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罵它「愚蠢的大公司」,其實很多地方你根本不如它

你罵它「愚蠢的大公司」,其實很多地方你根本不如它

創投圈大小事,你都能盡在掌握

騰訊創業 | ID:qqchuangye

大企業比初創公司浪費,是因為他們追求專業化,而初創公司追求普通化。初創公司在招聘時,希望一個職位的人干兩個職位的活。而大企業自己招聘專業人才,一個蘿蔔一個坑。

文 / 騰訊創業編譯組

在很多人看來,上市公司總是機構臃腫的,遠遠不如創業公司來的活躍,但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我們是不是對上市公司有所誤解呢?

在此我們分享一篇創業者親身體會,讓讀者更好地了解創業公司。

上市公司就是「愚蠢的大公司」?其實並不盡然。

一位曾在初創公司摸爬滾打了10年的創業者在加入大公司工作兩年後,發現自己之前對上市公司的很多看法都被顛覆了。

這位創業者名叫麥赫特,他曾是一家初創公司的創始人,後來他的公司被Square收購,他也因此和其他幾名同事加盟了Square。

在他眼裡,在公司文化、融資策略和公司福利方面,創業公司和大公司有著極大的不同,很多地方仍有許多小公司值得借鑒的地方

他加入的Square公司是美國一家移動支付公司,主要為消費者提供配合智能手機使用的讀卡器,讓消費者可以在任何地方進行付款和收款。

(舊金山中心市場大街1455號)

在這之前,上市公司常常被初創公司稱為「愚蠢大公司」(dumb big companies)。但在Square工作兩年之後,麥赫特發現自己之前的一些看法完全被顛覆。

後來,他發表了一篇文章,闡述了他在Square工作兩年後的一些感悟,並首次分享了「與之前我們告誡自己的內容」形成鮮明對比的五個告白:

1

公司的企業文化比初創公司公開透明多了

加盟Square之前,我曾天真地認為,大公司的規模和企業文化會讓管理團隊坐在他們自己的辦公室里,看著手下提交的精美幻燈片報告,接受著來自他們的奉承和哄騙。

我還曾認為,高層傳達給下面的信息會非常明確,員工們不用動腦思考就能明白。

但事實上,我這兩點看法都是錯誤的。

我的上司(CEO管理團隊成員)經常與工程、產品、設計和客戶管理等各領域各級別的經理們進行廣泛互動。辦公桌前的每一份報告,她都會認真閱讀。她會對員工幻燈片中的內容刨根問底,同時也願意接受員工們的反饋。

另一位CEO管理團隊成員告訴我,他沒有自己固定的辦公桌,經常在開放的辦公空間內挪動辦公,與大家一同解決問題。雖然他是位名人,但在公司內部,他大部分時間與員工們待在一起。他也經常親自體驗產品設計,並給出好的反饋。在一些大型會議上,他有時會被問一些棘手的問題,但總能給出坦率的回答。

如果你在多家初創公司工作過,你就會看到或聽到:

一些高管拚命地誇大其脆弱的自尊心,盡量避免那些讓他們受傷的信息;

一些專橫地創始人和經理很難溝通;

一些孩子們經常偽裝成成年人等等現象。

在Square,這些情況可能也存在過,但至少在我入職兩年多的時間內從未見過。

2

年輕的初創公司VS年輕的上市公司

不同的投資者,同樣的考慮

作為一名創始人,我也曾耗費大量腦細胞來研究VC的心理。我很早就聽說過「講故事」對融資的重要性,也知道社會證明(想變得不友善,就要有從眾心理)的醜陋力量是成功融資的關鍵,還知道團隊的價值是VC投資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我最初還是認為,這些只適合於處於早期階段的初創公司。

後來,在我加盟Square 三個月之後,我看了公司的IPO(首次公開招股)相關材料,機構投資者和分析師對公司之前、IPO時,以及IPO之後的評論。在那之後,我對於一家年輕的初創公司和一家年輕的上市公司之間的相同之處感到震驚。

大多數初創公司創始人都曾歇斯底里地爭辯過,諸如因為有一位投資者沒有了解公司的「發展故事」,然後以需要「牽引力」為由來掩飾自己對公司缺乏信心的心理。如果一家公司已經擁有足夠多的牽引力,誰還在乎那個「故事」呢(不用再靠講故事來吸引投資)?

