抗日「戰神」之稱,陸軍一級上將。先後任貴州省主席、抗日第一戰區前敵總司令、第九戰區司令長官、湖南省主席、總統府參軍長、廣東省主席、國大代表等職,國民革命軍將領,軍事家。

抗戰時期,指揮過四次長沙大會戰,被認為是「抗戰中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曾獲美國總統杜魯門頒授自由勳章,為中國近代著名的百戰名將之一。

薛岳1939年9月,薛岳指揮第一次長沙會戰。這時,他已是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開始,蔣介石決定不守長沙。他執意要守。9月下旬,日軍六個師團在百多架飛機和三百多隻艦船配合下,從贛北、鄂南、湘北分兵六路向長沙進犯。薛岳調集二十一個軍、五十二個師的兵力,分別部署在贛北、鄂南和洞庭湖畔,以阻止日軍從側面進攻。他採取「後退決戰」,「爭取外翼」的作戰方針,將主力置於新牆河、汨羅河、撈刀河和瀏陽河等正面戰場,重點放在兩側山地。會戰打響後,他首先令部隊在贛阻止了贛北日軍西進的道路。接著,將鄂南之敵擊退,斷其側翼。然後,集中兵力殲滅正面之敵。14日,湘北日軍三個師團從新牆河繼續南犯。薛岳指揮第十九、二十二、十五,六、七十七、九十五、一0七、一九五諸師於新牆河、汨羅河等戰線逐次抵抗,將敵誘至撈刀河決戰地帶。10月初,他見日軍氣竭力衰,即令第四、七十三軍和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三軍,以及第十五軍團,分別由南向北、由東向西對敵反攻。同時,長沙守軍從西向東,尾追部隊從北向南攻擊,致南犯之敵,四面受擊,傷亡慘重,向北突圍。隨即,他令各路部隊追擊、阻擊和側擊。經過二十多天的戰鬥,日軍遭到慘敗,傷亡四萬多人,其中包括少佐以上軍官四十餘人。受到蔣介石嘉勉電,並犒賞參戰將士十五萬元。

1941年9月下旬,日軍以十一軍為主,派遣四個師團及兩個獨立旅團,共約十五萬人,在一百多架飛機、兩百多隻艦船支援下,分兵兩路,第二次進犯長沙。薛岳調集了十七個軍共二十萬兵力,在正面進行「後退決戰」的同時,將七個軍部署於東側山地,實施側擊,牽制敵人。經過逐次抵抗後,誘敵深入汨羅河、撈刀河伏擊地帶予以重創。最後,日軍被迫逃回新牆河以北原據點。國民黨軍隊取得了第二次長沙會戰的勝利。

12月,日軍又以十二萬兵力對長沙發動第三次侵犯。早在11月中旬,薛岳在長沙召開了第九戰區官兵代表大會,總結第一、二次長沙會戰的經驗教訓。會上,他提出「天爐戰法」。即「在預定之各作戰地帶,構成網形陣地,配備必要之守備部隊,以伏擊、誘擊、側擊、尾擊諸手段,逐次消滅敵之兵力,挫其銳氣。然後於決戰地帶,使用優勢兵力,熾盛之火力,施行反包圍及反擊,用優越之態勢,予敵以殲滅性打擊」。

根據這一戰法,薛岳選定了新牆、汨羅兩河為伏擊、誘敵地帶,撈刀、瀏陽兩河為決戰地區。令國民革命軍第十軍死守長沙。第十九集團軍總司令羅卓英進攻瀏陽,指揮蕭之楚、夏楚中兩軍及郭禮柏師,待敵進至瀏陽河繼而進攻長沙時,分別自南向北擊敵。國民革命軍第三十集團軍總司令王陵基率領夏首勛軍等進駐平江,待敵向瀏陽河進犯時,自東北向西南對敵側擊。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七集團軍總司令楊森在平江指揮兩個軍,先依託既設陣地逐次抵抗,消耗敵力;後待命轉移陣地,側擊、尾擊南犯之敵。陳沛軍在汨羅河南岸既設陣地頑強抗敵。在逐次消耗敵力後,移至社港市、金井間山地,俟敵向岳陽、長沙進攻時,協同夏軍從東北向西南擊敵。各路兵力共三十餘萬人。

