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泄露門」繼續發酵,Facebook面臨巨額罰單,或引發政治經濟連鎖反應

「泄露門」繼續發酵,Facebook面臨巨額罰單,或引發政治經濟連鎖反應

Facebook深陷「泄露門」,又由此牽扯出了美國大選的貓膩,接下來的進展著實令人期待。

「泄露門」事件逐漸發酵,處於颱風眼的Facebook成為了社會輿論的焦點。另外,鑒於此事牽涉甚廣,諸如2萬億美元的罰單、英國議會的傳召等,正向著Facebook一步步逼近。

Facebook到底怎麼了?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整個「泄露門」事件:

劍橋分析前員工實名爆料

Facebook深陷「泄露門」事件

當地時間3月17日,美國紐約時報和英國觀察者報共同發布深度報道,曝光Facebook超過5000萬用戶信息被泄露,並被一家名為「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的公司用於干擾2016年美國大選。

該報道中,一位劍橋分析前員工Christopher Wylie爆料稱,其在2014年出面代表公司聯繫了劍橋大學心理學教授、俄羅斯裔美國人Aleksandr Kogan,雙方交談之後達成一項合作。

在合作中,Kogan利用自身所在的劍橋大學團隊開發了一款名為「this is your digital life」(這是我的數字生活)的性格測試APP,並在Facebook平台上線。測試過程中,測試者被要求授權APP獲取用戶Facebook資料。

這些資料包括什麼?包括用戶的住址、性別、種族、年齡、工作經歷、教育背景、人際關係網路以及在Facebook上的點贊、評論等行為。另外,不僅是那些參與調查的用戶,在授權的那一刻,其朋友的信息也會被同時泄露。

表面上,Kogan告訴Facebook「這些個人數據僅供學術研究使用」。而在背地裡,他將這些數據全部送到了劍橋分析的手中。

與此同時,Kogan還獲得了劍橋分析的800萬美元資助,建立了一家名為「GSR」的公司,打著「學術研究」的名號,利用那些用「this is your digital life」APP獲取的數據,繼續做著數據挖掘與分析的工作。

據Wylie爆料,最終有27萬人參與了APP的調查測試,但數據顯示Facebook超過5000萬用戶信息被泄露。也就是說,有4973萬名用戶的信息是被朋友「出賣」的。而這些信息更是成為了劍橋分析手中的利器,在2016年美國大選中為特朗普提供幫助。

官方推責,CEO玩「隱身」

2萬億美元的罰單照開不誤

其實,早在2016年美國大選期間,Facebook就曾被曝出干擾美國大選,利用虛假新聞和演算法篩選機制左右人們的心理。最終,這件事以扎克伯格發文致歉,並承諾採取一系列措施來檢測並識別虛假新聞而告終。

而對於此次「泄露門」事件,Facebook方面也在第一時間做出了回應:在發現違規行為之後,Facebook暫停了劍橋分析在其社交媒體平台購買廣告和管理頁面的許可權,並在封號兩天以後,還指責該公司沒有完全刪除從其平台不當收集的數據。

隨後,劍橋分析也給出回應,稱在兩年前得知Kogan違反Facebook規定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儘快刪除了數據,並沒有將之用於2016年的美國大選。

而作為牽涉其中的第三方,特朗普方面也給出了否定的回應。

這件事其中的波折和真真假假我們不得而知,不過,Facebook允許第三方獲取用戶數據、劍橋分析幫助特朗普獲得美國大選卻是事實。

針對此次「泄露門」事件,Facebook於今天凌晨1點在內部舉行了員工會議,由Facebook一位律師保羅·格雷瓦爾(Paul Grewal)出面主持,並對員工的提問進行回答。

截至目前,扎克伯格一直沒有出面對「泄露門」作出回應,甚至沒有出席此次內部員工會議。對此,官方說法是,其正與COO和團隊一起加緊尋找此次事件的真相和制定下一步該採取的措施。

雖然Facebook官方推責,而扎卡伯格玩起了「隱身」,但該有的「處罰」還是一個不少。

當前,英國議員已經向Facebook發出信函,要求扎克伯格到議會作證,解釋Facebook與劍橋分析之間的關係,並且還要求他在本月26日之前給出回復。

與此同時,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也對Facebook發起調查,調查其對於個人數據的使用是否違反了2011年達成的一項和解協議(Facebook在隱私設置變化時要事先徵得用戶同意)。如果違反,那就意味著Facebook可能將面臨2萬億美元的罰單。

