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牛不在了 搖橛子有用嗎?妙華法師洗心禪寺春季禪七開示

牛不在了 搖橛子有用嗎?妙華法師洗心禪寺春季禪七開示

文 / 妙華法師

各位師父慈悲,各位居士慈悲。

借這個站板香的機會,跟大家講幾句開示。

首先,能夠進禪堂,說明大家想修道。修道,理路要清;理路不清,事與願違。

「理路」怎麼理清呢?

從「世間」往「出世間」,給大家講幾句。

世間的人,升官發財、居家過日子。如果有道心的話,心身健康,家庭安穩和樂。

在家人的道心是什麼呢?

在家人的道心是善心。

一個在家人修道,如果對上下左右有善心,這個家就比較和樂、長久,就能夠傳家。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者是也。

有社會經驗的人,家裡日子過得好的人,他們都會知道,這個「道心」是「善心」。把「道」講得多麼玄妙,如果這個人沒有善心的話,「道」就丟了。

就儒家來說,在內叫道,道是形而上的,是虛玄的。不是修道人,對於道是難以體悟到的,也是難以把握的,因為它是形而上的。表現在人身上,就是有德。這個德在人間,就是有善心。

出家修道的人,標準和在家人就不一樣了。僅僅有善心是不夠的,必須要「體解大道」!

「大道」用白話來講,就是人生和宇宙的本來面目。

明了人生和宇宙的本來面目,為什麼這麼重要呢?

用一句話來概括:天地之間,唯人最靈,非為人靈,而是心靈。

宇宙萬物再美、再好,是外在的。宇宙萬物孕化了生命,有的人長得漂亮,有的人體格健壯,有的人很有福報,日子過得很好......,它的核心在哪裡呢?非為人靈,而是心靈。

人的「心」,在佛經里說,是萬法之王。修行修「心」,擒賊擒王,首先要了解自己這顆「心」。

我們這個「心」,分三個層面給大家講清楚。

第一個層面,「妄心」。

平時你們講話,語言動靜,用的都是第六意識的心,叫「妄心」。

「妄心」的後台老板是誰呢?

是往生累積的業力和習氣。

就像燒水一樣,表面上是鍋里的水開了,這好比我們的妄念,實際上鍋底下有柴火在燒,業力和習氣讓我們今生今世妄做妄勞。

「妄做妄勞」是什麼現象呢?

爭名奪利,生兒育女......表面上看很熱鬧,實際上把最根本的道心丟掉了。就像一棵樹一樣,表面上枝繁葉茂,碩果累累,但是根已經爛了。

世間為什麼苦,為什麼無常?

是因為丟了「道」。

明白「妄心」以後,要知道在「妄心」的後面,還隱藏著一個清靜無為的「真心」。就像我們到海邊,看到海水和浪花,那是海的作用,如果沒有海就沒有浪花,要透過浪花看到浪的後面就是水。「妄念」的後面隱藏著一顆「真心」。這個「真心」,如果不親近善知識,不讀經,不打坐,你聽都聽不懂,更別說要找到自己的「真心」。

第二個層面, 「真心」。

六祖慧能在《六祖壇經》里說,「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無。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壞。」

什麼叫「死人」呢?什麼叫「活死人」呢?

放在「停屍板」上的叫「真死人」。

肉體還在,「眼耳鼻舌身」還在,那個杳杳渺渺的心靈跑了。普通的老百姓,不從儒釋道三家中去問道、修道,這就叫「活死人」。雖然是活的,但他的心性是染污的,是雜亂無章的,其心不明了啊!所以說「性是王」。

第三個層面:「佛性」。

再往細的說,什麼叫「性」?

