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媒稱歐美面對中國投資陷兩難:想要錢又想保護本國行業

美媒稱歐美面對中國投資陷兩難:想要錢又想保護本國行業

美媒稱,隨著中國擴散其財富和影響力,美國並不是唯一一個假借國家安全保護本國行業的國家。世界各地的政府,特別是歐洲各國政府,越來越傾向於用此類擔憂來保護自己的競爭優勢。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3月16日刊登題為《歐美各國對中國投資愛恨兩難》的報道稱,歐洲正在推動對外國投資進行更嚴格的審查,劍指北京。

報道稱,這是政治姿態、民族自豪感和純粹的偏執共同作用的結果,但各國必須在保護本國戰略行業、防止敏感技術流失,與向中國投資者示好、改善與中國的貿易關係之間保持平衡。

「普遍的印象是,中國在各個領域都在崛起,問題是如何應對這個局面,」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的中國問題專家、高級研究員陸克說。「大多數國家都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報道稱,美國對中國採取的立場似乎是最強硬的。特朗普總統本周決定叫停總部設在新加坡的博通對競爭對手、美國晶元公司高通發起的惡意收購,擔心收購可能會對中國競爭對手有利。而審查高通這筆交易的委員會,即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簡稱CFIUS),可能會對中國變得更加強硬。這個委員會可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止外國公司收購美國企業。它已經否決了與中國有關的買家的大批交易。

報道稱,歐洲起步晚一些。去年,當德國、法國和義大利呼籲在歐洲範圍內建立對外國收購加大審查力度的機制時,一場有關保護主義的討論逐漸升溫。這一舉動的出現,適逢對該地區在科技領域失去優勢,以及所謂的軍民兩用技術向中國轉移的擔憂與日俱增。

報道稱,歐盟委員會主席讓-克洛德·容克2017年9月提議,在歐洲範圍內建立一個審查外國公司投資交易的框架。去年,德國議會通過一項法律,投資者持股達到25%時,需要對交易進行國家安全審查。

不過報道認為,推動對北京採取收緊政策的政治行動,面臨著相當大的阻礙。

報道稱,首先,得罪中國的風險是真實存在的。儘管民眾感到擔憂,但歐洲企業仍然渴望得到中國的投資。歐洲各國政府也唯恐在迫切需要更多贏得中國消費者之際得罪北京。

因此,容克在其審查投資交易的提議中力圖謹慎行事。

報道稱,該提案的力度似乎也不及其他主要經濟強國目前已經有的做法。

報道還稱,其他國家的經驗也表明了情況的複雜性。

在澳大利亞,來自中國的投資僅在2014年就超過了300億美元(約合1900億人民幣)。

在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兩條機械臂在庫卡公司展台為參觀者倒啤酒。新華社記者 單宇琦 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網 的精彩文章:

吃雞遊戲走紅,最大黑馬玩家卻是藍光眼鏡
大年初五,迎財迎福迎大運!

TAG: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