另外,歐盟執委會也發起了對Facebook的調查,看其是否違反史上最嚴格個資法GDPR,如若違反,Facebook或還將面臨2千萬歐元或全球營業額4%的罰款。

目前,因為「泄露門」事件的影響,Facebook股價在周一大跌近7%,周二續跌2.5%,抹平了今年以來的全部漲幅。截至發稿,Facebook的實時市值為4884.76億美元。

縱使在巔峰時期,Facebook的市值也沒達到過2萬億美元,更何況如今每況愈下的局面。也因此,對於Facebook來說,這些罰單或許就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Facebook引發連鎖效應

美國政府、經濟大受干擾

在Facebook事件爆發之後,投資者等群體擔心政府將加強對於社交媒體的監管,也因此,除了處於漩渦中心的Facebook,其多個「友商」均遭到了股價下跌的情況:Twitter股價跌幅達到了9%;Snap的跌幅為4%……

事實上,早在2015年的時候,Facebook就發現了Kogan利用APP收集並泄露Facebook用戶數據的「不正當舉動」。彼時,Facebook的處理方法是將這款APP從平台移除,並要求劍橋分析銷毀數據。

從整個事件來看,Facebook擁有兩大原罪:一則是允許第三方收集並使用Facebook的用戶數據以作他用,另一則是明知用戶數據泄露,卻在處理的時候草草了事,甚至不告知用戶一聲。

在事件爆發之後,「數據安全」成為了人們心中的一塊大石。在Twitter上,「卸載Facebook」、「註銷Facebook賬戶」等等已經成為了人們的話題中心。

當然,不管是卸載應用,還是註銷賬號,對於用戶而言只能是一種「亡羊補牢」的做法。以往用戶在平台上所發生的一切行為,早已成為一串串數據被存儲在Facebook的資料庫中。

對於互聯網應用來說,用戶粘性就是它們能夠存活的關鍵。此前,《赫芬頓郵報》和民意調查機構YouGov曾聯合針對「美國人對Facebook的信任度」開展調查。結果顯示:28%的人表示「完全不信」,34%的人「不太信」,32%的人「有一點點信」,3%的人「很信任」,3%的人則不確定是否相信。當「泄露門」事件爆發之後,這一不信任數值或許就會無限接近於100%了,從而讓用戶在未來拒絕共享自己的數據。

一直以來,對於應用軟體收集用戶數據這件事,因為造成的干擾並不大,人們多只是「心中有數,嘴上不說」。但是,當Facebook將此事攤在明面上說開,再兼之事情爆發的嚴重性,用戶之間也恐慌了,其對於Facebook的不信任也已經上升為對互聯網應用的不信任,譬如被Facebook颱風尾掃到的Twitter、snap等等。

與此同時,由於此事又與2016年美國大選牽連甚廣,連帶的,不少人也開始對當年的大選結果存疑——特朗普團隊是否真的利用Facebook的用戶數據對民眾的心裡實施了干擾?如果真是這樣,現在的特朗普真的在當年憑實力獲得了民眾的認可並獲得了最後的成功嗎?

到目前為止,扎克伯格還沒有回應,事情真相到底如何還有待進一步的調查結果。不過,因為一個人的爆料,從Facebook到美國社交科技公司,再到當前美國政府,每一環都受到了民眾的關注和質疑。不管是看美股的跌勢,還是看民眾的信任,毫不誇張的說,在此次事件中,Facebook和美國的「麻煩」才剛剛開始。

最後

隨著智能化時代的漸漸逼近,「數據」已經成為了「動力源泉」之一。

毋庸置疑的,此次Facebook引發的「泄露門」事件必將引起人們在數據隱私方面的安全恐慌,從而引發企業與用戶之間的信任危機。

國內同是如此,此前,因大數據、用戶隱私問題,人民日報三評今日頭條、支付寶年度賬單事件、大數據「殺熟」……這些事件與Facebook的「泄露門」在本質上是一樣的,平台半強制性的收集用戶數據並進行分析利用。

對於這些大數據亂象,國內一家AI數據服務公司的負責人稱,利用大數據侵害他人權益是一件非常不友好的行為,而我們也都知道,行為發生的原因是利益的驅使。希望相關部門儘快建立數據行業規則,確保數據安全的同時,也能確保數據源不收侵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鎂客網 的精彩文章:

利用天竺葵特性,科學家研製出用水分子來驅動的微型機器人
小米之家2月線下銷售額破10億;Intel發布四五代酷睿漏洞補丁

TAG:鎂客網 |