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苕木匠讀《堯典》:驩兜將軍

苕木匠讀《堯典》:驩兜將軍

第二節工業、城建部部長共工

一、驩兜將軍

帝曰:「疇咨若,予采。」

驩兜曰:「都,共工方鳩僝功。」

「予」:推予、推薦。

「采」字的甲骨文寫作「 」,以手採摘樹上的果實之義。本義就是採摘,引申為採集、採納等義。這裡指帝堯將建設的農耕區基地,也就是後來所說的「采地」。帝堯之前,人們以狩獵或游牧為生,有了農耕區後,才有了可供採摘的區域。所以,「采」就是指農耕區。

以此,「帝曰:『疇咨若,予采。』」的意思就是:「帝堯說:『管理人員需要作出分工,以處理下面民眾的問題。請大家來推舉善於思考農業問題的部門負責人。現在請推薦善於建設采地者。」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確定了丹朱為主管農業技術的首領後,還得有一位搞後勤的人,幫忙把吃喝拉撒的事先弄好。帝堯讓大家推薦的「采」,就是這麼個人。搞基建的,營房建設部部長。

這時一位名叫驩兜的常委發言了:「都,共工方鳩僝功。」

與放齊一樣,《堯典》沒有告訴我們驩兜是幹什麼的,所以我們還是只有從他的名字上來找答案。

「驩」字從「馬」從「雚」。「馬」是古代最早的家畜,也是當時主要的戰爭工具。「雚」是一種水鳥,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鸛」。羽毛灰白色或黑色,嘴長而直,形似白鶴,生活在江、湖、池沼附近,以捕食小魚小蝦為食。鸛能在飛翔中看見水底之魚,有明察潛隱的能力。所以觀察的「觀」字繁體寫著「觀」,像雚鳥一樣看得准之義。由此可見,「雚」在漢字中的作用就是取明察秋毫之義。

「驩」字從馬,從雚,意思是對馬匹看得很準的意思,也就是傳說中的「伯樂」之類的人物。古代的馬匹是戰爭的重要工具,當年周武王推翻商王后曾說「放馬南山」之類的話,以表明大的戰爭結束了,進入和平時期。所以對馬匹有研究也就是對軍事裝備有研究,可不一般啊,與齊天大聖的弼馬溫一職有得一比。

驩兜的「兜」字進一步證實了他的特長及職業一定與軍事有關。《說文》說:「兜,兜鍪也……兜,象人頭也。」「兜」也就是胄,是古代頭盔名。或者說,「兜」與馬一樣也是古代的重要武器裝備。由此可知,這位名叫驩兜的人,應當是帝堯班子中主管軍事或軍事裝備的大臣,是位將軍。這個名稱本身就應當是職位名,後來的「司馬」一職也應當源於驩兜這個名字。

驩兜後來也造反了,是與夸父一道起兵幫丹朱奪回帝位的大將。舜帝再次將帝位奪走時,丹朱退守遂平(房),他則回到丹水為丹朱守侯他們的根據地。舜帝實力壯大之後,發動了一次針對丹朱勢力的鋤草除根戰役,並取得決定性勝利。驩兜及所屬部落不得不退守到長江以南的崇山峻岭之中。這些人也就是苗族的祖先。

「苗」字的本義是:「田中的植物」。引申為指事物的發端、預兆,接班人、初生的動物、植物的幼苗等。苗族之所以稱為「苗」,有兩層可能的含義:一是指丹朱所在的部族最先掌握了莊稼的栽種技術;二是取其為帝堯正宗繼承人之義。所以帝堯及其支持者們的後代都以「苗族」作為自己的稱呼。這也就是為什麼苗族那麼善於種水稻的原因,他們本就是最早掌握了這門先進技術的部族。

苗族中有很多的支系,其中最大的一支稱為「觀」,以其始祖為「觀兜」得名。這「觀兜」就是「灌兜」或「 驩頭」。「觀」系苗族現在主要分布在湖南省的吉首、花垣、保靖、風凰、古丈、麻陽一帶。

驩兜死後葬在大庸(現張家界市)西南20公里處的一座山上,因為《舜典》有「放驩兜於崇山」之說,所以人們將他安葬的那座山稱之為崇山。這座山海拔1164。7米,主峰面積3公里左右,山頂現在仍然存有歡兜墓、歡兜屋場、歡兜廟等古迹。早在唐朝,詩人王維就在《郝王墓》的詩中提到過這地方:

蠻煙荒雨自千秋,

夜邃空餘鳥雀愁。

周郝不辭亡國恨,

卻憐孤墓近歡兜。

郝王墓在郝王山,離崇山不遠,葬著周郝王。就是那個向秦王獻九鼎及三十六座城後,葬送了東周王朝的最後一代君王。郝王死後秦王不許他埋在其都城洛邑,而是將屍骨挖出來後遷葬到河南的臨汝,再由舊臣將之秘密遷到這裡。

注意張家界的舊稱「大庸」這個地名啊。「庸」字我們剛解釋過了,意思是:努力使不服從的部族領袖施行。那麼「大庸」的意思就應當是:「大首領在此使不順從的原始部族領袖施行(農業的生活方式)」。這個「大」字是不是指的驩兜呢?可能性不小,但我的證據不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苕木匠讀經典 的精彩文章:

苕木匠讀《堯典》:日觀天象夜觀星

TAG:苕木匠讀經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