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經常被打罵的孩子,智商可能發生驚人變化

經常被打罵的孩子,智商可能發生驚人變化

前不久,網上的一則新聞引起了熱議:瀋陽市鐵西區滑翔五小區、六小區範圍內,不到24小時共發生8次火情。

而犯罪嫌疑人竟是一名16歲的男孩姜某,他因平日里常遭到父親的責備打罵,日積月累下心中充滿了怨氣。

父親曾經說兒子「早晚得進監獄」,這句話讓兒子非常介懷。為了報復父親,他就策劃故意犯罪,希望給父親「惹點事」。

知道真相後,人們不禁倒吸一口涼氣,所幸這8場火災都沒有重大的財產損失,否則,這個家庭將為「打罵教育」付出沉重的代價。

棒棍之下難出「孝子」

受到父母打罵而產生報復心理,類似的事件並不少:

之前,一名12歲的男孩因弄碎茶館的物品,想讓媽媽替他賠償。媽媽一上來就開始責罵,男孩心裡不服,一氣之下用雙手死死掐住了媽媽的脖子,幸虧旁邊的人及時拉開了男孩。

幾年前,深圳龍崗的一名16歲的女孩常被父母打罵,手機搜索過安樂死,買過一把刀,離家出走過三次,最後服毒身亡了。

這些極端的心理扭曲背後都有一位對孩子打罵成性的父母。

某學校曾經做過一個調查,學生中挨打的佔了80%。而某城市也曾經對408名少年犯進行調查,發現在打罵中成長的少年犯罪率非常高,達到了84%。

原以為打罵是讓孩子長記性,改正自己的錯誤,但是又有多少家長想到,正是自己的棒棍把孩子打上了犯罪的道路。

別說棒棍之下出孝子了,恐怕連一個能遵守社會秩序的人都難以養成。

打罵可能會降低孩子的智商

美國的懲戒與家庭暴力專家默里·施特勞斯做了一項跟蹤調查,對美國806名2-4歲的兒童進行智力測試。

四年後又進行第二次測試,發現未遭遇過體罰的兒童平均智商要比經常挨打的兒童高5分。

施特勞斯說,「打得越多,孩子心智發展越慢,哪怕是打得很少也有影響。」

而施特勞斯對32個國家、超過1.7萬名大學生的調查結果也顯示:打孩子的家長比例越高,那個國家的國民平均智商就越低。

這並不是說被打罵的孩子會逐漸失去認知能力,只是,有可能會落後於同齡人。

正如施特勞斯的報告結論:

那些時常在暴力、威脅下成長的孩子會出現「拼或逃」的反應機制,這種好鬥或逃避心理會衝擊孩子的創造力與想像力,而創造力、想像力都會影響一個人的智商。

科學家曾經掃描過兩個三歲孩子的大腦圖形。

其中一個孩子的媽媽溫柔善良,善於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而另一個孩子的媽媽非常冷漠,常常忽視孩子的需求,甚至虐待孩子。

兩個孩子的大腦圖形也是千差萬別,如下圖,左圖是第一位孩子的(被溫柔以待),右圖是第二位孩子的(常被打罵)。

神經學家解釋,右圖的黑暗區域意味著大腦容量減少。缺失的區域使得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缺乏智慧、同情心等能力。

由於長期遭受打罵,右邊的孩子成年後有可能攻擊性更強,自信心不足,事業拼搏力較差。

而左邊的孩子,則明顯相反。他包容、善良,長大後可能更容易成功。

紐約市蒙蒂菲奧里兒童醫院兒童心理醫生拉希勒·布里格斯曾經說過:

「你如果打孩子,就等於告訴他們這是一種處理問題的方法,但如果你使用其他管教方法,就能教授孩子更高級的認知技巧、自制力、因果以及邏輯思維能力。」

被打傷的心靈

鄰居小美的童年就是在「你怎麼那麼笨,連算數都不會,怎麼不去死?」「你這豬狗不如的東西……」的辱罵聲中度過的,拳打腳踢更是家常便飯。

小美內向又自卑,甚至產生了社交障礙。長大後拚命逃離了父母,不敢結婚不敢生小孩,怕在暴力中長大的自己也會成為施暴者。

曾經看到這樣一段話:

