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武松和宋江曾經親如兄弟,為何卻因招安而分道揚鑣呢?

武松和宋江曾經親如兄弟,為何卻因招安而分道揚鑣呢?

看過《水滸傳》的人都知道,武松和宋江二人曾經非常要好,可是為什麼在宋江提出招安後二人意見不合以致最後分道揚鑣呢?

二人起初結識於柴進家中,因一點摩擦卻不打不相識,後來重逢,武松提及朝廷想將他招安,但是其實他的本心並沒有想被招安,只是把宋江當親哥哥才推心置腹,而宋江聽了很驚訝,並得到啟發。這也就是為什麼宋江後來一直執著於招安,當聽武松說招安的事後就在心裡開始琢磨了。

在梁山108名好漢聚齊後,宋江趁酒興就說出了招安的想法,想聽聽眾位兄弟的意見。武松第一個就站了起來反對,二人不歡而散。為何本就是武松提起的招安卻在這個時候不贊同了呢?這就需要分析武松的經歷和性格了。

武松的哥哥武大郎被西門慶害死,而武松並沒有同大多數人一樣通過法律途徑解決,而是用自己的方式替哥哥報仇。因為他對朝廷深深的失望,他知道哪怕西門慶進了牢中也能通過花錢打點出來,從根本上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於是他決定親手殺了西門慶報仇,哪怕是受牢獄之災。

加上他的性格仗義耿直,他喜歡過著沒有算計的日子,官場的爾虞我詐實在是不適合他,官場也容不得他仗義為人、快意恩仇,所以他註定是融不進官場的生活的,而他對這一點很明白。何況他知道自己手上有很多人命,招安他也心虛。他唯一的親人哥哥也不在了,仇也報了,對這個世界他沒有很多眷念、牽絆,對他來說當官沒有意義。

他沒有那些家國的責任感,沒有那些家國情懷,對封官加爵也沒有慾望,對他來說,和志同道合的人整天喝酒比武才是他的所願,快意恩仇的江湖才是他希冀的歸宿。而且魯智深和楊志二人曾經都是朝廷的官員,最後還不是被逼上梁山,淪落為草寇,就這一點,他比宋江看的清楚,也許是宋江被朝廷許的進官加爵沖昏了頭腦,從這一點上看,二人三觀不同,選的道路不同,無法走的長久,最後的分道揚鑣也是註定了的。

正因為武松的頭腦清楚,所以他才能成為一百零八名好漢中唯一得到善終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川哥讀歷史 的精彩文章:

大明有一官職,無權無勢,工資少得可憐,但所有人都趨之若鶩
為何古代士兵很少有做逃兵的?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TAG:川哥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