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團隊中找不到「敢啃硬骨頭」的人,怎麼破?

團隊中找不到「敢啃硬骨頭」的人,怎麼破?

當團隊繼續拓展業務時,應先解決用人的問題,然後建立讓員工安心的工作氛圍,再解決一個個實際的經營問題。

本文從一位求助者的實際案例入手,教你如何應對用人難的問題。

本文是2018年3月推送的第42篇乾貨,計4176字,預計閱讀時間8分鐘。

CASE

某位求助者說:

「我們有個分店由於聘請了一個職業經理人管理了一年,由於管理不好,所以現在大半的員工和主管都在辭職當中,有4個員工已經離職了,有三個主管也快到離職時間了。」

「我們領導於是叫那個經理只跑業務,不參與賣場的管理,結果這個經理人一氣之下也跑了。現在這個爛攤子老闆叫我去帶這個團隊,我不知該如何下手;其實說實在的這個經理人的業務能力很強,可是管理太狠,動不動就炒人,現在員工集體準備炒他,他倒好,溜了。」

「老闆希望我長期去那個店,可是我只答應先去呆10天,10天之內我要把這些沒走的人員留住,還要教一套管理的方法給他們,我的壓力特別大,短期之內出結果,我也想讓老闆對我刮目相看,目前我最想的是如何把還沒走的這些主管留下來,如果這些骨幹都走了,我看這個門店的業績也難了,我該怎麼辦?」

當團隊面臨同樣的問題時,該如何應對?

1

做不了,及早說

我們常規的做法是拿到問題,分析並制定方案,然後嘗試解決問題。但真實的職場中,解決問題的前提應該是,這個問題是不是有解決的必要,是不是需要「我」來解決,「我」是不是真心想做解決這個問題的主導人?所以要先確定動機和心態。

這位求助者對待這份臨危受命的工作,他用了「爛攤子」來形容,在他心裡這或許並不是表現水平、獲得晉陞的好時機,而極有可能是個「坑」。他不願意跳入這個坑裡,怕惹禍上身甚至深陷泥潭,所以他選擇了一個不那麼配合的姿態來回應老闆「先幹個10天再說」。

這個態度當然不是老闆希望看到的,老闆的角度上,受命給你,就是器重你、信任你,更是栽培你,你難道不應該表現出一種「沒有辦法也要想辦法解決問題、事情交代給我您就放心吧」的態度嗎?

能被老闆信任的員工怎麼會連這點職場技巧都不明白,所以更有可能的不是不明白,是明白了也不能去順老闆的心,因為在他看來,這個工作實在是個大麻煩,問題很難解決、局面很難扭轉,即便做了努力或許都不會有好結果。

日本著名的松下電器就有一個傳統,叫「不要惟命是從。」松下創始人松下幸之助認為,如果員工盲目地附和上級、一味的惟命是從,對企業沒有好處,這會讓上司自大狂妄,更容易讓公司經營失去彈性。所謂彈性,應該和百花齊放相關,而並非惟我獨尊。

所以當面對一項突如其來的工作時,考慮清楚內心取捨才是第一步。接受一份並不樂意做的工作,能多大程度完成老闆期待呢?抱著一個未知數委屈地開始,不如直接表達意願。

直接表達意願有兩個好處:

第一,讓老闆重新思考問題的難度,本以為受命於人就可以解決的問題,為什麼會被推回來?是我對情況的複雜程度估計地不夠、還是我對該下屬的評估不準確?後面會不會出現我還沒有想到的局面,而這個局面是不是會以點到面地影響其他的工作進程?

