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大力推進交叉融合的教育科學基礎研究

大力推進交叉融合的教育科學基礎研究

2018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開始在信息學部的基金資助體系中新增了相關申請代碼。1月6日,教育部科技司和基金委政策局共同在北師大組織召開了教育領域交叉研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動員會,目的在於吸引和動員更多有志於教育研究、教育科學基礎研究的相關人員積极參与到新代碼基金項目的申請中來。2月27日,教育部科技司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再次委託華東師範大學組織召開論壇,目的是希望進一步提升交叉融合的教育科學基礎研究自然基金項目的質量,共同推動高水平研究隊伍的凝聚和教育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日前,本報信息化專刊就此在會上採訪了教育部科技司司長雷朝滋同志。

教育科學基礎研究的重要性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如何變革教育,如何使教育能夠培養出適應時代需要和引領時代發展的傑出人才,成為各國在21世紀發展制勝的關鍵所在。您如何看待科技和教育之間的關係,對教育科學研究的重要性應該如何認識?

雷朝滋:科技與教育是相輔相成、相互支撐的,科技的發展不僅為教育提供了鮮活的教學內容,也為教育改革創新提供了最新的手段和方法,科技的最新發展還為教育科學研究提供了新的範式。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新時代,以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為特徵的信息化浪潮席捲全球,新的時代背景對教育改革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除了要解決教育公平、創新不足、終身教育體系缺失等陳年積澱的問題,還需要應對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帶來的教育個性化、精準化、智能化等時代性要求。與此同時,以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也為我們帶來了運用更加科學的手段和方法來研究教育規律、變革教育模式、重構教育體制的可能。我國教育發展之所以還面臨一系列問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正是自然科學對教育科學研究的支持不足,對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的深層次認識缺乏科學研究的支撐,教育領域的基礎科學問題尚未取得實質性突破。可以說,我國教育科學基礎研究需求迫切、任務艱巨。

信息化時代教育科學基礎研究面臨的挑戰

記者:從國際上看,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紛紛從國家戰略層面設立了面向教育科學的研究基金和重大項目,聚焦破解教育發展中的重要問題,特別是研究信息技術對未來教育的影響以及信息社會人類的認知與學習規律。應當如何看待信息化時代教育科學基礎研究面臨的挑戰?

雷朝滋:此前美國國家科學院、國家工程院、國家醫學院、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等4家自然科學研究機構聯合發表了一份教育中的科學研究報告,指出教育科學研究不僅可以而且應該學習借鑒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和規範。當前發達國家的教育改革對熱點問題的研究,如網路在線課程、學習課程、基於大數據的決策等,全部都有著自然科學深度介入並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發達國家的實踐表明,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探索新的教育規律,離不開教育科學基礎研究的重要支撐。

從國內情況看,主要存在教育研究能力和方法有待提升、經費投入總量不足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教育研究能力和方法的問題,主要是教育研究中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明顯分割,界限分明,交叉融合遠遠不夠。以往我們更多的是從人文和社會科學的宏觀的角度來開展教育研究,形成了以經驗範式為主的研究方法體系,「重思辨輕實證」。與國際教育科學發展越來越強調方法的科學性、結論的可靠性相比,存在較大差異。尤其是近年來在信息技術、腦科學與神經科學、心理學複雜系統等領域中出現了很多突破性進展,跨學科、多領域、科學化的協同創新研究勢在必行。另一方面,有關教育研究的總體經費投入不足,截止到2015年我國全國教育科研經費投入每年大約1.5億元。而在同期,美國教育研究方面的經費支出每年達到9.6億美元,我國教育領域經費投入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這制約著教育科學研究的持續健康發展。

從社會發展趨勢看,我們正由工業化進入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帶來教育環境和教育方式的巨大改變,並將引發教育深層次、系統性、革命性的變革,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會對我們的辦學形態、學習方式、教育方法都帶來巨大的改變。我們還要看到,人工智慧在未來可能會對我國目前教育體系的知識傳授方式帶來巨大衝擊。機器通過深度學習,大量識別和存儲已有的知識積累,完全有可能替代甚至超越那些通過死記硬背、大量做題而掌握知識的人腦。人工智慧的發展目前存在正反兩方面的看法,前不久在烏鎮召開的互聯網大會上,美國蘋果公司的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有句話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大概意思就是他不擔心電腦像人腦一樣思考,反而擔心人腦像電腦一樣思考。未來的人腦將如何思考,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們的教育所影響和決定的。可以說教育正在面臨嚴峻的挑戰,而教育科學基礎研究作為揭開教育發展規律的鑰匙,任重而道遠。

教育科學基礎研究內涵與方法的變革

記者:在當前社會發展與科學技術進步日新月異的背景下,為了應對挑戰,教育科學研究的主要內涵和方法應當做出哪些改變?