「真性」是沒有分別的,是清清靜靜的,不被金錢權利所誘惑的。那是我們的本來面目。

在佛經里,把這個「性」加了個定語,叫「佛性」。

佛在菩提樹下成道的時候說「眾生皆有佛性」。不管你是男人還是女人,窮人還是富人,都有佛性。

又用了一個美好的比喻,把「佛性」叫「摩尼珠」。說我們原本都有個摩尼珠,那是無價珍啊!一個人如果能夠求師問道,能夠明了「性」,這個人雖貧不窮。

你們看到很多和尚、道士,雖然他們沒有家,沒有權利和地位,但他們懷揣無價珍,走遍五湖四海,光明自在,瀟洒解脫,凍不死,餓不著。

為什麼呢?

因為他們都有「道心」。

我們在這裡說的「真心」、「道心」、「本來面目」、「佛性」,講的都是一個東西。就是離開我們的肉體,離開財色名食睡,離開對名利的追求,有一個光明自在的「本性」在那裡。這個「本性」,如果再打一個比喻,它與日月同輝。就是在六道里輪迴,它也不曾丟失。

我們大家現在到了禪堂裡面,祖師留的一句話,「照顧話頭,念佛是誰」。「照顧話頭」也好,「念佛是誰」也好,只是一句話。是因為我們這個「心」散亂得很,我們的「心」自己不能做主。祖師留下的這句話很有用,可以讓你制心一處,可以讓你慢慢的通過參悟見到自己的本性。

但我要在這裡說,這是個栓牛的橛子。那個木橛子是用來栓牛的。因為牛如果不栓的話,它會亂跑,會吃別人的莊稼。因此釘了個橛子,把我們這個「心」的牛拴住。馴化這個牛,把牛拴在橛子上是對的,但是你要小心,如果這個牛已經被人「偷」走了,你在這裡搖這個橛子,那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如此,我才告訴大家,所有的修行當中,不論出家在家,還是講儒講道,「修心」第一。

「心」的表面是我們的「妄心」。「妄心」的後面藏著一個「真心」。這個「真心」又叫「佛性」。

我們大家在禪堂里用功的時候,應該這樣用心,首先你的理路要明白。

上面講了這麼多的道理。道理講得再多,還是要去練功。

六祖慧能在《六祖壇經》里有一句話:「禪不在坐」。如果領會錯了,你就吃了毒藥了,就害了你一輩子。現在很多禪宗的和尚就記住這句話,「哦!我的祖師都說了『禪不在坐』......」這個是很害人的。

為什麼害人呢?

你是一個薄地凡夫,是一個妄念紛紛的人,平時根本就沒有功夫,出了廟門自己做不了主,怎麼能夠說「禪不在坐」呢?

「靜中用功有十分,動中用功也就剩了三分了」。你坐在這個地方,尚且腰酸背痛打呼嚕,平時不磨刀,上陣怎麼殺敵呢?所以說能夠到禪堂里來練功,這是實實在在的一句話。

禪堂里這麼清靜,大家一起來學修,你都坐不住,妄念紛紛,腰酸背痛。你平時都不練這個功夫,名利當前,長短是非當前,你的「心」怎麼能做得了主呢?因此古人說:靜中有十分,動中也就只剩三分了。

只要你堅持,把它成為你的一種生活習慣,一有空閑就看經、打坐,養成習慣以後,你的心慢慢的就安穩了,心境慢慢的就清涼了。時間久而久之,不求安穩自得安穩,不求清靜自得清靜,不求神通自然就有神通了。

世間的所有的生意經、發財經,都不如佛經。而佛經有三藏十二部之多。佛經再多,都不如「心」經。

如若有人念經,不在自己心裏面去開發,不打開自性的如來寶藏,這個「經」就越念越多。表面上是在念經,實際上「心」是被「經」轉了。因此禪堂里傳承的是一個直取的法門,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掃除一切的障礙,直接在「心地上」用功,這個方法是祖師傳下來的。大家要發起大慚愧心,下決心來發明自己的本性,以期斷煩惱,證菩提。

本文為騰訊佛學獨家原創稿件,作者妙華法師,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轉載自:騰訊佛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佛學綜合 的精彩文章:

妙江大和尚:有道沒道 自己知道,唬不了老天 騙不了三寶!
妙華法師:佛法窄化與淺表化現象的分析

TAG:騰訊佛學綜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