讓老闆反思,即便最後這個工作還是你做,那麼他期待的目標和對結果的評估也會因此不同,或許會給你更大的許可權、更多資源和幫助,或許會對產出有更加客觀的期待和評估,但不管是哪一種,這件事情讓老闆再一次地深思,對你未來的工作都是有幫助的。

第二,早點告訴老闆無法勝任好讓他另謀他人,最重要的當然是不要因為你的不勝任而耽誤了解決問題最好的時機,所謂兵貴神速,速度在商戰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員工的本質工作就是幫助公司解決問題,正向的心態應該是,即便我做不了,我也希望其他人能做。

所以,越早拒絕,越是體現一個人的負責態度,明理的老闆自然不會因此就看低你,而會在重新思考的基礎上,做出更加合理的安排。即便最後的安排里,事情還是你來主導,但是肯定會給你指條明道、或者加派人手、增加資金支持,而這些都是對你的幫助。就算是最後委任他人,那人身上的過人之處和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式方法也值得你借鑒,積極的態度則是把這看成是一次成長機會。

當然這麼做,也有一個明顯的壞處,這種拒絕變相告訴了老闆你不勝任的現狀。老闆一方面會認為這是對現實情況的客觀判斷,一方面會重新審視你的層級和水平,客觀上這是你不擅長的事情和不熟悉的領域,主觀上反映出你對未來的擔憂和恐懼。

這樣的評估後,是不是還會客觀公正地對待你的價值,也許是個未知數。所以,坦率有風險,拒絕需謹慎。

2

敢接受,便需思考如何勝任

即便表達了能力有限的推脫之意,最後這件事情還是需要你負責,你該怎麼辦呢?直面問題之前,你要想想,在管理這條路上,你想走到哪?你想成為一個怎樣的領導者?

陳春花在今年的中國企業家論壇中提出了三種領導角色,她認為想要激活一個組織,一個領導人必須把自己的角色變成佈道者、夢想者和夥伴三種。

佈道者是說,「把價值觀講清楚,能夠清楚地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然後在佈道基礎上成為夢想者。把你所經營和管理的產品或者服務嵌入夢想,也要把你所在的組織嵌入這個夢想。陳春花認為,「如果你的組織設計里沒有夢想,不提供共同成長的事業平台,你也找不到優秀的人。」

思想基礎打好了,領導還應該是個好夥伴。事業合伙人的意思是,尊重對方的專業性、兼容不同的觀點、容納更多的可能性,讓員工同你一道攜手並進,把工作做好、事業做大。

好了,剛才說的這三樣屬於理論,現在來看一下實際問題。

3

這樣做准沒錯!

先解決用人的問題,然後建立讓員工安心的工作氛圍,再解決一個個實際的經營問題。

解決核心問題:用人

我們常說「做生不如做熟」,在一個工作環境里積累的經驗未必完全適用於下一個,尤其是已經積累的人脈和認知,所以想留住可能要走的骨幹,管理者首先應該解決他們面對的困境:到底為什麼非走不可?

是工作待遇太低?工作環境太差?還是辦公室政治太累?或者其他什麼原因。如果得知是由於待遇問題,那麼改善並提高員工待遇,這只是一個基礎,看在「錢的面子」上留下的人,當面對更高待遇的職位時,會義無反顧地走掉。所以提高待遇只是基礎,在這個基礎上,是幫助他們找到在這份工作里的事業成就感和職業認同感。

成就感來源於業績,而好的業績往往與權力和資源有關。老闆給予足夠的信任,允許大刀闊斧地干,下屬就有更多的底氣做更大範圍的創新,想改變因為上一任經理人留下的工作環境(主要是精神壓力)上的問題,就應該給予骨幹們更多地實權和信任,分門別類地委以重任。

一方面減輕了骨幹們的管理壓力,從管理全部到管理相關的幾個主要責任人,這個選擇其實並不難做。另一方面,給權力就是留人的重要途徑,權力本身是事業成就的一個反應面,同時能夠幫助那些有抱負的人展示才華、實現更大的成就。

除了錢和權,人也很重要。很多骨幹做不下去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之前用的順手的人或許都離開了,執行的效率可能會大打折扣,所以這時候,骨幹們便需要從老闆那裡得到人力上的支持。

還有,留人的方式還可以再講究一些。比如,為了留住骨幹而專門來一次高規格的晚宴,請老闆親自表達公司的誠意,求助人則表現出牽線搭橋的意思,老闆都親自出馬了,加上前面的錢、權、人,留住這些骨幹的難度會降低不少。