12日下旬,日軍向新牆河陣地發起猛攻。薛岳命守軍逐次抵抗後,將敵誘致撈刀河、瀏陽河決戰地區。次年1月1日,日軍從東南方向進攻長沙。他立即命令各部按預定部署,對敵進行球心攻擊,並表示說:「本會戰岳抱必死決心,必勝信念。」要求各集團軍總司令,以及軍、師長務必確實掌握部隊,親往並髮指揮,「倘有作戰無力貽誤戰機者,即按革命軍連坐法議處,決不姑寬」;「如敵由某部隊作戰地境內安全逃竄,即嚴懲該部各級主官及幕僚」。

1942年1月4日,各部先後攻至第二次攻擊線,完成了對日軍的反包圍。隨即,從東、西、南、北方向球心攻擊,將敵擊潰。薛岳見殘敵突圍北逃立即命令各部追擊、側擊和截擊。這次會戰,歷經半個多月,使南犯之敵傷亡五萬多人。第三次長沙會戰後,他獲青天白日勳章一枚。

這年5月至11月間,薛岳先後率部支援贛東戰役和解除常德之圍。

1944年5月,日軍任命板垣為華中派遣軍總司令,移關東軍南下,加上贛北、鄂南和湘北日軍,共二十餘萬之眾,在六百餘架飛機、三十輛汽車配合下,分兵三路第四次進犯長沙。

戰爭開始前,長沙城內的孩童之間流傳這一句歌謠:「三次河東四次西」,當時長沙城的百姓和守軍都不會想到,這句簡單的歌謠竟會一語成讖。

為了粉碎日軍的大規模進犯,薛岳再次採用「後退決戰」、「爭取外翼」的天爐戰法,並將2、3次長沙會戰駐防長沙的第10軍方先覺部派遣至衡陽防守,爾後命令第4軍張德能部防守長沙。第九戰區長官部在湘江東岸的新牆河、汨羅江、撈刀河瀏陽河及淥水間和湘江西岸的資水、漣水間,設立防線,逐層抵抗;同時,將主力置於左翼,準備在長沙東面的淥水、漣水北岸地區與日軍做最後決戰。然而,日軍此次繞道西側,向嶽麓山炮兵陣地發動進攻,由於沒有預計日軍繞道西側,嶽麓山陣地沒有過多守軍。倘若嶽麓山失守,長沙必受東西夾擊。駐防長沙的第四軍軍長張德能決定由58師留下一團守城,牽制日軍主力,另以一團即刻啟程過江先行增援90師,其餘部隊逐步乘船過江:1944年6月19日,長沙失守。第四次長沙會戰失利。長沙失守,蔣介石震怒,下令處以第4軍軍長張德能死刑。

日軍侵佔長沙後,立即分兵南下進犯衡陽。早在日軍進犯長沙之前,薛岳已令戰鬥力較強的第十軍防守衡陽。不久,又令商震兵團南下設防於淥水兩岸。同時,還調集大量部隊于衡陽外圍,準備與日軍決戰。6月18至29日,先後兩次將從衡陽西南、西北和東北方向進攻的日軍擊退。這時,日軍又調來了援軍和重型攻城武器。1944年於7月11日,以城西南角為重點,經過空軍狂轟濫炸後,發動第二次攻勢。但在守軍頑強反擊下,攻勢又被迫停止。

1944年7月30日,日軍在岡村寧次親自指揮下,對衡陽發動第三次攻勢。薛岳命令各部進行反包圍,並發出求援電十三件。這時,駐守衡陽城的第十軍和暫編第五十四師,兵員已減半,戰鬥力大損,增援部隊又受阻擋。1944年8月8日,第十軍軍長方先覺在堅守47天,彈盡糧絕、援軍遲遲不到的情況下,為保護第10軍剩餘官兵,不顧薛岳的「望死守、必生必勝」的勸告,與日軍進行停戰談判,並簽訂停戰協議。日軍佔領衡陽後,他將部隊撤至湘、贛、粵邊區,阻止日軍打通粵漢鐵路。

三次長沙會戰,薛岳所指揮的部隊共殲滅日軍11.75萬人(三戰殲敵人數分別為2萬、4.15萬和5.6萬)。雖然中國軍隊在1944年的長衡會戰(第四次長沙會戰)中失利,長沙和衡陽相繼失守,但仍給日軍造成了傷亡6.8萬人的代價。

日本投降後,薛岳任南潯線受降司令官,1946年9月14日,在南昌舉行受降儀式。1946年10月10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給他頒發一枚自由勳章,表彰其在抗日戰爭中的貢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熊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被毛主席譽為軍中良才,也是第一個主動退出領導崗位的上將
盤點:中國歷史上最會做秀的國君都有哪些?

TAG: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