而對Square的「故事」在IPO之前,甚至是IPO之後被曲解,我同樣感到震驚。每一次,我看到人們評價「Square是如何獲取那些最糟糕的用戶」的評論時,我都討厭得不得了。我不能相信,那些被視為「智者」的人們能夠愚蠢地將所有事物,包括Apple Pay和亞馬遜,視為潛在競爭對手而不是互補者。

令我感到欣慰的是,一個季度接著一個季度,Square用「牽引力」來解釋著自己的故事,同時也贏得投資者的信心。當自己的「醜小鴨」初創公司融資500萬美元被拒絕、然後卻成功融資5億美元時,我也能感受到創始人的那份甜蜜。

在過去這兩年多的時間裡,我也見證了Square團隊在努力向分析師、投資者和媒體講述一個更具吸引力的故事,也看到他們在學習和改進如何向長期投資者闡述未來戰略和機會。

對於一家即使只有2名員工的年輕初創公司的創始人而言,這些事情也是他們在融資過程中必須了解的。

3

「軍備競賽」大範圍普及

各公司福利差距巨大

我到Square工作的第一天,有人告訴我,每一層辦公樓都設有「小型」廚房。既然是「小型」,我想也就是在一個狹小的空間里,有一台自動售貨機可以為你提供一杯熱咖啡而已。

而事實卻並非如此,有些「小型」廚房的面積快有我第一家創業公司辦公室的面積大了。當時,我租下那個辦公場所還感到挺自豪的。這些「小型」廚房提供知名的「樹墩咖啡」(Stumptown),還有十幾種Naturebox小吃。

(我創建的第一家公司的辦公室)

我沒有意識到,這種「軍備競賽」已經從谷歌這樣的大企業普及到「獨角獸」和「十角獸」公司了。事實上,這種「小型」廚房也僅僅是辦公室體驗的一個方面。

但是,這些反而讓我有些憂慮。我擔心我將來離開Square之後的工作生涯,這種擔心就好比是:人們經常把奢侈品變成必需品,把特權變成普通權利,而我已經從羨慕這種福利發展到需要這些福利了。

七年前,在一個星期五的晚上,我曾用了一個小時的時間把辦公室的一堆紙殼箱送往垃圾站。當時,我的公司沒有聘請保潔人員,需要自己把紙殼箱拆了,然後再送往垃圾站。

還有一次,一把價值20美元的塑料掃帚壞了。我們先給它錄視頻、拍照,然後繼續使用,這樣做就是為了激勵自己。

(拆箱子,然後送往垃圾站)

將來,我還會繼續這樣做嗎?還能懷揣著當時的那種信念為自己的下一個創業公司招聘員工嗎?坦率地講,我也不知道。

4

初創公司往往死於自殺,而非謀殺

記得有一天,我接到了投資者的許多電話,稱我們的核心價值主張(產品或業務模式)剛剛被競爭對手複製了。雖在我和同事的努力下打消了投資者的顧慮,但在公司內部還是傳出了這樣的聲音:我的天啊,我們真的搞砸了?必須要找份新工作了嗎?

如今,在Square這家大企業(按照初創公司的標準來衡量)工作過之後,我知道下一次我就不會這麼擔心了。人們常說,初創公司往往死於自殺,而非謀殺。這也許是真的,但如果你第一次充當創始人的角色,很自然地這兩個方面都會擔心。

我的建議是,根本沒必要擔心,除非這家大型企業真的把戰艦對準你且準備開火。否則,真的沒什麼可怕。為什麼?

(Instagram Stories vs Snapchat)

因為大企業也有自己的局限性。雖然他們股票表現很體面,但是他們的團隊中從來就沒有足夠數量的工程師。即使人手夠了,他們也缺乏足夠的彈性。如果上述兩個問題都解決了,他們也要根據公司當前的戰略和客戶群進行研發。

即使上述條件全部滿足,與只有5名工程師的初創公司相比,他們的工程師也缺乏足夠的自由度。

我之前曾聽說過,大企業的員工不是蠢就是懶,或者兩者兼而有之。但是,在Square工作兩年後我發現,這也有例外。但不可否認,大企業的行動速度不如只有10名員工的初創企業。

要想真正以初創公司的速度行事,需要進行戰略,有時甚至是文化上的改變。

5

追求專業化,資源浪費嚴重

與運營良好的初創公司相比,大公司確實存在更多浪費資源的情況。但這與我之前想像的原因並不同,我還從未想過有人拿著一個紅色的訂書機躲在地下室里拿薪水。

(紅色訂書機)

大企業比初創公司浪費,是因為他們追求專業化,而初創公司追求普通化。初創公司在招聘時,希望一個職位的人干兩個職位的活。而大企業自己招聘專業人才,一個蘿蔔一個坑。

以上就是我在Square工作兩年之後的一些體會,也許有不客觀的地方,但卻是發自我內心的真實感悟。當然,這僅僅是我一個人的故事,是作為一個「創業鼴鼠」在一家「愚蠢大公司」所看到的一些現象,也許不是放之四海皆真理。但是它們或是驗證了,或是挑戰了之前長期存在的一些論斷。

你對上市公司是怎麼看的呢?是褒是貶呢?

歡迎評論區留言,與大家分享哦。

彩蛋:

企鵝數錢小程序已上線!

用最洋氣的姿勢掃遍國內外融資動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創業 的精彩文章:

那些做成功的消費項目,是如何「裹住」用戶需求的?
零售型健身房受資本青睞?Liking健身兩輪融資3.5億

TAG:騰訊創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