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伐大勝:蔣介石合縱連橫功不可沒,顯驚人軍事天賦

北伐大勝:蔣介石合縱連橫功不可沒,顯驚人軍事天賦

1925年12月第二次東徵結束後,蔣介石就有意於北伐,他曾設想在次年8月克複武漢,年內達到北京。噹噹時,三大軍閥的實力遠遠超過國民革命軍。如果硬拼難以克敵。於是對於張作霖,蔣介石採取「聯盟」政策,力圖離間奉系和吳佩孚、孫傳芳的關係。1926年7月,國民黨與張學良交涉,要求奉方斷絕對吳佩孚的軍火接濟,並在廣東國民政府和奉系之間建立反對吳佩孚的聯盟。

北伐大勝:蔣介石合縱連橫功不可沒,顯驚人軍事天賦

奉系和吳佩孚雖有所謂「反赤聯盟」,但當時,奉系正積極向南擴張,企圖從孫傳芳、吳佩孚、靳雲鶚等人的手中搶奪江浙、河南等地,因此,也想與國民革命軍「緩和」。約在1927年1月間,楊宇霆邀李石曾會晤,聲稱:「奉軍即入河南,解決吳、靳各部」,表示在佔領武勝關後將與北伐軍議和。楊並約李石曾與他同伴出京,轉赴南方主持和議。與此同時,日本方面也出面勸說國民政府與奉方實行南北分治。李大釗表示,國民政府方面「極欲與奉方謀和平」,但是,他對奉方的和平誠意表示懷疑,詢問日方「對奉方有沒有把握使之不對南作戰」?

北伐大勝:蔣介石合縱連橫功不可沒,顯驚人軍事天賦

由於奉方胃口太大,要求太高,通過多渠道進行的對奉談判最終都沒有結果。儘管與奉方的談判沒有達成協議,但是,張作霖也沒有給予吳佩孚以實際援助。口頭上,張作霖信誓旦旦,一再對吳佩孚表示,要共同討赤,合作到底,並保證提供吳所急需的100萬發子彈,實際上,卻一再「延宕」、「敷衍」,吳佩孚連一粒子彈都沒有得到。1927年春,張作霖又不顧吳佩孚的強烈反對,毅然派兵南下,強佔了吳佩孚恃以再起的根據地河南。

在蔣介石的軍事指揮下,北伐軍勝利席捲了大半個中國。在不過半年的時間裡,蔣介石統帥的北伐軍擊潰了吳佩孚,打敗了孫傳芳,佔領了湘、鄂、贛、閩和江浙等省,把國民革命從珠江流域推進到了長江流域,並且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此時,蔣介石也成為了名噪天下的英雄人物,被人們賦予了「一個了不起的軍事家」等諸多頭銜。雖有吹鼓之意,但也足以證明蔣介石的軍事指揮才能。

北伐大勝:蔣介石合縱連橫功不可沒,顯驚人軍事天賦

北伐之前,支持廣州國民政府的軍隊非常繁雜,有粵軍、滇軍、湘軍,還有各地建國軍和國民黨建立的「黨軍」。各軍政治目標並不一致,內部也派系林立。難以統一指揮。為了實現軍令統一,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決定整理軍政。1925年7月7日,蔣介石在向軍事委員會提出的議案中,提出了「整理軍隊」的建議。首先,他指出了當時軍隊的弊端,並且提出了整組軍隊的大綱。

北伐大勝:蔣介石合縱連橫功不可沒,顯驚人軍事天賦

7月26日,蔣介石出席軍事委員會會議,建議統一軍隊的名稱,廢除粵軍、湘軍、滇軍的舊稱,統一名稱為「國民革命軍」。蔣介石的提議得到了與會者的一致認可。1925年8月26日,各建國軍和國民黨「黨軍」改組為國民革命軍。至1926年6月,國民革命軍完成了第一次大整編,共組成了8個軍。使得國民黨有了自己統一的軍隊,永遠結束了孫中山先生進行武裝起義以來,一直借用軍閥軍隊、僱傭軍閥軍隊打軍閥的歷史。雖說這支軍隊仍有政治目標不同,內部派系林立的弊端,但終歸屬於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統一指揮,也正是靠著這支隊伍取得了北伐戰爭的勝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官婉婉 的精彩文章:

賀若弼「瞞天過海」滅南陳
吳敬梓為何要「敗家」

TAG:上官婉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