雷朝滋:在新時代新形勢下,我們需要對教育科學的研究範式、研究內容等進行變革,構建以人作為研究的基本對象、以人的發展作為研究核心的研究框架和學科體系,加強對人類學習與發展規律的基本理論研究,強化前沿科學、新興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創新研究體系。教育科學需要研究的問題包括但是並不限於以下這些方面:

一是開展深入的基礎理論研究,探究人類學習與發展的規律。包括認知心理、認知神經科學、語言與認知、認知環境、認知技術等研究方面。在人類教育面臨的基礎性難題上,爭取獲得突破引領學科發展。

二是關注新技術在教育發展中的融合應用問題。關注信息技術、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在教育實踐中的應用,關注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對學習和教育過程的重塑,關注技術變革對教育規律、手段、方式的重要影響。我們要真正發展教育還要在應用融合上下功夫。

三是重視前兩者與教育實踐的結合問題。要強調科學性、重視基礎理論的突破和新技術的應用,與教育教學的緊密結合,改變當前教育實踐多以經驗和個案研究成果為指導的現狀,賦予教育更多的普適的、科學的邏輯屬性。例如兒童在不同年齡的認知模式是怎樣變化的?早期教育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在不同的年齡段應該教授什麼內容?如何科學設置不同學段、不同年齡的教育目標和課程?這些都需要以人腦認知的基礎理論研究作為科學指導,引導教育實踐和社會教育氛圍。現在社會上特別流行的一句話,「不要輸在起跑線」,讓家長群體非常焦慮,引來了一系列的教育問題,這樣的說法有無科學依據呢?我國的中小學生,總體上來說沒有快樂的童年,學習要比國外的孩子辛苦得多,有時睡眠都不足,這樣的辛苦付出值不值?我國的學生參加PISA考試,成績遠遠高於經合組織的其他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但是我們教育取得的成績,特別是考試的成績與我國整個學科的創新發展相比,卻是不相稱的。比如,最近總理在很多場合考察都強調了我國在數學、物理等基礎學科方面的薄弱。國務院剛剛下發的關於加強基礎研究的文件也特地講到這個問題,中國學生參加PISA考試的數學成績比西方發達國家的學生好得多,據說英國的教育部長還專程到上海來學習取經。我國學生的數學考試成績這麼好,為什麼數學還成了薄弱學科呢?這些問題需要我們認真研究。

在研究方法上應該主要考慮三個結合:

一是教育研究中要強化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結合。我們要思考怎麼把過去單純使用某類自然科學或者是社會科學方法研究的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將分散的、局部的、孤立的研究課題,由純技術角度或者是教學角度來做的研究課題都能夠緊密圍繞教育的目標使命進行有效的凝練、集成和結合,共同為推動教育科學發展做出貢獻。

二是教育研究要加強教學實踐與新興技術應用的結合。教育科學研究不應停留於教學技術的簡單應用,而是在服務於教育發展的基礎上,學習運用新興技術,破解以往的難題,與時俱進的同時,不斷發展出更加符合人類認知和學習規律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更好地完成教育的使命和目標,與新興技術的結合,將是教育科學研究不斷發展變革的動力源泉和重要指導原則。

三是教育研究要引導教學實踐與科學思維模式的結合。我們國家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我們的教育也有東方特有傳統,我們的思維方式在很多方面跟西方也有所不同:偏重整體而非細節,偏向求同而非求異,注重感性直覺而疏於理性邏輯。這些差異性的思維元素值得教育科學深入研究,以真正探索符合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科學思維訓練模式,建立起科學的教育範式。學生思維方式的培養將直接決定創新創造人才的培養質量,東西方思維方式與文化傳統的差異對創新人才培養的影響值得教育科學研究加以關注。

教育科學基礎研究意義重大,一定要穩步推進,不能急於求成,要努力吸引相關學科的研究人員加入進來,並給予充分的創新實踐和空間,匯聚更好、更多的研究資源。各高校和科研機構要充分認識到加強教育科學研究對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意義,匯聚和培養壯大教育科學基礎研究的人才隊伍,鼓勵更多學者參與教育科學基礎研究基金項目的申請,在研究選題上注重前沿性、科學性,體現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注重符合應用需求以及與教育實踐的結合。今年是新學科代碼申請的第一年,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在申報的數量和質量上都能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教育部鼓勵有條件的高校成立相關研究機構,圍繞教育科學深入開展基礎研究。這一方面華東師範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都已經帶了一個很好的頭。建設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融合發展的高水平研究平台,匯聚研究隊伍,加強高層次人才培養,教育部將在前沿科學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基地建設中予以布局,希望自然科學基金有關教育科學基礎研究的布局,能夠隨著研究隊伍的擴大而逐步擴展。我們迫切需要增加資助投入,從科學技術發展推動教育系統變革著手,以發展新時代、新形勢下的國家教育為目標,匯聚教育科學及信息科學、系統科學、生命科學、管理科學等多學科領域,持續深入、交叉融合地研究新時代的教育變革,解決教育發展實踐中重大的理論應用問題。

《中國教育報》2018年03月22日第1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新工科,打造培養「大國工匠」搖籃
校外培訓亟須加快規範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