在留人這個問題上,退一萬步講,如果實在留不住,大換血也未必是最差的選擇。在現有人力基礎上,經過摸底調查,先提拔一兩個能委以重任的主管,手把手地培訓他們,給他們搭設職業發展路徑,幫他們實現職務和能力上的提升。

同時,既然是大換血,需要公司花一定時間重新招聘,這個招聘工作最好由求助人自己來做,不能求快,從長遠出發,找到那些價值觀一致的員工,安置在相應的崗位上,從零開始熟悉業務、培養默契,就當是一家新公司成立那樣,從零開始。

重塑管理環境,強調容錯空間

人永遠是核心,在用人的問題基本解決的基礎上,統一思想,重塑工作環境就有了堅實的基礎。所以上面說的這些必然不是10天就能完成的事情,求助者一開始答應10天完成,最有可能的是完成留住骨幹的任務,至於教授管理方法,他的潛意識是希望這些骨幹自己摸索,靠這些骨幹的能力把分店經營好,但是,這也許不切實際。

但是,這位求助者有一個很好的基礎,他說過,這個分店的前任管理者業務能力很強,只是動不動就炒人,作風太過「酷吏」 姿態,搞得人心惶惶,員工沒有安全感。換誰都不願意在巨大的擔憂里工作,老想著「會不會做錯事,會不會下一個被開除的就是我」這樣的問題,誰也不能把工作做好。

這麼說的話,前任留下的業務基礎是好的,只是過於患得患失的工作氛圍需要調整。其實前任離職的結果已經為這種酷吏管理方式畫上了句號,業績壓力當然要有,但不是這種朝不保夕的方式,所以接任之時最應該反覆強調的就是:公司願意為員工的錯誤買單,願意給足夠的空間讓員工去試錯。

緩和對失敗的恐懼、營造包容性的環境、坦誠溝通。組織需要表現出容錯姿態和真誠態度,從主管到普通員工,和他們真誠溝通,聽取他們的建議和意見,表達出解決問題的意願和熱情,用開放的姿態面對多元的解決方案並採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用組織的進步帶領個體前進。久而久之,開放氛圍自然會建立起來,這對於一個較好的工作氛圍和企業文化的打造,都是必經之路。

如果說前兩項是佈道者和夢想著應該完成的事情,那事業合作夥伴則應該著重完成下面一條。

經營回到正軌,想辦法創新

英國皇家特許管理協會調查發現,領導者要在重大危機之後迅速東山再起,就要實施策略,提升他們的韌性。當然,求助者並非面臨需要東山再起的重大危機,但是在分店這個全新環境的工作中,他也需要提升自己和下屬們的韌性。

所謂韌性,說的直白點,有點勝不驕敗不餒的意思。無論是傑出的成績還是較大的挫折,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勁兒一直都在,在某種程度上,這是一個管理者和一個組織的耐挫力,也叫鈍感力。

如何提高韌性領導力呢?

第一要接受失敗。管理者要幫助困境中的員工們客觀全面地面對分店目前存在的問題,人員、日常經營、管理方式、工作環境、潛在風險等等,越是能直面挫敗,越是能直擊問題;

第二要培養和細化風險容忍度。前面說到了容錯空間,這和風險容忍度基本是一件事。但是容忍度需要更加細化,建議管理者建立一個動態且長期的容錯機制,能容忍犯錯,但不能容忍有錯不究、反覆在同一個問題上犯錯,並且制定相應的懲罰機制。

留給員工迴旋餘地不等於放任錯誤,所以還是要有管控風險的機制存在,誰監督、誰負責,如何獎懲等等,要細化,不要喊口號。

最後就是解決實際問題,向前看。總之,先解決用人的問題,然後建立讓員工安心的工作氛圍,再解決一個個實際的經營問題。

在這個過程里,客觀地反映情況、儘可能多方地請求協助,在一定時間內,比如3-6個月,讓分店發展到多個主管共同負責並持續盈利的程度,那時候再跟老闆說離開,似乎更為妥當。多些耐心、多些期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培訓雜誌 的精彩文章:

你行你上?這麼培養營銷力,人人都能上!

TAG:培訓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