小時候,我厭惡成為母親那樣的人,嘮叨,無休止的嘶吼,無法剋制的脾氣,長大後,在婚姻中,我卻發現,我成為了母親這樣的人。

心理學研究發現,有些女孩從小在父母的家暴中長大,在擇偶時竟然也會找一個有家暴傾向的丈夫。

這些女孩有很大的可能是患上了「斯德哥爾摩綜合征」,對施暴者產生依賴。

所以她們脫離原生家庭後就會潛意識去尋找另一個施暴者。如果這種行為無法得到有效的遏制,這種模式可能會代代相傳。

也許打罵式的教育會在一定的程度上起到作用,但也是暫時的。它帶來的是更大的負面影響,不僅僅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智力發展,也會扭曲心靈。

經常被打罵的孩子,可能會形成兩種極端人格:

一種是性格特別懦弱自卑,

容易產生悲觀厭世的情緒;

另一種是特別叛逆且具有暴力傾向。

此外,還可能會造成嚴重的親子隔閡,親子關係在打罵中變得越來越淡漠,部分孩子還會產生報復心理。

聰明的父母不會打罵孩子

每一位父母都會有被熊孩子逼瘋的時候,打罵孩子是憤怒父母的慣用技能,因為他們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來治理這些熊仔熊女。

但是聰明的父母懂得剋制自己的情緒,會用更好的方法去教育孩子。

單純的懲罰,尤其是體罰是非常負面和拙劣的教育方式。

懲罰的方式多種多樣,

其目的不僅僅是讓孩子知道自己錯了,

更為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裡。

和孩子一起制定並執行「懲罰規則」,不僅能讓孩子積極認識和改正錯誤,還能培養起良好的歸因能力、自控力。

我家裡有一個「面壁思過區」,上面放了一把淘氣椅。

每當女兒犯錯,我就會按照約定,把她抱到這裡讓她冷靜幾分鐘。時間一到,我立即停下手頭的工作去抱她,告訴她為什麼要懲罰她。

這樣的方式能讓彼此都冷靜下來,避免了更大的衝突,同時也讓孩子意識到錯誤。

挑豆子也是我們常玩的一種懲罰遊戲。

把家裡的黃豆、綠豆、紅豆等各種豆混雜在一起,然後讓女兒把豆子分離出來,挑不完就不許看喜歡的動畫。

不僅起到了懲罰的作用,還訓練了孩子的視力和手指的靈活性,同時又培養了耐性。

「罰吃討厭的蔬菜」也是不錯的方法,在起到懲戒作用的同時,也可以給孩子補充平時缺失的營養。

GIF

朋友家的「後果法則」也非常值得借鑒。

她家的孩子喜歡懶床,每天都得費好大勁才能把孩子從床上拖起來。後來她乾脆陪著孩子一起懶床。

晚起的孩子上學遲到會受到老師的批評,還要在全體小朋友的注視下回到座位上,會被守規矩的小朋友笑話。幾天後,臉皮薄的孩子終於能乖乖起床了。

心理學家赫爾巴特說:

孩子需要愛,特別是當孩子不值得愛的時候。

當孩子犯錯時,教育方式恰好體現了父母愛的深度以及愛的智慧。

別讓自己的嘴巴成為一把刺向孩子的鋒利的刀,別讓自己的拳頭落在孩子的身上,別親手把孩子藏在心底的惡魔放出來。

真正的好教育,是從心開始的,是心與心彼此的交流,而絕不是靠武力、暴力的訓斥。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凱叔講故事 的精彩文章:

孩子期末考,家長應該怎麼做?
為什麼要讓孩子學武術?

TAG:凱叔講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