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同盟會除掉良弼還有沒有其他因素呢?或者說,為什麼是彭家珍呢?

同盟會除掉良弼還有沒有其他因素呢?或者說,為什麼是彭家珍呢?

當然有。一是"為友人復仇說"。同盟會員韓鋒撰文稱,彭家珍刺良弼是為私交莫逆的吳祿貞報仇。吳曾任陸軍第六鎮統制,也是革命黨人,後任山西巡撫,於任上被袁世凱派人刺殺(一說為黎元洪主使)。但彭家珍當時以為是良弼所為,故憤然行刺。韓鋒其時與彭家珍有交往,彭、吳二人也確實交情匪淺,"為吳報仇而行刺"的說法,也許並非無根之談。

二是"袁世凱借刀殺人說"。同盟會員李華英撰文稱,袁世凱遇刺後,曾通過袁克定告訴李石曾,御前會議時滿清親貴惟良弼之言是聽,袁世凱雖是內閣總理,也沒有發言權。言下之意,良弼不除,共和難求。李石曾轉告京津同盟會,於是眾人決定刺殺良弼,而彭家珍決然自任。此說也有可信成分。袁氏在良弼遇刺後第二日,1月27日,即安排段祺瑞等40餘將相聯電清廷,主張共和。良弼遇刺的最大受益者,正是袁氏。

此外,彭家珍的剛烈性格及個人英雄主義也是重要因素。行刺前他給同志寫的《遺趙鐵橋黃以鏞書》,用極血性的文字自比荊軻、聶政及博浪投椎之張良,可見其對古之俠者、刺客的嚮往。而在《絕命書》中,他說自己早先在東三省即"欲盡個人主義去趙爾巽,不過對四川一省起見,義稍狹隘,竟未實行"。又說:"共和成,雖死亦榮;共和不成,雖生亦辱。與其生得辱,不如死得榮"。個人主義、英雄主義的氣味真是透紙而出。

其實,導致重大歷史事件發生的緣由,往往是多元而非單一的,以上諸說,也許都可納入刺殺良弼的"多元緣由"中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姓李名先森 的精彩文章:

秦王政聲討呂不韋
日本掠奪的各地財寶《秘密逐漸被揭開》

TAG:姓李名先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