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互聯網人身險出現負增長 銀行系險企謀轉型加碼網銷

互聯網人身險出現負增長 銀行系險企謀轉型加碼網銷

從近期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下稱中保協)披露的數據來看,去年互聯網人身保險市場規模發展勢頭有所放緩,2017年互聯網人身險規模保費達到1383.2億元,同比下滑23%,這是2013年以來互聯網人身險保費增速的首次負增長。

2013年以來,隨著互聯網+浪潮席捲各行業,互聯網人身險開啟了高速發展之路。2013年到2015年期間,互聯網人身險一直保持著每年數倍的同比增長態勢,從2013年的數十億規模,到2015年的近1500億元,互聯網人身險三年累計增長近26倍。「除了互聯網+熱潮的催化,那時期互聯網人身險的高速發展主要源於當時萬能險和投連險在內的理財型業務的高速發展,這兩項業務保費佔2015年互聯網人身保險保費的比例高達83.2%。」一位業內人士告訴界面新聞。

2016年行業出台了一系列規範中短存續期人身保險產品的政策,從產品設計和銷售比例兩頭收緊萬能險和業務,萬能險業務規模應聲大幅下滑。正因如此,2016年互聯網人身險業務增速明顯放緩至23%,呈現逐月下降的趨勢。在監管力度加緊的2017年,萬能險和投連險在內的理財型業務保費繼續大幅下滑,合計實現保費收入296.6億元,同比下降74.8%,占互聯網人身保險保費的比例下降20多個百分點至21.4%。

互聯網人身險保費結構也有了較大變化。互聯網人壽保險實現規模保費收入799.6億元,在互聯網人身保險年度累計規模保費中的佔比為57.7%,依舊為互聯網人身保險業務的主力險種,但在互聯網人身保險總保費中的佔比大幅下降。而兩全保險高速發展,實現規模保費318.9億元,同比上升29.3%,占互聯網人身險比例達到23%。與此同時,年金保險發展勢頭迅猛,2017年全年累計實現規模保費461.4億元,同比增長86.4%,占互聯網人身保險收入的33.4%,成為第二大互聯網人身保險險種。其中,非養老年金保險共實現規模保費384.5億元,同比增加2.5倍。

年金保險是指,在被保險人生存期間,保險人按照合同約定的金額、方式,在約定的期限內,有規則的、定期的向被保險人給付保險金的保險。「年金保險是一種儲蓄型產品,可以為被保險人未來儲備穩定的現金流,是儲備子女教育金、老人養老金和未來生存金的重要方式。」上述業內人士說。

在萬能險監管收緊之後,年金保險是銀保渠道的主推產品,除了櫃面銷售,銀行也注重網銷。界面新聞記者登錄工商銀行官網發現,其保險欄目約有60款年金保險在售。銀行系險企屢屢上榜互聯網人身險榜單。

2017年互聯網人身保險公司規模保費前10名的公司里,有4家都是銀行系險企,包括建信人壽、工銀安盛人壽、農銀人壽和光大永明人壽,合計實現規模保費730.6億元,占前十大互聯網人身險總保費的57%。「隨著保監134號文下發,新型產品在銀保渠道的銷售難度加大,銀行系險企早已開始謀求轉型,加碼網銷是不少銀行系險企的重要戰略,將更多的資源轉向了網銷。」上述業內人士分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界面 的精彩文章:

樂視網已成遊資博弈樂園:有人小賺500萬 也有人大賺2400萬
本周年報搶先看:九家公司業績翻倍 宜賓紙業明增暗虧

TAG:界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